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幸福课堂的20个基本特征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武宏钧
【作者简介】:
武宏钧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语文教学专家,阜阳师范学院特聘国培班教师继续教育授课专家。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之一,纪念建国60周年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10人之一,全国百佳语文教师,阜阳教育达人,幸福大课堂倡导人,幸福大语文倡导人,自由作文法首倡人,基础作文法创始人,《创新作文实验教材》主编,《小学写作课本》主编。人民教育网小学作文空中课堂主讲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编辑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名师。他多年来从事小学作文教学,学习科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京、沪、深、赣、苏、陕、豫、鲁等多省市的城乡进行公开教学100多场,小学生在40分钟内现场写500字左右的作文,他当场评点,场场取得成功。他已经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论文500余篇,编著并公开出版《武宏钧小学基础作文法丛书》《幸福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等教学用书213本。他成功指导过大量的参赛课、公开课、研究课,培养出大量的青年教师现已成长为省特级教师、教坛新星;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骨干教师。他的幸福语文教育理念是“三为本”:语文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本,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训练为本。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开展幸福大课堂的整体课改试验,使学校由一所薄弱学校产生了跳跃性质变,成为阜阳市素质教育的品牌学校。幸福大课堂认为,幸福,美好而温馨的字眼,以往只能在存在于我们的祝福声中;我们的课堂似乎不存在“幸福”的空间,我们的课堂似乎远离幸福的滋润。事实上,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价值取向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中。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幸福是什么?它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课堂中的幸福是师生之间完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其本身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堂的动态建构是建立在师生之间能以更幸福的生活的人生追求上。总之,师生之间应该幸福地存在课堂之中,追求幸福的课堂生活。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儿童获得幸福。高品质教育可以让儿童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身心愉悦,达成知情意行的人格统一,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近年来阜阳市铁路学校开展幸福大课堂的综合教学改革试验,幸福课堂教学已成为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师生鲜活的、有生命意义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课堂,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更关注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注重儿童学习的过程与状态,把儿童对事物、对他人和群体丰富的情感体验,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注重儿童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合作交往能力与意志品格等多方面的培养。这样的课堂从精神生活层面上来理解,已从原本的知识世界,提升为学生成长和学科发展的生命世界。
幸福课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笔者根据过去的实践,反思课改的经过,概述幸福课堂的20个基本特征如下。
一、幸福课堂是收获知识的课堂
左拉说过:“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硗薄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幸福的课堂首先应该是让学生收获知识的课堂。
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当学生弄懂了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时候,当学生通过实验获得预想中的结果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充满满足和欣喜。在教学“攀登”的“攀”字时,笔画多,结构复杂,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很难记忆。1989年我第四次教学“攀”字时,很想有一个突破,教学前天天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有一天课外活动,我发现两个小朋友抓住桃树的枝杈打秋千,突然灵机一动,冒出了一句话:“一直大手攀住两个树杈”。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然后复述这句话,学生很快地记住了“攀”字的写法。第二天听写,全班无一人出错。我真是幸福极了。
在幸福课堂的试验过程中,我们学校的周文芳老师创造了游戏识字法,余亮老师创造了游戏阅读法,一些老师探索出游戏作文法……幸福的课堂是收获知识的课堂,更是能够让知识为生活服务的课堂。再例如侯晶晶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就让学生计算商品价格,使用货币;指导学生学习了《认识年月日》,就引导学生会看日历,推算日期;指导学生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就引导学生会看钟表,知道时间;指导学生学习了《东南西北》,就引导学生会辨别方向,读懂地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我们觉得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的学生是幸福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表现得兴致勃勃,欢天喜地。
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个体的“心灵转向”,把个体的精神或灵魂引向高处、引向光明、引向美好,使人生境界得到不断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二、幸福课堂是能力提升的课堂
学生在课堂中获得能力提升,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广泛地获取知识与信息,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长为和谐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获得幸福人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能使学生成为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多语 文 老师很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解词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等等,通过学法迁移,以后学生就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己解释词语,自学课文,自学古诗。当学生掌握了方法,能运用经验解决他面前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眼中的欢喜,嘴角的微笑告诉你,此刻他们的内心充满自信。