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研员时下该做点什么
文/毕延威
迄今为止,我到教研室工作已经四年有余了。来教研室工作后,就企图在教研室工作期间,带领乡镇教研员队伍共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变教研模式,更新教研形式,在研讨中提高乡镇教研员和教师们的研修能力和业务素质,同时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教研,不做千篇一律的文章。然而,仅有思想,有定位还不行,因为教研这个活计需要通过实践行动来证明。新课改的理念很多,我们不能扯着大旗当鼓皮,教研工作是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我们的活动通常被客观存在的外在不和谐因素和一些事物而耽搁。
回过头来看我四年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的活动停留在想做什么的层面上,满心以为我们的想法就是老师们的需求,有时满心希望给领导出个好主意,结果成了馊主意,硬性规定教师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教学常规工作大检查的过程中,就用此规定评价教师做得到位不到位,结果,我发现,老师打头顾头,打脚顾脚,出现了本能上的应付。现在反思这些做法,客观地说,我们当时提出这些规定,本意是好的,是站在教师利益角度为出发点的,然而,在官本位文化的炒作下,一味地要办听话的教育,伤害了教师们自身成长的利益,几乎是把教师五花大绑,让乡镇教研员和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
从乡镇教研员现有教研指导方式与教师希望的指导方式差距中,我明显看出,常规教研活动“任务布置得多,深入研讨的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以应付检查为中心”、“以临时热点工作为中心”、“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思前想后,我们很多时候改变不了环境,只能学会适应,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无法回归到“教学研究活动”的本真上来,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让教师们共同成长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而是简单地让乡镇教研员与教师“被工作”。
为了改变此现状,我曾呼吁要还教学自主权给乡镇教研员和乡村教师,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创教育新局面。可是,乡镇教研员和教师们已经习惯了一种固定的惯性思维定式,凡事等待着上级命令了再做,甚至不做,这样就出现了恶性循环,以至于让我很被动,常遭攻击,慢慢的我也学乖了,什么话也不说了。我主抓县级小课题管理工作,只能在课题申报发布会上要求教师们,如果要想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必须要有新的学习。新的学习,可以上网(我给他们推荐网站),也可以网购(书)学习,必须改变时下“教师一走下讲台,就是酒和扑克牌”的局面,坚定地走一条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发展的道路。
如果要想做到乡镇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就需要我们真正去了解时下的乡村老师现在有什么?还缺少什么?真正需要什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设身处地为乡村教师们着想,并站在他们的利益立场处理问题。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就需要自己有时间,能够独立支配自己,深入到广大的基层教师们中间去,而不是蜻蜓点水走过场,听几节课,检查一下教学常规,说两句官话,用权威者的话忽悠教师,就走人。我想,只有深入调研,仔细分析调研的情况,最后再拿出科学的解决做法,也许他们会欢迎(当然,我不反对有不同的意见)。
实际上,我们现有的许多做法是拍脑袋,是站在领导利益集团的出发点上,是下眼睛皮子长肿了,要求乡镇教研员和教师“被工作”。这样的工作,上面领导很满意,因为我们在为他们负责,可教师不能自身发展,也学着眼睛皮子朝上看,又如何能关注学生?不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何有好的教学质量?
我始终认为,教研员的职责和应开展的教研活动就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让教师明白集体研修的整体设想,在研修逐步落实的过程中,使老师们能不断深入理解研修的本意,达到集体研修的目的。只有这样,教师们会逐渐形成对自我研修的更高标准,推动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越走越好。
对校本研修、集体备课能力的提高,我们当然要以重点课例研究的形式来呈现,但我绝对反对刻板复制他人好的教法和学法,要让教师队伍建设在自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现有实际的教学情况,有自己最近发展区,我们只能时常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和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飞跃。
我们往往是在组织集体研修的过程中,对活动的结果关注过多,对过程和“研”的部分关注较少,老师们大多学会了用很客套的话来评价我们举办的活动,赞同声一片,缺少实在意义的研究氛围。我时常说,研修是学术文化,学术文化要有批判质疑的声音,不能总是权威者说了算,要求教师模仿做,这样的研修会效率很低,不能从本质上达到“研”与“修”的目的。
我想,我们做教学研究人员的人,首先要敢于在每一次的研修活动中,针对研修主题,得出一个本能的结论,哪怕这个结论是错的,这样也就可以帮助老师用科学的视角去审视教学,研究教学,提升自我,以利于老师在今后自我工作过程中,能够学会自行改进和不断地思考与学习。
其次也应该注重对教师个体的跟进,通过对每一个教师不断的循环跟进,来观察研修活动给教师带来的效果,同时结合问题,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另外,我们举办的教研活动,虽然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细致准备的,但是,并不等同于一定会取得多么圆满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失败,关键是我们要不断得出教训,为了下一步的工作更明确,避免浪费更多的时间,使教师在不断的行为改进过程中提升自我和发展。这就需要教研员敢于接受批评意见,往往是这样批评的意见比赞誉声更可贵。
最后,教研员要加强教研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勇敢站在时代的潮流,才可以为学科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教研工作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教研工作的使命会不断提高(到一定时间,会成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要想明晰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提醒教研员队伍,我们首先要清楚自己已经做了什么,哪些是我们做的不好的,需进一步改进,哪些是我们做的不错的,需要坚守,要学会在一定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在研究中不断发展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