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成为研究者
——以课题为载体,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
http://jkgh.e21.edu.cn/e21web/content.php?acticle_id=1088 | 2005-04-21 | | (在西安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导 言
■ 背 景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湖北省部分中小学校在全国相对超前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课题发展至今,不仅在区域性整体推进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上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而且为配合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试点到全面实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前后大体经历了6个滚动发展阶段。
■ 两点基本认识
回顾五年研究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
①教育科研虽然是学校发展的先导,但其研究的内容却必须贴近学校的实际,研究性学习正是中小学亟需研究的科研选题。
②研究性学习虽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但必须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本前提。
■为此,我们以全省协作科研课题为抓手,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时俱进地把课题逐步引向深入。
一、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成为研究者
■ 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
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① 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既可以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研究学习”,更需要体现在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开展学科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②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不仅在普通高中,而且在小学和初中,都要开设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它的意义绝非仅仅新设了一门课,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育人模式的重大挑战,是中国基础教育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它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 研究性学习:教师的困惑
――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行为方式和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蕴含的新理念之间必然发生剧烈碰撞。
――面对研究性学习这门既无大纲又无教材的必修课程,多年来习惯于依靠大纲依靠课本教书的教师们普遍感到无从下手。
――由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以往大大拓展,教师的讲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反而可能显示出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本学科以外的课题研究,教师既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也缺乏指导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就不可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组织好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必须开展“研究”。
■ 阶段1: 组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教育教学观念更新
——组织“教学模式创新与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2000年下半年,当“创新教育”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时,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把“创新教育”的研究视角地定位在“教学模式创新”上,以印发“研究性学习项目建议书”为标志,正式拉开了“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的序幕。
——编写学习资料,组织实验学校教师培训
由于当时教育部尚未颁布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文件,我们先期组织编写出版了《创新教育研究》丛书(共6册),引导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们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实验学校教师编写并出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方法与实施》(教师指导书)等参考读物,组织教育专家到各市、县中小学进行了数十场“研究性学习讲座”,先后培训了数千名教师。培训的主要宗旨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即: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教师首先必须成为“研究者”,自觉地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学习的主要收获: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超前接受“通识培训”
研究性学习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参加者和指导者。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变化,要求所有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全省第二期进入课改实验区的许多学校教师感叹说,研究性学习的观念更新使我们超前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
二、研究性学习:让教师学会“研究”
■ 阶段2: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推进“研究性学习”
——依托全国教科规划重点课题,组织全省协作攻关
组织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研究”。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协作攻关,发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自愿参加,近400余所中小学参与实验,初步形成了以各市县教科所为核心的地区(片)协作组,负责联系和指导本片实验学校的研究工作(荆州教科所为典型)。
——借助“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课题活动
总课题组“创设情景”、“任务驱动”;各实验学校“自行探究”,既分工又合作;总课题组在各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成果推广。
——以学术交流、研究示范和成果展示的方式,推动课题深入
2001年到2004年,先后召开了三届全省性的学术研讨交流和成果展示会议,展示了实验学校教师50余场研究性学习活动示范课。
许多实验学校(如黄石广场路小学、宜昌伍家岗实验小学等)做到了教师全员参与研究,共同探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 阶段3:从研制“课例”(学案)入手,组织教师“边干边学”、“干中学”
面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既无教材又缺乏参考资料的客观实际,协作课题组决定从研制研究性学习课例(学案)入手,“边干边学”:
——借鉴国外先进探究学习模式并使之“本土化”
早在2001年初,我们就开始借鉴WebQuest等国外探究学习模式,编译了若干优秀学案,如:《月球上有没有水》、《最伟大的发明》、《泰坦尼克死亡之旅》等,其后又陆续编译了其他探究学习资料(如Big6、7E探究模式),并指导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开发本土化的课例。
——从一个学校研制一个课例(学案)起步,逐步扩大实验
在实验班进行试点,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扩大为全校教师的行动研究。