如果说在能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课堂里,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那么我们在促使学生交往能力提升的课堂里,听到了生命开花的声音。记得在张璞一节数学课上,小A把手举得老高,于是,张老师请他说说他的计算方法,一开始,他抓着后脑勺,没说出话来。同学们皱起眉。张老师想鼓励他别放弃。小A鼓起勇气开了口。我和同学们都没听明白。“请小A再给我们讲讲吧。”张老师跟大家商量,大家都点头。终于,小A明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整个教室里掌声雷动。这堂课上,小A是幸福的,他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尊重、肯定、赞扬;同学们也是幸福的,他们在等待小A回答的过程中,学着倾听,学着肯定他人,接纳他人,赞赏他人。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幸福的课堂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训练,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研究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我带五年级科学老师杨威教学生认识简单电路时,杨老师先是展示了小灯泡发光的实验,让学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有的学生只注意灯泡和干电,有的只注意电线,他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种材料,学生终于意识到小灯泡发光跟电池、电线、灯泡三者都有关系。在这一环节,学生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思维的深度得到开掘。随后,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成功率达到百分百。……那一刻,学生充满活力,双眼放光,心中充满创造的激情,我满心欢喜看着孩子试验成功的笑容,幸福课堂需要的就是在课堂上要给孩子多创设这样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孩子充分地展示他们的创造才能,在创新中提升创造能力。
三、幸福课堂是体验快乐的课堂
幸福课堂是让学生体验快乐的课堂,学生在课堂里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审美的愉快,获得积极情感的激励,这一切都将为学生日后获得幸福人生积淀底蕴。
在我看来,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美术课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孩子带来审美的愉悦,让孩子享受艺术创作的快乐。记得我校张焱老师教学《水墨情趣》一课时,开始,她用课件展示大师的水墨画作品进行欣赏,揭示桌上黑乎乎的墨加上清粼粼的水,通过智慧的笔,就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她并告诉学生,水墨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手中的笔很神奇啊!在孩子们惊喜的状态中,进入到了水墨游戏的环节,在纸上点点滴滴,点出满天星星、点出大雪纷飞……在纸上块面涂抹,涂出大山、抹出彩虹……在纸上拉着线条去散步,直的线、弯的线、粗的线、细的线……孩子们的心声在课堂里释放,他们在水墨浓淡、干湿,用笔垂直、倾斜的变化中自由地表达出对真情、真善、真美的热爱。
在作文教学中,我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举行一次吹泡泡大赛。第一局,男生比赛,比谁吹得大。第二局比赛,女生比赛,比谁吹得多。第三局比赛,男女生混合,4 人一组,比谁吹得大又多。看到同学们比赛之后还没有尽兴,我干脆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自由自在地吹泡泡。当同学们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中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做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出来。30分钟左右,大部分同学都洋洋洒洒地写了500多字。其中最怕写作文的赵静同学的作文是这样的——
有趣的吹泡泡
今天上午,武老师宣布下午举行吹泡泡比赛,同学们听了一蹦三尺高。中午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准备了吹泡泡的工具。
比赛开始了,武老师讲了比赛要求一是看谁吹得大;二是看谁吹得多。我们每组各选一个代表,来决定胜负。你瞧,吹泡泡的形态各异。男选手们蘸了一下肥皂水,把管送到嘴边,鼓着腮帮子,使足劲儿怎么也吹不出来。这可急坏了他们那组的同学,这些小选手看看别人,他们的腮帮没鼓,脸没憋红,怎么能吹出来呢?原来,吹泡泡要慢慢地吹,轻轻地吹。随着微风吹动,泡泡也随着徐徐上升。同学们拍手叫好,个个欢呼起来。
下一轮的比赛又开始了,参赛的小选手有的歪着头吹,有的仰着脸吹,有的笑着吹泡泡。大的、小的、长的、扁的、单个儿的、成串儿的……在教室中翩翩起舞。随着我们的歌声,伴着一阵又一阵的笑声,小泡泡们在笑声中尽情地漫天飞舞。
我们禁不住心中的愉快,跑到外面进行吹泡泡比赛。你瞧,泡泡晶莹透亮,一起飞上天,又一起落下来,落下来时如同天上撒下的万颗珍珠,花花绿绿,不计其数。泡泡大的像汽球,小的像珍珠,还有连成串的冰糖葫芦。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婀娜多姿,五彩缤纷,淡淡的柠檬黄、翡翠绿、玛瑙红……变化莫测,美丽极了。
啊!有趣的吹泡泡比赛,是我们小学生活中最鲜亮的一页,是最生动的音符,是最开心的时刻。吹泡泡吹出了欢乐,吹出了情趣,吹出了开心。
我反复阅读着这篇幼稚而又生动的习作,小作者按照活动先后的顺序,细致地描述了一次吹泡泡的有趣的活动。写人、写景融为一体,生动有趣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结尾抒情,升华了文章的意境,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于是,我在自己的作文教案上写下了一行大字:快快乐乐做游戏,轻轻松松写作文。
满意、快乐、喜悦等情感体验能使人头脑清醒、感知范围扩大、记忆敏捷牢固、思维深刻灵活、学习效率提高,我们把这种情感称为积极情感。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学科注重巧妙创设情境,使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多赞赏、多肯定、多鼓励,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英语课上,不但学习了英语,也获得了积极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幸福课堂是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激励的课堂。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它是在幸福观的认知评价下产生的。幸福课堂的教育能做和应该做的,就是要养成能为学生终身带来幸福的幸福观。记得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幸福是什么”,文章告诉读者:幸福就是努力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音乐课本中,有一首曲子叫《幸福在哪里》,告诉人们: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这些都是很好的幸福主题教材。幸福课堂的教育蕴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学生获得幸福人生积淀底蕴。
四、幸福课堂是分享智慧的课堂
幸福课堂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生命感知,给予其人生以智慧的启迪——学科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人,幸福课堂是以学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的场所。
比如《大瀑布的葬礼》一文,用对比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巴拉那河上塞特凯思达大瀑布的景象,关于瀑布的描写是全文的重点。为突破这一重点,我创设一个旅游情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由小处悟到大处,进行研读感悟,体验大瀑布:
1、假设20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个旅游团又来参观塞特凯思达大瀑布,会看到什么景象?如果你是旅游团的一员,你会向导游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导游,你会面对游客作出怎样的解释?
