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骆峰:论当代教育话语模式及其发展趋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9 16:0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骆峰:论当代教育话语模式及其发展趋向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

【摘要】教育话语(discourse)是指社会生活中以教育和说服为目的来传递和交流信患的话语形式,是
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话语,是一种以社会期望为准则的权势话语,说服、引导是其表达策略。主要有
训导型、宣传型、传授型三种模式。当代教育话语具有民主化、技术化、风格多变的倾向,这体现了当代
社会话语与社会变化的交互作用,不仅反映了教育对象的心理诉求得到重视,也体现出社会实践对话语
表现形式的调节和控制。


【关键词】教育话语;话语模式;发展倾向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11)02—0019—05
〔收稿日期】2011—02—10

〔作者简介】骆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及其应用。(北京
100872)

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话语”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是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
中对“语言”这一表意符号体系的具体运用。话语是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下,为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实现特定的交际目而产生的,话语形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话语的功能。因此,研究话语不能脱离话语产生的社会环境,也不能无视与话语相关的社会实践。
从社会实践角度来研究社会话语是近20年来话语分析的一个研究方向。当大多数语言学家偏好研究语言的结构规律,人文社会学科的一些研究领域热烈讨论话语的“社会内容”的时候,一些学者如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已经敏锐地注意到话语自身的特点及其在建构知识体系、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将侧重于社会研究的话语观和侧重文本分析的话语观结合起来,提出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有关话语的社会理论。

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因使用条件不同可以区分出不同功能的话语类型,例如文学话语、军事话语、广告话语、宣传话语、教育话语等。中国的教育话语研究更多受到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伯恩斯坦(Basil
Bemstein,1924—2000)等西方学者有关话语与权力、话语与文化、话语与知识建构等方面的思想观点的影响,比较注重探讨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教育话语的现代化建构,以揭示和反思现行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教育话语与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关系入手,分析社会生活中教育话语的性质、特点和类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话语的性质特点
教育学领域使用的“教育话语”这一术语,我们认为,大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指教学话语(Peda.gogical
discourse),即教育领域教育思想的载体以及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话语,如课堂教学用语、教学读物、教育理论、教育法规等;一种是指教导话语(education
discourse),即以教育和说服为主要目的的话语。本文探讨的是后者,它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来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话语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并不仅仅限于教育领域。本文关注教育话语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人的社会化过程及社
·19·万方数据会组织的运行机制来考察教育话语与人们的社会语言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分析当今社会教育话语的性质特点。

(一)教育话语是人的社会化及再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话语
从话语的社会功能来看,教育话语在人的社会化及再社会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社会化的基本涵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个人形成社会属性、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社会成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11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规定角色会影响人的自我认知;由政治、经济地位和教育背景等因素产生的阶层分化会影响到人们对社会角色期待的理解;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会影响人的社会观念的形成。这些影响可以统称为“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等。
现代社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受教育者社会化或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是靠语言来实现的。语言是人们实现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同时它还起着承载和传递社会文化知识的作用,因此,当人们掌握一种语言,学习一种社会文化时,这种社会文化隐含的价值体系也在影响着它;当人们接受一种理念,寻求职业技能培训时,这种理念和社会要求也在影响着它。通过教育话语,教育行为得到实施,同时也加快了人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进程。

(二)教育话语是一种以社会期望为准则的权势话语
现代社会是由各类组织、有序的群体构成的,社会成员在不同群体中担负一定的角色,比如一个成年男子,在家里是父亲的儿子、岳父的女婿、妻子的丈夫、女儿的父亲,工作时他可能被视为下属、领导、同事、客户,在公共场所,他也许就是一个观众、听众、旅客、游客。在这种种关系中,你说我听,实施教育、劝导行为的通常是社会角色地位高的那一方,因为角色地位高的一方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享有更多教导、管理他人的话语权。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教育话语可以说就是指教育者用来教育或影响他人的一种话语形式。
社会组织是有序的结构,但同时又是存在差异的结构。无论社会多么讲究平等、自由,在家庭关系中要讲求长幼有序,在工作关系中要求各司其职,在社会活动中要遵从社会行为规范。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各种社会角色类型之间普遍存在两种根本的关系:一种是一致关系,一种是权势关系。权势关系是一种不对等的人际关系,表达双方因处于某种不对等的交往关系而产生的心理距离,这就是权势差异。与此相应,处于主导地位的话语形式就是权势话语。【2
o教育话语主要是角色地位较高的一方用以教育或影响他人的话语形式,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属于权势话语。
教育话语是社会分化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其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话语的社会功能。因为无论教育话语是依托学校教育体系、借助媒体宣传机制,还是由父亲的言语行为表达出来,其目的是教育人遵从社会规约,符合社会期望,因此,从话语内容和话语目的来看,教育话语是一种以社会期望为准则的权势话语。

