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行动与反思中探索教科研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3 11:3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行动与反思中探索教科研之路


金坛市第一中学教科研总结

金坛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一年发展历程,但十一年来我校致力于精心锻造师德品位高、专业造诣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通过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因此不断提高。2006年底,我校成功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标志着我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学校要发展,科研必先行。我们认为,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开展校本教研,走内涵发展之路,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的重要课题,我们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面对新的时代挑战,且行且思,努力探索教科研发展之路。经过行动,让教师在过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与艰辛;注重反思,让教师变得更加敏锐;收获理想,让教师拥有更加充实的教育人生。

近几年来,我校有多个课题顺利结题,其中省级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三层渗透模式的研究》获常州市一等奖,江苏省“十五”规划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实践与研究》获金坛市一等奖,同时这两个课题还分别获得金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我校在教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2005年,我校获得首批“常州市优秀教科研基地”的光荣称号。

如何在高中学校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教科研工作,我校作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1、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2、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教师在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时,往往有人反映出对教育科研有畏惧感,认为科研比较高深;也有人对教育科研持“负担论”,认为中小学教师的本职是教好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使教师逐步克服了畏难情绪,使他们投身教育科研,并把教学过程与教育科研过程统一起来。

3、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波斯纳说:“成长=经验+反思”。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经常反思,并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

读书学习,是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我校每年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关注教科研动态的发展。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为使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课改的精神,有效地实施教学,我们精选了《理性的道德教育》、《促进学习—--学校的使命》、《做一个纯粹的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带着问题去听课》、《微型课题研究》等对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提供给教师学习。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引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三、组织教科研培训,加快教师向“科研型”转轨。

1、“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提高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及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学校曾邀请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顾泠元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谭顶良教授、江苏省教科院成尚荣所长、《江苏教育研究》副主编金连平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科研指导;同时,学校还多次组织教科研骨干赴上海、南通等地参观学习。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强校本培训。一方面,我校就如何确定教科研课题的内容,如何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计划,教师如何写作教育教学案例等教科研方面的有关问题作系列专题讲座,并将相关内容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从而有益于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结合教育理论,不断深化自身对教育本质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学校组织和开展“骨干教师沙龙”、“青年教师沙龙”、“学科教研组沙龙”、“新课程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沙龙”活动,确定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话题进行研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能促进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启迪和共同提高,也有利于形成一批教科研骨干力量。

上述措施,为搞好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创造了条件。



四、规范课题管理,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提高科研效益的保证,有效的管理可以正确引导科研的方向,组织与协调各种研究力量,以形成研究的合力,使工作有序而高效地进行。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科研系统的运行,不仅需要有队伍和组织这些硬件,更需要有一系列科学的、规范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这些“软件”,只有将“硬件”和“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系统有效地运转。

1、完善和规范教科研制度。

教科室在校长室指导下完善和修订了《金坛市第一中学教科研工作条例》,制订了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监测、评估、结题、档案、成果推广等一整套课题管理办法,并纳入到学校的《管理手册》之中,强化课题过程管理机制;修订了教科研奖惩条例,完善教科研激励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努力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课题申报的管理:以学校、教研组和个人为基本单位进行申报,尤其鼓励个人申报课题。由学校承担的大课题,采用招标的方式,采取由学校骨干教师牵头,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申报子课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大胆起用年轻的教学骨干来承担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充分利用他们对教科研的热情,发挥他们的教科研积极性。

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调研阶段的管理要突出“实际”。一方面要求各课题组及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课题启动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设计课题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采用调查、座谈、问卷、走访等方式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以校本培训为切入点,以参加研究的教师为重点,采取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培训、介绍经验等切实可行的方式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由主管校长、教科室主任和各个课题负责人具体操作实施。
(2)实践研究阶段的管理要突出“扎实”。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对各课题组进行跟踪考核,定期检查。要求各课题组及各位教师定期整理和上交研究工作计划、阶段总结、实践反思、随笔、案例分析、论文等过程材料。每一年度学校教科室在各课题组总结的基础上做好对课题阶段性成果、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这一阶段的管理主要由教科室具体操作实施。
(3)课题验收阶段的管理要突出“详实”。帮助、指导各课题组及教师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完成后,课题组或参与研究的教师个人向学校教科室提出验收申请,同时提交所有的科研课题研究材料;学校教科室对提交的课题过程材料、研究报告等进行认真审核,并根据课题类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协助做好该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
2、坚持“实用”的原则。

我校牢固树立“教学科研化、科研课题化、课题教学化”的意识,确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思路,将课题研究逐步从“虚浮”引导到“实用”的轨道上来,实实在在解决学生、教师、学校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引导广大教师从解决身边的教育问题入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的“十一五”课题申报工作取得了开门红。目前,我校已被批准的省级课题有6个,其中,省教研课题1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健康心理培养的实践研究》);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个(《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的互补与协调的研究》、《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有3项课题被批准为省教科院“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分别是:张洪虎校长主持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案例研究》,这个课题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将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叶建华老师主持的《历史课程中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凸现出学科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追求;杨继友老师主持的《从陪读现象的调查分析透视学生及家长心理的研究》,这个课题反映出学校在教育管理中的困惑与思考。三个课题都贴近教育教学的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我校新一轮课题立项及研究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教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课改的要求、教研室的要求、学校的发展还有很大的距离。如科研工作方面课题过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造成教研资源的分散;大部分课题研究主要侧重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还应加强;课题专题网站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和完善;教师的科研意识还要进一步增强。

执笔:陆建平
200711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2:57 , Processed in 0.0681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