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各地说话都有忌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1 19:0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各地说话都有忌讳。

  北方忌醋。因为“醋”与“错”音近。吃饭的时候,问人家“吃不吃醋”,就更是会引起误会。结果北方一些地区(如山西)便干脆管醋叫“忌讳”。粤语忌肝,因为“肝”和“干”同音,结果猪肝叫猪润,鸡肝叫鸡润,豆腐干叫豆润。吴语忌药,结果吃药叫“吃茶”,真正的茶则叫“茶叶茶”。上海话甚至忌“鹅”,因为“鹅”与“我”同音,弄不好“杀鹅”就成了“杀我”,所以上海人把鹅叫做“白乌龟”。

  吃人的老虎当然也忌讳。于是北方叫“大虫”,温州叫“大猫”,长沙则把腐乳叫“猫乳”,把府正街叫“猫正街”,好像老虎一改了名,就不再张牙舞爪,全变成“乖乖猫”了。

  “蚀本”的“蚀”当然也说不得,这在全国各地都视为禁忌。“蚀本”也叫“折本”,折,读如舌。所以舌头也不能说,得叫“口条”,苏州话则叫“门腔”。广州人、温州人和梅县人不但不肯“折”(蚀),还想有赚,便叫“猪利”、“猪口赚”和“猪利钱”。南昌人更绝,干脆叫“损毁才”(四川人也这么叫)。结果,猪舌头、牛舌头都不叫舌头,只有战争中抓过来问情报的俘虏才叫“舌头”。谁要是当了“舌头”,那就没好果子吃了。

  社会方言中也有忌讳。

  店家忌“关门”(破产倒闭)。于是吴语便把晚上关门暂停营业叫做“打烊”。烊的意思是熔化金属。店家白天收的都是碎银子,晚上得把它们熔化了铸成大元宝,当然要“打烊”了。所以“打烊”不仅不是“关门”,简直就是“招财进宝”。即便当真破了产,也不能叫“关门”,得叫“歇业”,意思是先歇会儿,回头再来。

  船家忌“翻”、忌“沉”、忌“滞”、忌“住”、忌“搁浅”,因此“帆”得叫“篷”,“幡布”得叫“抹布”或“云转布”;“盛饭”得叫“装饭”、“添饭”。“箸”因为在不同的方言中与“沉”、“滞”、“住”音近,就变成了“筷子”。此外,吃饭的时候,不能把鱼翻过来,也不能把筷子搁在碗边上,稍有不慎,便犯了忌讳。

  戏班则忌“散”,但凡谐音“散”的,都得改别的词,比如雨伞就得叫雨盖、雨挡、雨拦、雨遮。有一回新凤霞在后台说:“我先歇歇!刚跑到这儿,浑身都是汗,累得都散了架子了。”话音还没落,把头李小眼就大吼一声“忌讳”。接着又说,“你还是在戏班长大的,怎么这么外行哪?这个字是戏班儿的忌讳,你不知道哇?你怎么不说是拆了架、碎了架?”拆了架、碎了架是个人的事,散了架可是戏班里最大的灾难,所以新凤霞非挨一顿臭骂不可。

  数字也有忌讳,不过忌讳“四”的似乎只有广东人,北方人不怎么忌。北方人送礼,常常是四样,叫“四彩礼”,他们的酒席上,也常常是四凉四热,还要吃“四喜丸子”。

  六八九是南方北方都喜欢的,因为六谐音禄,八谐音发,九谐音久。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姓王又排行第八的,就最好不要叫他“八爷”。“八婆”也不能叫。在粤语中,“八婆”是指那些神神叨叨令人讨厌的女人,相当于北京的“事儿妈”。如果这女人是姑娘家,就叫八妹。八婆或八妹肯定是不会让你“发”的。

  (摘自《大话方言》易中天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5:01 , Processed in 0.10023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