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诗意和活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15 11:3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诗意和活力

焦鹏程
——感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应用文书信》执教艺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今年一月份,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哈尔滨执教了一节六年级的作文课:写一篇应用文——书信,给母校提建议。靳家彦老师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风趣灵动的教学风格,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80分钟的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出人意料的“创意”,让人感觉处处有亮点,时时都精彩。全场近两千名与会专家和观摩代表在听课活动中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靳家彦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为陈旧的传统课堂教学吹来缕缕春风、送来丝丝甘霖。笔者记录下几个经典片段与同仁共享。
一段诗文情思飞扬,整个课堂被“诗意”朗照
片段(一):
师(饱含深情):清晨的阳光把山川河流染上一片金黄,祖国的大地上汽笛轰鸣、钟声悠扬。在这劳动的交响乐里,我来到冰封雪冻的松花江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北国风光!松花江,生你养你的地方;松花江,是你可爱的故乡!在松花江畔,有一所闻名全国的重点小学——复华小学,你在这所学校里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六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请你深情地把母校放声歌唱!
(在老师深情的表白创造的氛围渲染下,稍顷,一个孩子举手。)
1:老师,我要赞美学校的图书馆!
图书馆啊图书馆,你是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地方!你那里沉淀着人类知识的乳浆,你那里是一片人类文明的海洋!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们在知识的乳浆哺育下成长!图书馆啊图书馆,你将伴随我们一生!图书馆啊图书馆,我永远也忘不了你!图书馆,令人最向往的地方!
2:老师,我赞美我们的操场!
操场啊操场,你是那么的平坦,你是那么的宽广!同学们的体育课,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同学们的游戏,都在这宽广的操场上进行。冬天,冰封雪冻,我们在操场上泼上清水,操场就变成了溜冰场。同学们像一只只小鸭,在操场上滑翔;真像一只只雁子,翱游在蓝天上!操场啊操场,你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操场啊操场,你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我从心底里喜欢你,亲爱的操场!
(出示本班班主任的照片。)
师:同学们,这是谁?
生(齐):是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
师:好,请把你们的王老师赞扬!
3:王老师,你既是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兄长!我深深地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在家,天很冷,夜里您冒着寒风到我家去家访。您的每一句话都暖在我的心上!敬爱的王老师,敬爱的兄长,我从心眼里把您赞扬!(全场掌声雷动。)
(出示本校刘校长的照片。)
师:同学们,这又是谁?
生(齐):我们的校长——刘校长!
4(是个女孩,她主动站了起来):我赞美您,校长!请允许我称呼您一声:校长,妈妈;妈妈,校长!(掌声雷动)我们学校里每当夜幕降临没有了灯光,只有校长室的灯光还是那样明亮!校长妈妈,您把学校的规划,您把全校师生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我们怎么表达对您的敬仰呢?只有一句话:“女儿祝愿您身体永远健康!”(全场第三次掌声雷动。)
【反思】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诗意,就是营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和学的实践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与课文内蕴或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和谐的审美心理状态及其外显的意蕴和境界。反思传统的应用文教学,老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苍白无力、教学内容一定僵故不化、教学结构一定四平八稳。然而,靳老师的开场设计却把枯燥的应用文教学浸润在诗意里,使课堂洋溢着情感、弥漫着想象、充满着感恩情怀,把课堂教学变成了超越课本、教室而成为弥散于师生间全部生活时空的诗意般的语文生活世界,着实让人耳目一新。靳家彦老师精心设计的这一段饱含深情的“诗意导语告白”,折射出靳老师丰富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激情,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成功地实现了应用文的“诗化”教学。学生一次又一次兴味盎然入境动情地吟诵、赞美和表白,沉浮于字里行间的那一颗心灵顿时澄澈透亮,浸染着墨韵书香,扬起灵动的生命激情,把课堂变成一种共同的生命享受。这正好印证了海德格尔的话:“所有的思都是诗。”
《一封家书》言明格式,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
片段(二)
(课间十分钟,靳老师组织学生表演了精彩的歌唱类节目。上课了,学生还未尽兴,要请靳老师唱。靳老师故意推辞,吊起学生胃口,等待时机成熟,向学生宣布——)
师:我不唱校歌,也不唱儿童歌曲,我要唱流行歌曲。
(学生们好奇地议论纷纷:“60多岁的人,唱流行歌曲?”“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味盎然地拭目以待。)
师(唱):“亲爱的爸爸妈妈”,(停下问)这叫什么?
生(思索片刻):称呼!
师(强调):顶格写。
师(接着唱):“你们好吗?……好了,先写到这吧!”(停下问)这叫什么?
生(齐):正文!
师(高兴地):对!正文分段写。
师(接着唱):“此致  敬礼”,(停下问)这叫什么?
生(齐):祝语!
师:对!请写到前头。“您们的儿子李春波”,这是什么?
生(齐):署名!
师:写到后面。“19931018日”,这是什么?
生(齐):日期!
师:写在最后。
(展示《一封家书》的书信格式,靳老师对照《一封家书》再总结书信的格式)
【反思】
新课标倡导“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但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实施状况,不少课堂出现了语文本体弱化的现象。当前主要的倾向是,以“学科渗透”为名的各种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占用了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时间;远离文本,让学生随意发挥,把未经筛选的资料一股脑儿地在课堂上堆砌……语文教学面临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师面临观念更新、角色转换。这都触动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靳老师的这堂课对上述问题作了很好的阐释。他由一首通俗歌曲《一封家书》唱起,边唱边让学生总结书信的格式,最后投影出一封家书的歌词,学生就淋漓尽致地尽得书信的精髓。在他看来,“理念决定着设计,设计决定着呈现,呈现决定着效果”。“语文课不能因为要‘综合’而异化了本体”,“要用语文的办法教语文,而不是用别的方法教语文”。靳老师在课堂中就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巧妙地创设《一封家书》的教学情境,以《一封家书》生动地指导教学书信的格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
应用文真应用,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片段(三)
师:(出示信封,边演示边讲)同学们,仔细看清楚了,信封的上款写你们学校的邮编、学校的地址;中间写上××校长(收)、××老师(收)、××主任(收)、××图书室叔叔(收)、××食堂阿姨(收)……要写清楚;下款写上你家的地址——什么区什么楼多少栋多少号;然后在右下角写上你们的邮编;最后贴上邮票——本市6角,外市8角,把封口封好,放到你家的邮箱里,由邮递员叔叔或阿姨送到你们学校的收信人手中。收信人收到了你的信,没出现什么问题,里面的内容也都正确,可以得60分——及格;写得很好,比较出色,可以得80分——良好;意见被学校采纳了,或者准备被学校采纳,100分——优秀,甚至优秀加优秀!
(生喜形于色,跃跃欲试。)
【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应根植于现实”。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勃涅斯也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实世界是语文的丰富源泉,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因此,语文教学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靳老师的这节课把应用文教学和真实的生活融为一体,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注重学用生活,把语文学习还原为生活,课堂教学就变成了真实的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异化。所以,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充溢着生活的气息,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气息。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实现“教学生活化”。
        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1 20:39 , Processed in 0.0643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