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储召生:歪评2012十大教育热点事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0 15:2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歪评2012十大教育热点事件

(应春铭之邀,以资深记者的名义,和时评界大腕熊丙奇一道,对2012年十大热点新闻做了点评。因为版面的原因,有些已公开发表在去年最后一天的中国教育报上。这里是未删减版,其观点只代表本人,与本人供职的单位无关。)

1异地高考政策:开口子也是实现公平


盘点2012年的热点教育事件,异地高考可能是热度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这甚至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事件,而像一个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从年初媒体的呼吁,到9月国务院有关意见的颁布,到年底各地方案的陆续出台,再到最近上海的占海特事件,贯穿整整一年。


家长和考生要求异地高考的实质,是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因此,北京、上海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这种矛盾也更加凸显。基于同样的原因,在这些地区放开高等职业教育甚至二本、三本的入学门槛,也很难满足人们的胃口。在上“好大学”面前,其实每个家长和考生都是自私的,都希望门槛不要拦住自己,而很少顾及其他人。这也是问题的复杂性所在。


在报道异地高考事件中,媒体应该更理性。很多报道把异地高考等同于农民工子女入学,其实呼声最高的往往也是城市中的白领阶层,真正的农民工是很难承受城市高昂的教育成本的。很多媒体不屑于本地居民的意见,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移民城市,许多考生的户口也是上一辈付出很多努力争取过来的,游戏规则的突然改变,对这些本地居民也许并不公平。因此,在异地高考这样复杂的问题面前,媒体应该大力宣扬解决矛盾的每一点进步,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苛求绝对公平,更不能突出个别事件来激化矛盾。


2湖北吊瓶班:考上就是硬道理?


在“吊瓶班”的照片面前,所有关于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媒体需要提醒社会检讨的是,为什么这样看似荒唐的事件会在个别农村中学出现?


深层的原因,在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人员薪资、福利待遇方面的差距太大。我们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甲状元与乙状元的含金量大不相同,待遇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样的说理方式就显得十分滑稽。因此,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仍然是许多学生心中的梦想。在这些地方,考上就是硬道理,至于通过什么方式、需要付出多少,都在其次。


同时,“吊瓶班”也在提醒人们,重复的做题训练或许真能大大提高考试成绩,拼体力仍然是许多学校应对高考的不二法宝。对于媒体,我们或许更应该反思,这些年广为宣传的一些名校、牛校,有多少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典型?


3国旗下演讲换稿:民主意识该如何培养


对于高二学生江某国旗下讲话临时换稿,媒体上多的是赞同之声,特别是该同学说出了许多人对于目前教育现状的不满。作为一个教育行业媒体人,笔者的感受却有些不同。


国旗下讲话该讲些什么内容,讲话者是代表班集体发言还是纯个人观点,这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有不少学校的国旗下讲话形式大于内容,做作的演讲形式,“假大空”的内容,早已与当代学生形成“代沟”。这估计也是社会赞同该同学临时换稿的原因所在。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首先必须遵循民主的程序,否则只会事与愿违。笔者赞同在国旗下讲学生自己的话,但并不赞同其临时换稿的做法。讲话稿先让班主任审核,演讲时却另说他话,这种近乎阳奉阴违的做法本身不值得称道。


此外,仔细阅读该同学的演讲,其实也没有发现更多的新话。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以批判的“假大空”代替了赞美的“假大空”。这也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4北京封杀奥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先是媒体的死缠烂打,后是教委的严令封杀,北京市此次对奥数培训班的整治不可谓不严厉、不彻底。但许多家长对此却心存疑虑,更有人翻出过去多年的旧账,以示其死灰可以复燃。这也提示我们要认清“奥数热”的实质。


笔者认为,造成“奥数热”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初中入学不用考试,奥数成为一些学校特别是名校鉴别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二是因为名校与普通校差距过大,客观上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奥数只不过是小升初的敲门砖而已。也就是说,有其他途径入学的,不需要学奥数;升入初中之后,也不需要学奥数了。


因此,此次针对奥数的整治,老百姓对其效果的担心并非多余。奥数培训乱象当然需要整治,但没了奥数这块敲门砖,还有其他的砖出现。其治本之策,还在于真正落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5南方科大转正:建设一流大学需要耐心


教育部批准南方科大正式成立之后,朱清时校长刻意远离了媒体,这所寄托了许多人希望的高校也逐渐安静下来。这或许正是梳理媒体与大学改革的好时候。


南方科大一直不缺乏媒体的高度关注。从2009年高调亮相,到201012月教育部同意筹建,再到20124月获批成立,媒体或寄以厚望,认为这才是实现“钱之问”的正确道路;或打抱不平,对有关部门迟迟不给“准生证”颇有微词;《南方周末》更指出其内忧,对其教师队伍、课程规划、实验室建设等提出质疑。在公众眼里,南方科大的形象也如坐过山车。正所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其实,放眼海内外,一所正规大学的筹建,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更不用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了。由此也可看出,对于一所好大学的成长,媒体和社会都缺乏足够的耐心。


