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象在诗歌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 10:3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象在诗歌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屐履步诗


  说起意象来,让我想起上世纪初流行于英美诗界的意象派。他们的“意象”理念是从繁复的自然现象中抽取出最鲜明的元素,精炼含蓄地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英国雕塑家摩尔认为:在复杂的事物表象背后,存在着最为纯粹的本质灵魂,应该把那些虚设的浮华 的东西摒弃掉,从客观物象中提取出最为本质的内在精神。意象派和这一观点基本一样。为此,庞德用一年的时间,将三十多行《在一个地铁车站上》的诗,精缩到两行“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象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诗中意象的显赫程度的确非常高,在读他的其它诗如《委托》、《对黎明的挑战》等,可能水平的原因,我再没感觉到象这首诗的意象强烈了。事实上,他们所指的“意象”,我认为准确的说,应该称为“印象”。这“意象”不是我指的“意象”。
  我说的“意象”是指比较具体的物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符号元素,即使有时候也有场景的存在,但只是“意境”中的某一片段。意境的意蕴是丰富深厚的,而“意象”是鲜明凝聚的,“意象”的内涵和外延都没有“意境”广大,它是诗的脚步踏着一个个“意象”逐渐形成“意境”气氛的过程,是“意境”的形象内容。
  再看前面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     ……”这十一个具体物象,每一个就是一个意象,这些物象经过诗人横向的组合,形成的凄凉气氛,构成了诗的格调。例如:“黑色的风,正慢慢地/慢慢地高过蔷薇的枝/风就是发/是卷了又卷的忧愁。”(罗英《秋月》)在这段诗里,出现了三个意象:风、蔷薇、发。这三个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加进修饰语后,变成了三个相关联的物象:风正慢慢地高过蔷薇的枝,“卷”得就象是头发,而比头发还要“卷”的,是那“忧愁”,让人的心情无法舒展开来。这里,其实只有一个核心意象“风”,其它两个是辅助意象,通过色彩描写(黑色的)、动态描写(慢慢地)和状态描写(卷了又卷),道出诗人由秋月的凄冷感觉生发而来的悲凉“忧愁”。试想,如果改成这样:“紫色的风,正慢慢地/慢慢地高过蔷薇的枝/风就是发/是卷了又卷的花瓣。”我们再看,其感情色彩和原诗是截然不同的,原诗的意境格调带有伤情的,而改过来的却是给人以优美舒朗的心境,可见,意象本身和经过规定了的感情色情,所形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意象的出现形式,在诗中很复杂,我列举几种常见的。

  一、明喻的。“竟日曝后/花青的天/如一袭褪色的旧棉袄”(洪素丽《虹》),这一意象,是把“花青的天”的色彩和状态,以一件“旧棉袄”来相关照,而这件“旧棉袄”还必须是经年穿了又穿洗了又洗的粗布棉袄,才能和“花青的天”在色彩上和状态上相一致,意象新颖、鲜明。“一腔沸腾的心绪/传抵天庭/冰成一轮清淡的月”(叶翠苹《星月篇》)我们分析,一腔热情,高涨抵天,最后是在被什么的打击下,由“沸腾”急剧到零下的“冰”,诗人通过被定语了的“月”这一意象,道出了内心的某种苦痛与无奈。温度的大反差,增强了意象的冲击力。

  二、隐喻的。“脉脉一回眸/两眼荡漾着西湖水”(黄河浪《杭州抒情》)这个意象巧而妙,如论意思,这是个倒装句,翻译成明喻的陈述句式应该为:西湖水若似眉清目秀的美人/两眼荡漾着一回眸的脉脉。尽管我的翻译诗味大跌,但我想说的是巧在了表面上没有人物出现,但又让人感觉到美人的存在,这一拟人化的意象,读者通过想象美人特有的含情状,联想到西湖的美。其意象的“画外音”富有涨感。

  三、以荒诞性出现的。
                 其他都是零碎的东西
                 胶带,笔套
                 裁掉的纸
                 画歪的线
                 指甲刀,卫生纸
                 不断滴着的
                 伞缘上的水
                 灰尘
                  声音
                  爱
                          (夏宇《其他》)