(三)说服、引导是教育话语的表达策略
众所周知,教育话语是传承知识、技能及文化信息的重要话语形式,但传承知识、技能及文化信息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改变人的态度、行为,让教育对象自主地接受这些知识和信息,成为符合要求的社会成员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尽管教育话语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话语形式,但是我们不能把教育活动理解为不必考虑反馈信息的单向传播。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实现教育目标,教育者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心理诉求和接受能力,在传授知识和输入观念时,以切合实际的说服、引导为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和填塞。
将说服、引导作为教育话语的重要表现手段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这一策略常常体现在我们的言谈态度上,如通常所说的“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表达样式的选择上。当我们表达一种意图、思想,或者传授一种知识、技能时,同样的话题或题材,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教
·20·万方数据育对象,用不同的语体类型和表达样式来表述。比如同样是讨论新型材料,给学术界同行看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术语多、符号多、理论性强,结构严谨、论证严密,表述客观、用语准确;在学生的教材里,就要尽可能深入浅出、条分缕析,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多方面、多角度地把道理讲清楚;给一般读者看的科普作品,则要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人手,摆事实、讲道理,通俗易懂,形象具体,还要生动有趣。从具体实践来看,针对教育对象的能力和需求,切合实际地表达思想,传授知识,不仅是一种言以成事的语用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教育话语的基本模式


同社会语言生活中的其他话语形式一样,教育话语不是一个自足、封闭的表达系统,其内容多种多样,表现手法也形态各异,既可以诉之于口头,也可以用书面形式来表达。以下我们从社会实践出发,根据话语表达的主体、功能的不同,将教育话语归为训导型、宣传型、传授型三种基本模式。

(一)训导型教育话语

训导型教育话语的特点是重社会角色的培养,根据社会角色获得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家庭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养成型教育话语,一种是以社会身份为规约的管理型教育话语。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一个人出生以后,起初只是“自然人”或“生物人”,在社会环境中他逐渐成长,成为“社会人”。处在社会中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会有多重身份,多重身份好比多种角色。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个成年男子,在家里是父亲的儿子、岳父的女婿、妻子的丈夫、女儿的父亲,工作时他可能被视为下属、领导、同事、客户。训导型教育话语的目的就是要使教育对象遵从一定的行为规范,符合社会对某一角色的要求。儿子、女婿、丈夫、父亲这类因家庭关系获得的角色大多属于先赋角色,具有社会规定性。换句话说,无论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扮演这些家庭角色社会是有要求的,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教养问题,还关乎一个家庭的门风。“家教”属于养成型教育。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尊者长辈是养成型教育的执行者,教育劝诫是此类话语的表现形式,家庭伦理和行为规范就是此类教育话语的核心内容。下属、领导、同事、客户这类因职业、地位等获得的角色属于自致角色,具有社会约束性。这种约束来自社会对特定社会身份以及职业、岗位的要求,在社会语言生活中,这些要求会通过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体现出来。为了使从业人员尽快进入角色,许多社会组织或机构对新员工会进行岗前培训,一些职业技术院校也会按照社会的职业要求培养人才。
从话语语体类型来看,家庭伦理为主要内容的养成型教育话语多见于家常语体,主要以口头表达形式为主;社会身份为规约的管理型教育话语以书面表达最为正式,也最具效力。虽然在训导型教育话语中,规约和制度是刚性的,但是,为了有效表达,话语表现形式可以刚柔相济,甚至柔性处理。

(二)宣传型教育话语

价值观是人们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价值观会受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而且也会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存在差别。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相应的价值体系,并以此来要求和规范所属社会成员的行为。
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宣传教育话语主要有学校宣传和大众传播两大类型。学校宣传型教育话语是将价值观融人到知识体系中,通过语文、政治、哲学、历史、德育、美育、法律基础等课程或讲座来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大众传播型教育话语的媒介通常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这些大众传播手段面向大众、信息公开、有特殊的传播技术手段和制作要求,传播范围广、对公众影响力大,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来体现宣传教育的功能。
对于价值观的形成来说,学校宣传型教育话语是最系统的话语体系,但是在如今这个价值多元的信息时代,这个话语体系受到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冲击。大众传播媒介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政府机关到企业、商铺,从社会组织到百姓个人,社会各个部门、各个人群都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新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更是网络的主人。如何在信息时代处理好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如何引导人们坚定信念,建立积极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有一点毋庸置疑,强化以价
·2l·万方数据值观为导向的宣传教育话语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话语表达策略,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在教育中自主、自觉、自省,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传授型教育话语

