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 慧:学术介绍文字须准确——与阮仪三教授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 慧:学术介绍文字须准确——与阮仪三教授商榷
时间:2013年4月8日 作者:赵 慧(太原大学) 来源:


阮仪三先生不但是大学教授,而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可知是一位在专业方面很有成就的专家。本人因所从事专业的原因,多读阮教授有关文章和学术性介绍文字,却发现阮教授对于这类非学术性文字,往往欠严谨,不很认真,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草率,错得很离谱。

例如,阮教授曾在《文汇报》“名家笔会”发表过踏访考察浦东新场古镇的文章,居然把古镇老宅门上的对联给抄反了,曾有并未见过该老宅门联学者撰文指正。前不久又在《文汇报》“名家笔会”(2013年1月16日)读到阮教授谈论晋南名胜古迹的文章,这回对联算是抄对了,其他错误却更多。新绛古城最重要最著名的古建筑绛守居园池,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官家园林建筑,为供郡守和夫人及州郡官员休憩游玩而建,阮教授错当做了县令的园池,还说自己“查过资料知道这就是原来新绛县的衙署”。园池内迴涟亭上所镌之联,阮教授认为是“唐朝的老县令在和我们对话”。园池前面的绛州大堂,为州府大堂,阮教授当做了县衙大堂,文章中好几次称为“县衙”。阮教授所查何资料不得而知,关于绛守居园池,最重要最可靠的资料,应该是他早年曾读过的古文名篇《绛守居园池记》,题目中有“绛守”二字,开头第一句即为“绛即东雍,为守理所”,其后又有“州地”之说,已明确告诉后人那是州郡太守的园池,所以不该误读为县令的园池,也不该把州府大堂误为县衙大堂,当然也不该把那副对联同唐朝的县令联系起来。“这就是原来新绛县的衙署”和受“绛州文物局局长”之邀的说法也明显欠当。此地“原来”并不叫“新绛”,唐宋元明清,一直叫“绛州”,只是民国以来才改为“新绛县”,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是原来绛州的衙署”、“新绛县文物局局长”。同样,“霍县留有明代宏大规模的古县衙”的说法,也不对。霍州衙署,为州署,现存衙署大堂为明代建筑,霍州直至明代仍为州,署衙大门上至今悬挂着“霍州署”的大字古匾,所以不该错为“县衙”。阮教授文最不该错的是:“在山西平遥南面的洪洞县就有《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跳墙偷爱的普救寺。”唐代元稹的《莺莺传》传奇,元代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早就讲得很明白,如今许多读者和游客也都知道,普救寺在蒲州(今永济),阮教授竟然错到大槐树下去了。

名教授的文章,而且是本专业方面的文章,为什么错误连连,甚至出现普救寺在洪洞的常识性错误,只能说明作者写这类文章时不认真、欠严谨。不难看出,如今有些专家,尤其是名家,对于写给报纸副刊的文章,往往不很重视,不太认真。岂不知无论什么文章,都应严肃认真,马虎不得,何况是学术性介绍文字。这类文章读者更多,同样一点儿也马虎不得。还有,名教授草率为文,文汇报为大报,竟也草率刊之,其实是对广大读者的不尊重。须知,正因为是著名专家,文章中的错误更容易误导读者。所以希望我们的大学教授、著名专家,无论学术研究论文,还是学术性介绍文章,都应该多些认真、严谨,力求准确无误,对读者负责。刊发这类文章的报刊,更要对读者负责,千万莫要贻误读者。


(感谢赵慧先生惠寄)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首发 2013年4月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1:38 , Processed in 0.0765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