——征集评选,努力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课例库”
以征集评选的方式,评选出千余篇我省教师自行设计并经过实践验证的研究性学习优秀课例,择优结集出版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三套样书,为形成全省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课例库”奠定了基础。
■ 阶段4: 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向网络主题探究延伸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网络学习资源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开放性、探究性和交互性的学习手段;努力开发和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开展的学习”。
——提出“研究性学习资源虚拟网站(光盘)”的概念研制示范性光盘系列
以“主题探究”为目标,指导实验学校研制出“三峡工程”、“青铜文化”等10个系列专题,由“探究指导”、“学习实录”和“预设资源”为主要内容,构成了研究性学习资源包。示范性光盘出版后,被省新闻出版局列为“电子音像精品”,在全国和省级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全国1项、省级6项),并被许多学校采用,发展为校园网内的专题学习网站。
——向网络主题探究拓展,建设网上研究性学习的“学案库”
及时组织有条件的实验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向网络延伸,研制一大批网络主题探究(WTI)学案,在全国首届网络主题探究展示会获得8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显示出湖北中小学教师整体研究实力。
——正在组织力量,在湖北教育信息网(E21)上开通《校本研究网》, 在区域范围内拓展研究性学习的空间
设立“专题学习网站群”、“网络主题探究学案库”和“远程交互式研究性学习平台”。逐步在区域范围内构建集成化的研究性学习中心,包括围绕学生的研究专题组建的专题资源库,演示型或交互型学习软件库、课例库和知识素材库等等,实施交互式的导师指导和分布式的学习,使之成为21世纪“网上湖北教育”的有机组成。
■ 阶段5 :从课程建设与课程整合两个方面,拓展研究性学习空间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是从小学到高中都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逐步实现课程化(校本课程)。
——研制“研究性学习学生指导丛书”,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参考
依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重点课题,在各实验学校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省级骨干教师开发出一套《研究性学习学生指导丛书》(小学、初中、高中共6个分册),作为各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参考资料。
——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整合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弊端,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和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再次组织8个县区40余所学校协作攻关,历经两年的实验研究,编写并出版了供城市和农村小学使用的、融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学材”系列(共10个分册)。
基本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三、研究性学习:走向校本,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梯
目前,新课程改革从部分地区试点转向全面推广的新阶段,我们又不失时机地把研究性学习课题向“校本研究”的方向推进,目前,正在进行部分学校进行的预试验,
■ 阶段6: 向教育叙事研究和教学案例分析演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课堂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研究者”,而“研究者”的同义语就是专业化发展的教师。
——从“课例设计”向“叙事研究”“案例分析”演进,促进教师的“行动”和“反思”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普遍取得的成果是研制出大量的“课例”或“学案”,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大批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从形式上讲,“课例”与传统的“教案”类似,也是一种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预设方案”,是准备实施的课程策略和措施的简要说明。问题在于,仅仅把研究视角放在“预设方案”上,缺乏对方案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分析、反馈和改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很难深入。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批判性反思,没有让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发挥更大的效能。
——把研究性学习课题融入“校本研究”中,为教师搭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平台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进入到全面推广的新阶段,组织新一轮教师培训以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迫在眉睫。让教师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开展“校本研究”,将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也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示例1:黄石市武汉路小学汤莹滨老师:《校园设计夺标》
心路历程:从课例研制、网络主题探究学案,到叙事研究《探究,无穷的惊喜》、研究性学习教学案例《谁是最大的赢家》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理查德 Richert, A.E)。教学案例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 “校本研究”整合“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鼓励和引导教师从撰写研究性学习的叙事报告入手,以改变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话语”方式,组建湖北校园(教师)博客团队,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并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素材。
——以“课堂(活动)观察”和“教学(活动)评价”为工具,发现和揭示问题,记录活动(课堂)实录、过程评价和教学感悟,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并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素材。
——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为教师搭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案例分析教研活动”平台,使针对研究性学习的“校本研究”整合于学校日常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示例2:咸宁市温泉中学“教学案例教研活动”:《尼斯湖怪被抓住啦?》
以“案例问题”为研究对象,组织教师针对探究性教学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开展全员参与式的“校本培训”。
活动主题:“讨论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教学案例:《尼斯湖怪》的讨论式教学(四种不同的讨论)
分析重点:
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师生、生生交互的合作探究学习
地点:
咸宁市温泉中学(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学校)
时间: 2005年4月9日 14:30~18:00 ;19:30~21:30
参加者:温泉中学全体教师,省教科所等单位的专家、访问学者
——在校园网上搭建平台,使“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走向网络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应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