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朱小蔓在中陶会女学生教育专委会第13届年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3 14:4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小蔓在中陶会女学生教育专委会第13届年会上的讲话

今天下午还会听到王校长更多更全面的展示,今天这一趟来得很值得,每一次出来开会我都把它当做一个人生经历,当做新的认知,向同行,向学校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机会。
作为陶研会的会长,在中陶会里我个人还是我的同事,十分珍惜的一个专委会就是女学生专业委员会。这个专委会成立10多年来,今年已经是召开第13个年会。真正希望研究问题,真正抱着虔诚的心、谦恭的心为自己所做的事业,致力于最美好的目标的一个专委会。她没有像有些组织那样浮躁而功利,而是非常严肃地在做自己的事业,从女生教育的重要性来看,从女生专业委员会的研究的态度,都使中国陶研会更加珍惜和重视这个专委会。
女子教育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从1844年宁波第一家女子私塾开始,到1902年蔡元培办爱国女中,先是为了女子的维权办女学,1907年有了女子师范教育的章程,有了制度化的规定,女子可以受教育,到后来男女同校,这以后到底是秉承着怎样的女性受教育理念呢,这个过程几经变化,开始是以强国保中培养女子的贞静、贤淑、慈爱、端节的气质,相夫教子所起的价值作用,在这个思路上建立女性教育观,女子受教育必然会惠及他的家庭、他的后代,进而惠及社会。后来到蔡元培办爱国女中,有了新的女子教育观,认为不仅是对于家庭、对于强国保中,认为女子应该走上公益、爱国、奉献社会的价值观,这不矛盾,当然我相信那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那是一种扩展。
后来男女同校以后女校中断了几十年,走向了偏左的男女同校的想法,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妇女能顶半边天”。后来,经过了摒弃左倾的男女思潮,开始回归了正常的思维轨道,慢慢在摸索能否回到女子教育独立办校。90年代以来有倡导女子教育的前辈李意如老师等一大批致力于女学生教育的人,他们都致力于讨论研究能否做独立的女子教育,包括普通的中小学、职业学校,也包括以女生为主体同时也招收男生的普通中小学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这些是以女生教育为主体,特别是女生独立空间的女子教育。因此就特别致力于讨论,究竟女生聚集在一起办学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有弊端又如何克服呢,这些就是女生专委会带领学校要讨论的问题。
今天需要我们讨论的是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办女子教育不仅仅是女生教育如何办的问题,而是要面对社会全方位的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向你们这种内部封闭全寄宿,外部自由的环境,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发现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做一做尝试一下这个研究工作,能够以此使女生教育更加健康、饱满、完善地发展。
我个人认为,我也没有完全想清楚。今天来做主报告的钱教授是我向李校长隆重推荐的,因为之前我在南师大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在南师大工作的经历来看,南师大到现在引以为豪的、永远打的出去的、永不衰退的一张名片就是金陵女子学院,当年吴贻芳前去办的这个学校。我们认为南师大之所以有这样深厚的人文传统,优雅的学园环境,比较特别的一点氛围和气质无不与这个卓著的女子学院有关,金女院的院系和院长,尤其是这几年又处于一个新的发展上升时期,请他们来介绍,不管是作为金女院的院长还是专家,她都会给大家值得分享的经验。
我不是女性教育研究的专家,但是我个人感觉女性教育其实就是女性生命教育。女性的生命与男性的生命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和男性生命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女性如何释放出女性生命的活力,同时女性个人充分使用自己女性生命的活力,充分享用女性生命的价值,在个人释放生命价值活力,享用生命价值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女性生命被尊重,女性主体被承认,女性主体性得以发挥、发展、生长、成熟的过程。所以我个人认为,女性教育其实也就是女性生命主体性的教育。你们做的就是来演绎女性生命的价值,我说的只是从我的情感教育研究、情感生命研究、主体性教育的研究中得来的。女性教育就是让女孩子们认识到自身特殊的活力、特殊的价值。
那么这个特殊的活力在21世纪有特殊的可利用的资源那就是脑的开发,脑的研究。有人预言21世纪的教育建立在脑的认知上。因为脑在过去没有让人认识,太多的还处在黑箱中,现在越来越认识了脑发育,那么女孩子的脑发育有什么异同?发育的早期如何培养女孩子脑的发展使女性的优质潜能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从中可以更好地吸纳和采用。大家都处于新媒体的时代,网络越来越普及的时代,女性教育如何利用这个特殊的时代,利用媒体的价值来防范,来免于不利的方面,这些都是女性教育成长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关于女性的价值观,李校长提出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女生教育。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长时间内都需要讨论的话题,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多元文化将是在中国社会转型中,一直持续的一个文化现象。在多元文化下怎样遵循女生脑的特殊性、女生生命的特殊性,发挥女生的生命价值,探讨多元文化下的困难和挑战。我想了一下,因为今天我们不可能是一元化的意识形态,什么女子能顶半边天,男性能做什么女性也能做什么这样偏激的思想,样板戏里面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个比较男性化的女子英雄形象。这也不一定,因为女子不都像男性,但女子像男性也没有关系。现在是多元文化就应该每一个生命都独特,每一个女子生命也独特。在多样文化下我们怎样共享生命价值、生命活力,享用生命、发展生命,也惠及他人生命的一个共享价值观,多元文化下如果没有共享价值观,也没有核心价值观,那么人和人之间、女性和女性之间都无法碰触。共享价值观就是大家都要认同生命的独特性,每个人的真实生命都是最好的,每个人遵循自己的生命优势都可以变成最好的,每个人都有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享受最优势的部分,不要老是强调我要去改变弱势的部分。
我不赞同女性教育里关于女性哪些部分比男性差,女性的刻板印象,女生学不好数学,女生不适宜做行政……不能老想着如何去克服女性的弱点,应该去想如何去发挥女生的优势,因为女性脑和男性的脑有异同,所以女子在情感、表达、自我展示、语言等很多方面都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如何正面的积极的思维,那么女性的主体教育,发展女性的主体性的教育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实现。
陶行知先生一直倡导生活教育,同时也是生命的教育,所以在他的思想下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是他的教育核心和全部的精髓。那么今天在陶老师的旗帜下,我们要用高唱生活、高唱生命这样一种心态去办教育。
今天在这里,在珠海女校,一年多的时间就有这样的成效,一定是跟他们的校长,跟他们的团队,跟当地的教育局的支持,跟当地的社会氛围分不开。从珠海女中的教育来看给我的第二个启发就是多样化的办学,按照人民需要去办出一个适合孩子生长的学校,这就是好学校,这就是好教育。今天的中国教育大家之所以会觉得走不出路来,怎样也摆脱不了升学的紧箍咒,我认为这还是因为我们在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办学,一种要求去要求学校。但如果我们像王校长这样,有理想、有理性的去为社会做好事,去按孩子们的需要去办学,这样多样化的、自下而上从根上来生长式的办学,如果中国多一些这样的学校的话,将来成了气候,我们的教育部门也能够认识到不需要过多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学校,去束缚老师校长和孩子,想一想教育更多地像植物生长的规律,更少地像工业流水线,罐装的知识。如果我们能想通这一点,那么珠海女中的模式前景广阔。
多样化的教学是中国走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垒的一个出路。我们衷心希望珠海女中越来越蓬勃兴旺,祝福珠海教育在全国是一个有声望的地方,走出更多这样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校,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一定和各位在一起,从基层开始研究,研究真正的面向孩子们的教育,对孩子有效的教育是如何发生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一定尽一己之力。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11:38 , Processed in 0.1946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