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理论批评 传统文论的创造性转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8 20:2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理论批评 传统文论的创造性转化

作者:周新民

  近几年地域文学研究成为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当前的地域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创作领域。而地域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虽有散论,但是,尚没有专著问世。出现这种状况和一般研究者的“偏见”有关。在他们看来,文学理论批评更多的是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影响文学理论批评个性特征并不明显,因此,地域文化给予文学的影响,常常被看做是集中在创作领域。实际上,文学理论批评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即使文学理论是知识生产和知识旅行,地域文化也在生产和旅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选择”性的影响。例如,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就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联。湖北地处内陆地区,形成了湖北的“内陆思维”:相对封闭与保守。因此。在变革激烈的转型期,湖北文学理论批评仍然一如既往地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稳定性。在其他地区学者热衷传播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的时候,湖北学者依然能坚守在学术阵地,潜心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问题与经典文论。在学术急躁的年代,在学术泡沫泛起的时代,湖北理论批评的操守无疑值得称道。在我看来,摒弃学术先锋与热点问题的喧嚣,把精力放在学术发展的关节上,无疑是对中国学术的极大贡献。湖北也是一个富有文化传统的地区,也背负着传统的重担。但是,湖北学者的可贵就在于,没有被传统所窒息,而是积极地转化传统,使文学理论批评的传统性与时代性命题紧密结合,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尝试了传统文论的创造性转化。即使是新文学研究领域,也仍然看到湖北学者在传统文学与文论转化上的贡献。在今天,仍有人批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没有切入前沿问题。我想这种看法是没有学理性的。在传播效果成为硬道理的今天,我们应该质疑那些所谓的“前沿性”的论调,把敬意投给那些默默推动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硬骨头们。
    湖北文学理论批评所取得的成就,既有湖北地域文化的赐予,有“地灵”的成分,也有“人杰”的因素。湖北地区高校林立,文学理论批评人才队伍整齐。已经形成了老中青几代相衔接的学术队伍。今天,几代湖北文学理论批评学人同时活跃在学术前沿阵地,共同打造了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繁荣的景象。难得可贵的是,湖北文学理论批评队伍构成十分丰富。除了高等院校,省文联、省作家协会系统还培养了多位重要文学理论批评家。像梁必文、江岳、高晓辉、李建华、李鲁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批评家。湖北作家队伍里的刘醒龙、陈应松、熊召政、晓苏等,也是当今作家批评的重要成员,他们的文学演讲稿与创作谈包括文学批评,为湖北文学理论批评增色不少。
    转型期近二十年,与湖北文学理论批评队伍庞大相一致的是,湖北文学理论批评著述数量惊人。我们最后决定以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重要问题为透视点,选择这个时期湖北学者的专著为依托,深入地剖析重要著作,透彻地分析转型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成就与不足。通过对湖北基础文学理论研究、湖北地区文学史研究、湖北地区各文体研究、湖北地区文学批评研究等几大板块内容的梳理与论述,前景地展示了转型期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的“肌理”、“脉络”与“骨架”。
                                                                      (来源:湖北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26 , Processed in 0.0633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