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首先碰到问题是教青科研课题的选择,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对于中小学开展并组织教育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与课题 1、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问题。教育科研课题是育教学领域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要研究的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理论的,有实践的。中小学教科研课题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管理中,为了提高育人质量,为了改善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而要研究解决的矛盾、困难,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而确定的研究问题。所以,我们在选择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时,要有“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就没有研究。以“问题”为核心,联系起“形成问题的背景”、“该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该问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的课题论证线索。以“问题”为核心,构成“问题描述、理论假设、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为课题设计的主线。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对某个研究者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研究课题是从一大堆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中挑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通过课题选择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限定性。在教青实践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在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和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些疑问和困惑,有的百思不得其解,希望加以解决,教育科研就是要善于从这些困惑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否则就谈不上选择研究课题。许多参加过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有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的问题。道理很简单,一个问题出现,如果人们不认为是问题,当然也就不会着手去解决它,因此选择课题突出“问题意识”,首先必须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要有创造性的想 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如何提高我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做有心人,处处留心,善于观察,深入思考;要以事实与经验和逻辑为依据,敢于怀疑勇于质疑;可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他山之石攻玉”进行类比与移植;可深入探究现象,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说,课题选择首先要有问题意识,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使研究有价值。 方向与过程 课题选择是一个逐步确立研究方向、明晰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想的过程,我们一般认为选题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 1、阶段性的过程。科学学习创立者贝乐纳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是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过程,就是指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尚未认识和解决的诸多问题里,鉴别、筛选和确定具有一定价值的适合研究者能力水平的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经过选择形成的课题(题目)也可看作是一个阶段性研究过程的成果。 2、确定研究方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发现,中小学教育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这时,为了逐渐缩小范围寻找课题线索,就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所谓研究方向,就是教育科研的目标,是研究者在长期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中,认定适合自己兴趣、条件,而且应该着手解决的某些较大范围、较宽领域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研究方向下,选择其中的一个课题作为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是面和点的关系,研究方向限定研究课题的范围,课题是在研究方向中从面到点逐渐筛选出来的。 3、明晰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想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它不仅要从一大堆问题中挑选出实质性的课题来,还要对该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设想进行充分的论证。论证的形式主要有自我论证和专家论证。自我论证是指课题主持人的内省论证和课题组成员的集体论证。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论证,或是通讯论证,或是现场论证,通过与专家的对话交流,质疑善辨,使研究思路、研究设想,渐次明晰完善。 偶然与必然 课题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好的课题产生于偶然,形成于必然,在此,强调选题的针对性。这个针对性就是指针对个人实际、学校实际、本地实际,通过课题研究,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有实际意义,有足够的研究力量,有足够的客观条件等等。在教育科研的实际工作中,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部门制定的课题指南,一类是单位(或个人)自选课题。 1、从有关部门的课题指南中选题。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教育行政部门均按五年规划期下发相应的《规划课题指南》。这些课题指南,一般来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课题的选题方向和范围,研究者可以从中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但必须注意,课题指南中列出的项目并非一定等同于课题本身,只是选题参考,常常是比较大的课题方向,研究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课题。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照搬课题指南,这样的课题研究往往难以开展。此外,各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社会科学院、各级科委 以及各级专业工作部门、学会等,也有涉及教育的科研课题,研究者也可与这些部门联系,从中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2、学校(或个人)自选课题。这主要是指学校(个人)根据实际情况,从研究志向、兴趣、专业、特长、精力、能力等主客观条件出发,参考《课题指南》经选择确立的课题,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从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研究前人的教育理论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从中提出一些理论问题加以研究,以矫正弥补或完善前人的教育理论;从现代、当代的教育研究中发现矛盾和问题,进行质疑问难的研究、争鸣式的研究探讨;运用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验证性研究;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研究。特别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实施课题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形成教育的重点、难点、疑点,有的还成为热点,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科研的选题;从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的课题研究中寻找子课题:从学校(个人)已有的课题研究成果中选择新的生长点,生成新的课题。从实践中寻找课题与从理论文献中寻找课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具体课题中往往既有实践价值,又有理论价值。从实践中产生的课题,如果很值得研究的话,往往都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因而实践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实践问题,往往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了理论。 无论是从哪一条途径选题,都有一个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选择和确立一个课题,看起来有它的偶然性,但其实是必然的,因为在选题的过程中,有主持人的学识、经验的积累和价值的判断;课题组成员研究力量的组合,理论的支撑,职责的分工;课题承担学校研究条件的保障等等。 想法与理念 课题选择中众多的想法、灵感,要提炼成实实在在的理念表达出来,要重视选题的恰当表达。课题经选择确立后,还要力求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用一定的包装,使其有创意,有新意。体现在三个层面上:新问题、新角度、新思路;老问题、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老问题、老思想、新角度、新思路。恰当的表述起码要有新角度、新思路。在保证指向性、概括性、限定性的基础上,能体现出新的创意。例如“开发区新型小学建设个案研究”、“田园式乡村小学建设个案研究”、“海洋文化背景下的地方及校本课程研究”、“无讲台教学研究”、“心灵对话:体悟式教学研究”、“小小文明人工程研究”、“新三好德育工艺操作研究”等表现出课题主持人所追求的新的理念。当然,教育科研课题首先应是科学、准确的,它和散文、小说题目的恰当表述是有区别的。 务虚与务实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要关注研究的结果,讲究教育科研的效益,讲究教育科研的实效。教育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关注人的发展,不仅关注人现在的发展,还关注人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无论选择何种类型的课题研究都要以人为本,所追求的教育科研效益就是育人效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要获得这样的效益,在课题选题时就要关注研究的结果,遵循需要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尤其是可行性原则),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完成,防止开题热热闹闹,过程冷冷清清,结题无声无息的现象,以真正达到科研 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选择和确立课题时,以“问题”为核心,围绕“为什么要解决这一问题,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能否解决问题”来建构课题,经过这样的反思、磨合,相信我们所选择出来的课题应该是比较成熟、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