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禅的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3 13:2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禅的思想”                能为诗人打开诗境之门
                                      甘立伟  


  现代的诗、诗歌往往写的很平、哲理不深;是缺乏一种禅性,禅性是来源于一个人对诗或对事物的理解、感悟,说到“禅”,禅是一种从禅静中产生的独有的智慧和意境;是许多当代诗人、作者无法体悟到的;写诗需要一种意境,一种灵感,一种智慧……。
好诗来源于作者对生活、事物、情感的感悟及表达。
  禅的意境表达,追求一种含蓄、隽永、韵味的诗歌,以及诗歌非逻辑反理性思维方式,无疑是表达禅最合适的载体,诗是一种艺术与载体,禅是一种心态境界,两者在对生命的诠释中找到了结合点。
  禅与诗的结合对两者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禅从诗中找到了最好的表现形式,通过诗的载体,加以想象和语言的抽象材料,表达禅的意境和深度。禅宗利用诗歌很好的把儒家、学士、诗人与佛教连接起来,使得禅宗在中国历史上兴盛繁荣、长久不衰。
  另一方面,诗歌在与禅的接触中,吸收了禅万事万物超然、明净、空灵的智慧和精神境界,为诗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促进了诗歌思想和意境的开阔。
    如:
    神秀大师的诗:                  慧能大师的诗:
    身是菩提树                      身本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明镜亦无台
    时时勤拂拭           佛性常清静
    莫使有尘埃           何处有尘埃

  通过两首诗来分析诗性,来了解“禅”与“诗”的关系:
  从禅理分析,两首诗都是对“空”在进行阐释。神秀认为人身实有,应当勤于修行除去情欲妄念。慧能认为,身与心皆从根本说来是空无所有,众生所秉承佛性本来都是清净的。五祖弘忍法师将衣钵传于慧能,是因为他认为慧能的语言中说出了万法皆空的佛理,而神秀的“勤拂拭”还执著于“法”。
  禅的空明、虚静的精髓更是影响到中中国诗歌的审美取向。王国维将中国古典诗歌诗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视后者为诗歌的最高境界。这种“无我”的 审美思想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最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无我之境”是在诗境中摆脱观察者的束缚,以自然之心来观察自然,感悟自然,最终达到澄明、无穷的境界,这与禅的放下我执,回归自性,以达到自性清净的心理状态是一致的。
  以禅入诗,给诗中带来禅境的哲学思想,由于禅境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有众多诗人,把禅的思想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诗歌艺术有一种静雅、澄旷、清悦、悠远之美。
如:王维的诗《鸟涧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一种动、静相宜,恰好把握空、静之境,把自然与生命的和谐表现得惟妙惟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f57080102duzv.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2:41 , Processed in 0.06039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