传授型教育话语是以知识技能输入为主,这类教育话语模式与教育学领域所说的教学话语比较接近,但是彼此关注的问题又有所不同。传授型教育话语尽管是以知识技能输入为主,但是,在我们看来,知识技能只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激发教育对象自主学习,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素养、能力,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传授型教育话语的主导者主要是教师。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不过,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学校教育活动还是侧重于知识传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素质教育更是莫衷一是。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很多学生到了大学还没有形成主动追求知识的意识,最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但是母语情感淡漠,母语水平达不到职业能力的要求。针对大学生母语能力滑坡问题,近年来,从教育部相关部门到各地方院校,有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各种研讨会相继举办,但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并未看到多少成效。
探索高校母语教育的教改良方可以开出许多种,但是如果只是围绕“大学语文”课程建言,这些良方不外乎是重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老路,在原有的思维惯性下,难觅通途。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只是一门传授语文知识和表达技能的课程,难以完全担负起高校母语教育的重任。现在所倡导的母语教育实际上属于民族共同语教育,其中不仅包括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母语情感教育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教育主体应该是所有用母语授课的教育工作者,而不仅仅是各个高校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语文课的授课老师。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唤起学生们对母语的情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母语水平,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人才,这才是母语教育的良策。

三、当代教育话语的发展倾向

教育话语是社会话语的一种形式。对于当代社会话语的发展倾向,英国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有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当代社会话语秩序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话语的“民主化”、“商品化”、“技术化”。而且,他认为这些变化具有国际的特性,或至少具有跨国的特性,它们正在对当代话语秩序产生普遍的影响,尽管其影响是参差不齐的,而且在与特殊的机构和领域相连的地方,话语秩序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31纵观2l世纪这十年来社会的发展,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势不可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拓宽了人们的交往渠道。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中国的社会语言生活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就教育话语来说,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主化倾向
对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话语来说,教育话语的民主化倾向不是表现在话语权利和语言权利、言语社团群体声望方面的不平等和不对称逐渐在消除,而是表现为弱化强势表达,少用“禁止”、“不准”,积极倡导社会各个层面的对话和交流方面。这一点在以家庭伦理为主要内容养成型教育话语模式和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大众传播型宣传教育话语模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育话语民主化倾向一方面反映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信息渠道的畅通。

(二)技术化倾向
对于以社会期望为准则的教育话语来说,强化角色表现的教育话语技术化倾向确实像诺曼·费尔克拉夫所总结的那样,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加强了话语表达的自主控制,许多场合下人们的言谈举止经过“加工”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这在以社会身份为规约的管理型教育话语中最为明显。市场经济加速了社会竞争,教育话语的技术化越加明显。许多培训机构纷纷推出面试技巧、职业培训就是这一倾向的具体体现。
·22·万方数据

(三)风格多变倾向
教育话语崇尚独特表述,具有风格多变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80后、90后这些新生代的心理诉求。这些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拥有独特的成长环境,熟悉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对信息选择享有更多的自主权。面对“我选择,我喜欢”,“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新生代,无论是以知识技能输入为主的传授型教育话语,还是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学校宣传型教育话语,单一的话语表达形式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信息时代,既然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渠道,就可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手段。因此,风格多变不仅出于现实的需要,它还是现代教育话语语用策略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教育话语是社会分化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一种以社会期望为准则的权势话语,在人的社会化及再社会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现代教育话语的发展动向体现了当代社会话语与社会变化的交互作用,它一方面反映了教育对象的心理诉求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社会实践对话语表现形式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尽管教育话语是传承知识、技能及文化信息的重要话语形式,但是,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促使教育对象有效地接收信息,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自主地遵从社会规约,改变态度、行为。社会拥有更多具有良好公民素质的成员,才会在和谐中发展,在进步中强大,而这正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14.
〔2〕骆峰.论权势话语与语言规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3.
〔3〕〔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5:03 , Processed in 0.08869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