  这首诗,诗人兀自强行堆起来的有十意象“胶带,笔套、纸、线、指甲刀、卫生纸、水、灰尘、声音、爱”。这十个意象,既没有视觉、嗅觉、听觉上的联系,也没有内在本质上的联络,都是毫无关联的,没有实在意义的物象。这种无意义又是有意义,经过诗人大胆的组合,把这些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意象摆在我们眼前,构成一个荒诞的“情景”气氛格调,把这种气氛格调传输给读者,此“心境”是麻木、恐惧?还是诗人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似曾相识,却又如此陌生。是现实生活的能指?还是人性本能的解剖?这些属于“其他”的“东西”,到底该是拥有,还是拒弃?最为妙的是,前几个都是实在的,而“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把它拉进来,其冷峻思考的意义空间便扩大到无限,在现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里,“爱”是不是也和其他零碎的东西一样,可以归在一类?这首印象式的诗,以谎诞的艺术手法,鲜明强烈的意象,逼视到人的灵魂深处,寓警度颇高。有点象垃圾艺术,把人们已习惯的物象,从生活的环境中提出来,摆放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再组合构成,逼迫人们放弃掉原有的理念模式,从中获得新的内在意义,进行价值和审美的重新判断。

  四、以象征性出现的。“岁月,猫脸的岁月/岁月,紧紧贴在于腕上的,打着旗语的岁月”、“生存是风/生存是打壳场的声音”、“一种走在碎玻璃上/害热病的光底声响”、“一种桃色的肉之翻译,一种用吻拼成的/可怖的言语”、“不是把手杖断在时代的脸上/不是把曙光缠在头上跳舞的人”(痖弦《深渊》)在这首诗里,奇特的意象非常多,意象密度非常大。《深渊》和《其他》有相似之处,都是意象与意象之间在表层上的因果关联没有多大关系。不要指望岁月的猫脸是什么,“一种走在碎玻璃上/害热病的光底声响”是什么……这许多诡异的意象又象征着什么?当你问诗人的时候,也许诗人会微笑的告诉你:你把所能理解到的已经都说出来了。听到此话后,余下的你可能会惊诧,可能会茫然,但诗人想要说的,想要让你体验的“心境”正是这些。当你大声诵读时,其意象的奇特骇人,意境的深远,语言的节奏,在诗的整体氛围中,仿佛看到一个不合世俗的披头散发的“人”在现实中边奔跑边呼痛:“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精神的重创,人格的分裂,文明的压抑与欲望的放荡,这个狂人或许是诗人,也或许就是你,那种绝望,煎熬,悲哀,正在被逼向尽末的边缘……这种感觉,正是诗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堕落“深渊”的现代世俗图,用扭曲的从未感知过的意象,创造出一个生熟,如亲临在未知的令人恐惧的世界里。诗人苦心经营的这些意象,折射出来的这种感觉氛围,与表现主义蒙克的《呐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欣赏程序是先近后远的过程,初接触一首诗的直感就是意象是否鲜明新奇,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刺激度又如何?一些俗套的意象往往会令人生厌,产生审美疲倦,难以让读者继续进行更深入的对诗的体悟。意象的鲜活性、独到性、奇特性,既是镶在诗中的珍珠,一粒粒晶莹明透让人爱不释手,又是能即刻抓住人心,诱进读者与诗人共同完成最终的审美。“意象”不仅是诗的闪光焦点,也是展示诗人才气的一个表现平台,犹如下围棋,也许一两个子儿就会救活一盘棋。所以,现代诗人很注重对意象的创造。
  当然,一首现代诗,仅凭几个好的意象是难以塑建起来的。“意境”和“意象”说穿了,也只不过是一种艺术手段,透过外象,诗的骨架构成会不会倒塌,还能不能挺立着?这才是诗的真正本质,也是现代诗人应该郑重思考的东西。
  对于“意境”与“意象”未涉及的地方很多,但大体上我已经说明了二者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意象是一朵花香,意境是一片花香,意境不是具体某一朵花的香味,但又明明是花的香气,是馥郁的氛围,是隽永的美感。意象是快攻,意境是慢守;意象是爆油急炒,意境是微火慢炖;意象是女人的美丽,意境是男人的品质;意象是猴子的灵动,意境是老牛的钝悟;意象是诗人的才华,意境是诗人的修养。
 “意境”和“意象”是诗“家”过日子全靠这俩口子的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33 , Processed in 0.0731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