南方科大高调宣传其“去行政化”,许多媒体对国内许多高校“行政化”管理深恶痛绝,因而对南方科大满怀信心。笔者对此并不乐观,因为别人的药方未必对自己有用。如何吸引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学生,才是南方科大需要真正解决的难题。


6北大军训累倒三千:运动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学生体质在下降,诸如小学生近视率、肥胖率持续上升等,近几年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一次因为发生在北大,并且数字夸张,社会关注度也就更高些,正所谓“名校出新闻”。热议归热议,能引发多大改变很难说。


这些年国家针对中小学生体质下降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体育成绩进入中考总分、实行“阳光体育”、强调“每天锻炼一小时”等等,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总体来说效果并不太明显。与此同时,中小学取消单杠跳马等运动项目、大学取消长跑项目的新闻,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情况的严重性。学生们花在课业上、电视上、电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用在户外玩耍、劳动、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体质不下降才怪呢。


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全社会急需形成“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共识。这不仅要求运动场馆、学校、机关单位的运动场地对社会免费或低价开放,更需要各级领导、家长的率先垂范。“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的生活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7最年轻正教授:给予职位奖励应慎重


中南大学聘用大四学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对习惯于论资排辈的高校人员聘用、职称评定制度来说,确实是石破天惊之举。但相对于三十多岁的省部级领导、二十多岁的集团老总来说,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似乎也算正常。毕竟这是一个追求创新的年代。


就事论事,对于刘路的破格提拔,媒体似乎应提供更多的解释性报道,以回应公众的质疑。首先,“西塔潘猜想”到底是什么级别的难题,解决它值得给予这样的奖励吗?毕竟数学上的猜想千千万,解决的意义也大不相同,需要更为专业性的判断。其次,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吗?笔者丝毫不怀疑刘路的聪明和能力,但对于一所985高校来说,高级职称的评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学术规范,否则对其他的学者就不够公平。也就是说,对于做出突出贡献者,高校可以实行物质上的奖励(一部车或一套房),但给予一个高级职位就必须慎重。


中南大学破格提拔刘路,具有很强的广告效应,其本意估计也是想能吸引更多的千里马。因为刘路,如果青年才俊们都拿着什么“猜想”来要求重用,就有些戏剧性了。说句题外话,“正教授级研究员”的提法,本身就显得外行。


8教授造假频出:别让利益之徒钻了空子


10天之内两教授造假曝光,引发了不少人对于国内引进人才质量的担忧。笔者倒不这么认为,相反,从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的快速处理中,笔者更看到了相关政策措施的成熟。


从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到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再到中组部的“千人计划”,我们大规模从国外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其中出现一两个“冒牌货”,也属于正常现象。并且,即使是哈佛这样的老牌学校,即使是《科学》这样的权威杂志,也有上当受骗的时候,也难以一时识别学术造假行为。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造假教授”就否定实施人才引进计划的成绩,更不能因噎废食。出了错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纠错机制。


但其中暴露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高校热衷于把引进“学者”“计划”人才当作一项政绩,引进前缺乏严谨的考察,引进后缺少科学的考核,客观上让一些利益之徒钻了空子。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里,就教给了我们如何鉴别人才的方法,关键还是落实。


9温岭虐童事件:警惕“萝卜快了不洗泥”



只要形象好、性格活泼,就可以当幼儿教师吗?理论上说当然不可以,但在一些幼儿园举办者的心底,答案却是肯定的。发生在浙江温岭的虐童事件,就是这种认识带来的恶果。这也提醒我们,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大背景下,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的规模发展,更要重视其质量提升。


教书育人,说到底是一个良心活儿,讲究的是要慢工细火,“萝卜快了不洗泥”,得到的只会是事与愿违。至于虐童事件中的颜某,笔者认为其行为侵犯的是儿童的尊严,反映的已不是教师素质低下问题。这种侵犯儿童权利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10贵溪校车事件:农村学校发展更应因地制宜


江西贵溪的校车事故,反映的仍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交通顽症:路况不好、车况不佳、超载严重、司机操作不当等等。只不过校车里都是年幼的孩子,出事后缺乏自救能力,伤亡更为惨重些。当务之急,需要加大农村地区交通整治力度,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保障校车优先路权,加大投入,配齐合格的校车和司机。


同时我们应看到,目前校车事故频发,也反映了前些年一些地方撤点并校的盲目性。特别是在短时间内难以大为改善交通的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寻找发展农村教育的适当方式。以发达国家或城市的模式来加快发展我国农村教育,水土不服是肯定的,校车安全问题只是其中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0:40 , Processed in 0.0766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