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忻:模糊的概念对教育行为的误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6 09:0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忻:模糊的概念对教育行为的误导   作者:陈忻  
作者:康涅迪格大学心理学博士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某幼儿园的园长特别策划组织了幼儿集体婚礼。幼儿园园长对为什么要办集体婚礼的解释是:“3至6岁的孩子中,不少进入‘婚姻敏感期’,比如有的男孩会对女孩说‘我喜欢你’,有的女孩也会给自己喜欢的男孩送糖果,有的甚至就说要和对方‘结婚’。
       4,5岁的孩子,确实有时候会说出“我想和某某结婚”的话,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婚姻的真正含义。很多小朋友是不是也说过,“我要和妈妈/爸爸结婚”的话?可见,他们的理解并不同于成人的理解,他们的理解只是对成人世界最表面的模仿。仅仅因为孩子们说过“我想和某某结婚”或者“某某是我的女朋友”就认为这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这是很误导大众的。
我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工作10多年,可是我看到这样的“新概念”觉得很困惑,因为我找不到“婚姻敏感期”这样的概念,也没有找到证实有“婚姻敏感期”的研究。
       最近一些年,在教育方面的“新概念”越提越多,让人眼花缭乱,可是,这些概念本身是否有科学依据,具体的教育措施究竟是什么,在媒体的渲染下,一些机构的追捧下,人们的跟风中,往往也就不追究了,大家一窝蜂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就去做了。
       因为一些概念并没有科学依据,被一些人利用,来玩概念,在实际的教育措施中,非但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反而会伤害儿童的发展。象这位园长,在“婚姻敏感期”这种非专业的概念指导下,导演了“幼儿集体婚礼”。这是以成人的概念和意愿取代了幼儿的概念和意愿,并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
        看来,模糊,不科学的教育概念不仅仅误导了大众,也误导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员”。
       儿童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特点,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是不是每一阶段,或者每一方面都可以笼统成为“xx敏感期”呢?自从敏感期这个概念开始流行,很多人泛化、夸大了这个概念,又自创了很多相关概念,比如,婚姻敏感期,写字敏感期,认字敏感期,甚至吃饭敏感期等等。总之,什么问题都可以有个敏感期的筐来扔。有妈妈问我,孩子1岁多的时候本来吃饭蛮好的,可是到了2岁多反而不好好吃饭,要玩食物。妈妈着急地问,是不是我错过了吃饭敏感期,没有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吃饭敏感期。
       在有了这个泛化的概念,父母似乎为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找到了依据,也为所有的问题找到了理由。一旦孩子有什么行为问题,他们就很方便地往“敏感期”这个筐里一扔:看,这不是孩子的xx敏感期吗?看上去很科学的样子。
        这样夸大和泛化某个概念,对很多人造成了困扰,混淆了一些真正的概念和伪概念,让人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孩子真正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不能清楚地认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自然对他们的教育也没有指导作用,相反,让父母焦虑、困惑,不能真正认识和解决问题。
        希望一些专业人员能够接受良好的专业培训,学习真正科学的概念,并对大众进行科普。只有这样才能正本清原,幼儿教育能够在真正科学的概念指导下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6:58 , Processed in 0.0603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