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训雷同,缺失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9 15:1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训雷同,缺失的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训。CFP

    你还记得母校的校训吗?
    你是不是对这样的校训特别眼熟?
    “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严谨、勤俭、求实、开拓”“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乍一看,你或许以为粗心的学生写错了顺序,但实际上,这些差不多的校训分别出自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新疆大学。
    “求实”“创新”“团结”……这些经常出现在校训中的“高频词”,最近也被网友评选为“通用校训万金油”。
    近日,一项针对国内256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有六成大学生对校训“不感冒”,还有在校工作七年的教师不知所在学校的校训。而在这些高校中,有192所学校的校训是“四词八字”的口号式,个别大学校训甚至完全相同。一时间,“同质化”“摆设式”成为不少网友对于校训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大学精神、治学思路的指责。
    校训怎能“生憋”

    “别说毕业了,在校时也记不住校训。不过闭着眼我也能想出来,勤奋、求实、创新、爱国……就那几个词,没什么新意。”毕业才四年,说起校训,王岩一脸漠然。
    王岩毕业于兰州一所二本院校,想不起来的校训,比他自己还晚“入学”一年。
    “大约是2005年,不知学校是为了迎接评估还是换了领导,面向全校师生征集过校训意见,备选方案不是四词八字,就是两词八字。”王岩因为是班干部,还稀里糊涂地在网上“随便投了一票”,可更多的同学却“连关注都没关注”。“师兄师姐说,2003年也征集过一次,两年不到就又换了。不管是拍脑袋想的,还是大动干戈投的,纯粹瞎折腾。”
    朱晓是一名跑教育口的老记者。2006年高校评估季前后,他突然觉得不少过去没有或是不重视校训的学校开始在这上面大做文章,“‘选’的校训大多掺杂求实、创新等时髦词,却一点看不出创新和特色”。
    对这些“没新意”的应景校训,网友总结了几大出处,“就是‘生憋’。要么‘寻章摘句老雕虫’,到古老经典里去找;再或者‘征文启事’,由领导凭其偏好打钩。看似句式工整、形式优美、词义明快、朗朗上口,却缺乏历史的厚重,情感的亲切,故事的精彩,榜样的激励。”
    “一提大学文化建设,各校校训就跟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还有的学校像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换起来没完。”在王岩看来,如此“应景”的校训被遗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实在太干了”。
    “细想,也并非校训干瘪这么简单。”朱晓一直念念不忘采访时听到的故事,“战火燃烧的岁月里,南开大学创办者张伯苓教导学生,‘你不戴校徽出去,也让人看出你是南开的。’校训同理,说到底是大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看到校训、走进学校都不知你是哪个学校的人时,折射的是整个大学育人理念、治学思路的盲从与迷失。”
    校训要有“特色”

    武薇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史专业,她的硕士论文,主题就是校训研究。
    “好的校训绝不是‘憋’‘造’出来的,而是从内到外升发出来的。”在武薇看来,“生憋”的校训是“不懂自己历史、不知现时使命、不明未来去向”的简单拼凑。
    武薇特别推崇南京大学校训中的“诚朴”精神。“南大的校训其实也一直在变。但从两江师范学堂时期的‘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另一源头金陵大学的‘诚真勤仁’,大学风骨和治学理念特色一直不变。”
    朱晓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全国高校从几百所增加到两千多所,但在他看来,迅速扩张的高校版图,丢失的也恰恰就是“特色”。“千篇一律的校训折射了千篇一律的办学路径。教育者对学生期望同质化,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学校有什么特点,高校的个性化、内涵式发展根本没有内生力。”
    校训应是“灯塔”

    “校训作为高校文明的标识,体现的就是对人的关注与期许,只有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者和教育体制,才能作出充分而准确的表达。”冷静之余,有声音如此评述校训的真正源泉。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则认为,对于校训的讨论,意义并不在于让所有的大学重新来一次校训大改革。
    “意义在于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真正意识到该做些什么事,培养些什么人,而不是一个模子办校、一个模子育人。”在朱晓心里,校训应该是一所大学的“灯塔”和“精神”,前行路途上一旦偏离,能够起到自动矫正和警醒的作用。
    “高校之间都在比‘高’和‘大’,而不是‘学’……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导致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单一化的。”痛心之余,90多岁的高等教育学泰斗潘懋元更多的是担忧。
    “与其耗费精力‘生憋’校训、生造“精神”,不如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办出特色、办出灵魂。”在王岩心里,也并非没有能够激荡人心的校训。“上世纪40年代林语堂在国立西南联大作演讲时说‘联大师生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汪曾祺说他在联大上课时经常得‘跑’警报,躲完空袭再继续上课。联大校训‘刚毅坚卓’也比很多学生‘入学’晚,但它呈现的精神内涵是深远的。这才是大学的力量。”
    (本报记者 邓 晖)
    校训集萃

    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农业大学: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北京舞蹈学院:
    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国家会计学院:
    不做假账
    中国政法大学: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北京林业大学:
    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耶鲁大学:
    真理与光明
    芝加哥大学:
    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柏林大学: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0:43 , Processed in 0.0890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