2、假设20年后的今天,如果在我们这个旅游团里,就有“巴西总统”,此时此刻,你这个“巴西总统”会有何感慨?你将会发表什么样演讲?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样的设计,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潇洒地走一回”。就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就从小处探究到大处,学生的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拓开了学生的智慧思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智慧。
幸福课堂的教师要有一颗“慧心”。这颗慧心里,核心的部分是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包括大智慧和小智慧。教师的大智慧指的是一种思想境界,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小智慧指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高超的综合能力。在智慧型老师的课堂里,无需枯燥无味的讲解,学生不必机械重复地练习,有的只是老师与孩子们“心灵感应”般的真情对话,课堂呈现出和谐的氛围,焕发出生命光彩这样的课堂是真正幸福的。课前,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材,动用自身的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排列,以一种合适而又正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进入课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进入教学的初始状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时刻加以关注。学科在课前、课上都要把心思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及时捕捉有效信息,运用自身的智慧,准确纠偏改误,整合生成资源,和学生共同创造幸福课堂。
幸福课堂的教师还需善于利用“慧言”,与学生分享智慧。慧言一方面指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表达对学生的尊重,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引领学生在思维的殿堂里自主探索,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慧言指教师通过姿态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如教师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在教学中能收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幸福课堂的智慧的老师善于创造一种慧境。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旅程,好教师善于在教学中营造一种生动的学习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这种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生命的“共享”。教师唤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美好情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善于发现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洞察学生的创造发现。当学生疑惑不解时,给予点拨;当学生情绪低落时给予激活;当学生思绪纷扰时给予疏导。置身这样的课堂情境,可以倾听到师生间生命交融迸发出高山流水的回响,也可以看到心灵与心灵碰撞所绽放出的亮丽色彩,感受到流光溢彩的生命涌动;更可以每时每刻感受到生命在自由成长,幸福像鲜花一样在春天里怒放。在充盈着幸福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将会成为充满感性、知性和灵性的完整生命个体。高品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师生的幸福。它的价值在于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的内涵,发展创造幸福的能力。具有幸福感的人,一定具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和健康的人生志趣;内心充实,身心愉悦,情感丰富,能敏锐地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美好的瞬间,懂得感恩、给予和关怀。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期待。
五、幸福课堂是清纯浪漫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幸福的语文课堂是清纯浪漫的课堂,清纯的课堂必然是洋溢着情感的课堂。情感,是语文课的灵魂,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我们的学生生活,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
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讲课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象机器人一样虽有声而无情,虽有行而无内涵。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台上台下死水一潭,课堂必然不尽如人意。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水乳交融,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压迫强制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教赵丽宏的《山雨》,我用 CAL 画面辅助,背景音乐在“沙沙”的细雨声中响起,伴以语言描述:山雨,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一幅温馨的春雨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范读声起,民乐伴奏,时悠扬悦耳,时清新活泼,牵动学生的神经,学生情不自禁跟着叨念。在范读中生成的氛围使学生心悦神逸地步入学习状态,范读成为叩启学生心灵的敲门砖,点火石。范读,尽管只是“转轴拨弦三两声”,但能一石激浪,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顺利地带到知识的“渡口”。在隔雾看花的恍思中窥到“桥”那边的“风情小园”、迷人意境,而心旌摇曳,欲罢不能。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种子一旦得以播种,便能以最浪漫的心情破除隔膜、摒弃功利,引导学生真诚地走入语文深处,感受文字背后散发出来的生命的芬芳:大漠孤烟、小桥流水是诗歌中的风景,一次难舍的回眸,一个浅浅的微笑诉说着散文的温情,忧伤的《生命生命》、素雅的《绝句》是在回味唐诗宋词的浅吟低唱……语文是一朵花,它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悄悄的绽放。当我们老师释放我们的激情,叩响了学生的心扉,用一颗真诚的心感染学生,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思维的火花。把自己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真诚的传给学生。让孩子们经历温暖而百感交集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清纯浪漫的生命里收获美丽的课堂幸福。
幸福的课堂是建立在“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基础上。教师能成功地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肯定的成功感,成为传统课堂中师生的终极追求。但是,如果把幸福看得比成功更重要,甚至只问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获得成功,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幸福感的体验,这就有了偏差。其实,成功只是幸福的其中一个来源,而不是幸福的全部。面对成功的诱惑,教师失去应有的人文关怀,对于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就显得苍白。反而,在课堂上为追求所谓的成功,用了不科学,不人道的方法,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成功的诱惑,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失去了耐心与宽容,失去了渐进与友谊。其实,成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学生的幸福,是在课堂中各种成长的正当意愿,需求得到合理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只有那些有利于实现这类实现他们满足感的课堂,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堂。只要孩子们在课堂上享受学习的幸福,还有什么理由说这是不成功的课堂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