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在城镇化过程中把文化‘化’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6 00:2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在城镇化过程中把文化‘化’掉”

来源:新京报
从1983年起,冯骥才已经担任了30年全国政协委员。新京报资料图片 薛珺 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表示,城镇化和留住传统不是对立的,是一致的
  ■ 人物素描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从1983年起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30年的参政议政中,我感觉全国政协是可以提出尖锐批评的地方。”冯骥才说,平常没有机会让中央直接听到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正是这样的机会,让他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得到了采纳。2007年全国政协会上,冯骥才说,中国人过年,过的就是年三十,而不是过大年初一,他建议把初七的假期挪给年三十。3个月后,国家发改委采纳了这个提案。他说,在全国政协这样一个环境里,自己感受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希望社会不断地进步,希望国家不断地克服时弊。
  新京报:今年你会有针对性地关注哪些问题?
  冯骥才:今年我参加全国政协会的关键词是“文明社会”。我们过去经常用的词是“经济社会”。再往前说,中国的社会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是一个“政治社会”,现在要提“文明社会”了。
  富裕起来的中国到底要到什么地方去?种种社会问题是不是经济都能解决?这个时候必须想到一个概念,就是文明,是我们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所谓文明社会,就是人们的教育程度很高,富有社会公德,社会很有秩序,社会风气很良性,也很健康。
  新京报:你一直比较关注传统文化,会不会关注在城镇化过程中,把城镇化和传统文化保护对立起来的思想和做法?
  冯骥才:城镇化是必须要走的一个道路,但不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文化“化”掉了。城镇化和留住我们的传统不是对立的,应该是一致的。希望不要再造成历史的悲剧,导致660个城市千城一面。把两者看成是“矛盾”的观念是没有文化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新京报:现在有些地方以保护文物的名义复建了一些“文物”。
  冯骥才:复建“文物”,是因为此前都拆完了,拆完后又开始做假的了。我20年前就担心这个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出现了。之前,为了GDP把古迹打碎了,现在开始重建,还是为了GDP,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他们的文化政绩。
  但修起来的是毫无历史文化的东西,是不是有几个建筑就恢复了大唐大宋呢?这种做法是对城市的进一步破坏,把历史的原物销毁之后弄一个“垃圾”。而且这些垃圾很大,都不好清理,还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凭什么纳税人的钱让你这么花掉?
  新京报:去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引起了公众对作家的关注。
  冯骥才:莫言获奖之后很低调,体现了作为作家的理性。其实像优秀的作家贾平凹、王安忆、迟子建,他们平常都是不抛头露面的,可能一两年没有他们的消息,两年之后就出来一个好作品。我觉得我们作家的状态很好,优秀的作家都是洁身自好的,他们都沉在自己的创作里,不喧闹,这是真正的艺术家应有的境界。
  ■ 今年提案
  《关于建议政府不要建庙的提案》
  胡修乱建的“古庙”既无历史文化价值,又不是正规的宗教场所,只是一些与宗教无关的烧香拜佛、滋长愚昧的地方。而且占用大片地方,花费大量钱财,最后全由国家买单,建议地方政府不要再建庙了。
  长期以来,不少媒体将娱乐报道与文化报道混杂在同一块版面上,往往伤害了某些严肃文化。将这两种不同性质与层面的文化放在一起,前一种夺人眼球的文化必然压倒一切,本来就相对小众的后一种文化则被压缩到可有可无。希望媒体、包括网络的版面,将文化与娱乐清晰地分开。
  我做了30年全国政协委员,这个经历对我有一个积极的影响,就是考虑问题会有国家视野,会从国家的发展、未来和进步来思考问题。到了政协,必须要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才能够提出与时代相契合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
  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4:31 , Processed in 0.0705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