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一次集体备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9 06:3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一次集体备课
曾长春
我们这儿的学校实行集团捆绑式发展办学模式,集团学校同呼吸共命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本学期,集团总部推出“赶仗式”卓越课堂模式,说老实话,我都不清楚“赶仗式”的实质,对“赶仗式”感觉莫名其妙。时至今日,我只听说这模式的几个环节——放、导、扶、拨、创,且说这几个环节还被制成了表格式教学设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求集团学校的老师按部就班地填空就是了。闲暇之际,我不断琢磨,“放、导、扶、拨、创”无可厚非,但不能机械地一个一个地施行,应该是互相交织,这样,语文课堂才会有灵性,才会是真实、朴素、自然的课堂。
我校承担集团四年级各科教研。应学校安排,我被安排到四年级语文组。清明节前两天,四年级语文组开展了集体备课。说是集体备课,真正参与的老师聊聊无几,有的老师甚至说自己是来“打酱油”的,几句闲谈之后一走了之,有的老师干脆借故走人。这样一来,最终参与集体备课的只有三人,授课教师、我、办公室主任。因为这次上课老师要面对集团四年级几十位老师上公开课,为了让学校获得荣光,所以我们三人还是扎扎实实地进行了集体备课。
授课教师选择的是杏林子的哲理散文——《生命
生命》,作者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不虚度光阴,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更有活力。授课教师说准备上第二课时,但具体做什么她一点儿也没有说,也就是教学内容完全待定。就在我和办公室主任两人抓耳挠腮之际,授课教师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一份教学设计,要求我们看看,从她的表情完全可以看出,她十分得意自己的那份教学设计。按她自己的话,一是这份教学设计完全按照“放、导、扶、拨、创”填空,二是自己那另一半花了大半夜功夫的爱意。鉴于此,我和办公室主任还是认真地看了那份教学设计,当时我就感觉教案里设计的问多了,学生要能在短时间研读文本回答那么多问题够呛,另外,忽视了学生读书,与文本对话,全部是为消灭问题服务,带有浓烈的应试教育色彩。碍于面子,我说:“设计十分漂亮、完美,完全按照集团要求的模式进行了设计。”办公室主任不紧不慢地说:“我们不能生搬硬套集团那个模式,放、导、扶、拨、创应该互相交织,不能具体化为某一步。”
授课教师大概看出了什么苗头,说:“到底应该怎样做,你们得一同给我拿个主意哟!”
“我们得从解读教材开始,教师只有将教材内容内化后,才能生成教学内容。”我注视着对方,恳切地说,“如果教材内容我们没有内化,到时课就会显得干瘪,甚至呆板。”
我的话刚说完,办公室主任随即附和。于是我们三人就进入解读教材环节。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篇文本,大家就分头读手中的文本,读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办公室内异常安静,我们三人都聚精会神地默读着、想着、沉思着。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授课教师首先搁下文本,等待着我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一会儿,办公室主任也搁下文本,看了一眼授课教师,最后把目光注视到我身上。因为这次集体备课没有准备教参,没有准备教辅资料,甚至连网络都避开了,所以这对于平常习惯用教参的老师来说无异于一场考试一样。我最后搁下文本,把目光投向授课教师,说:“请你先说出你对文本的理解或者看法。”
起初,授课教师坚持要我和办公室主任先发表意见,经过一阵推诿,最终还是授课教师先发表意见。她说:“本课用三个故事,说明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强烈,从而告诫人们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她一说完,马上就将目光投向我,对于一向腼腆的我来说,我差点无言语了,幸亏我总算听出了她的话:“你说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你发现了文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也就是用三个具体事例说明珍惜生命。”经我这么一说,授课教师恍然大悟。于是,我们三人暂且商定:“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我补充说道:“阅读教学的出发点是让学生把握文本内容,最终是让学生学习言语表达这言语智慧。”
看来,文本内容大家都深谙于心了。因为此次集体备课,学校安排我负责做全面指导。于是我只好“冒天下之大不韪”了。
我首先指出第二学段阅读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接着,我们翻到教材81页,审视单元要求: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最后,我们目光聚焦课后练习:
1.课文对我很有启发,我要好好读一读,并背下来。
2.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交流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课文中有些句子含义很深,找出来进行体会。
4.小练笔。写出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学段目标,单元要求,课时要求,汇聚一堂,本课教学要做什么昭然若揭了。我建议我们得站在教什么的角度审视教学内容,于是我提出了如下教学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读文后的感受;
3.抓住关键词句研读三个事例;
4.根据课文事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最后一段话,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经过以上的折腾,授课教师急不可耐了,说:“曾老师,你就直接告诉我如何上这堂课吧。先怎么做,再怎么做,最后怎么做,就行了。何必来那么多理论性的东西呢!让人云里雾里的,太玄乎了!”我不知道她是出于什么心理,或许在她有认为我是故弄玄虚。掏心窝里说,此时我真还不知道如何回答她的问题,她这一问,既让我尴尬又让我茫然。因为我必须在有具体教学内容后,才能生成教学目标,也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了不让教研告吹,我稳住自己,尽量让自己不愠不火,慢条斯理地说:“我只是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教什么,至于如何去教的方法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后确定,现在我也不知道如何去教。现在我们必须定出教学目标,才能选择教法。”办公室主任听出我言之有理,表赞同状,说:“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怎么能有具体的教法呢?”于是,集体备课才得以继续下去。
为了让大家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将教学内容罗列成文字资料,然后要求大家给予补充并据此制定教学目标。我首先定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自己理解到的课文内容。”这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紧扣学段目标要求,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把握文本内容,这也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为情感熏陶和言语表达习得铺路搭桥。该目标的制定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不希望获得整齐划一的结果,只要学生说出自己读文后理解到的内容就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因为此生说不出的,彼生能说出,生生“视界交融”最终能促进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接着,我说:“抓关键词句研读三个具体事例,说出事例讲述的道理,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交流如何珍惜生命,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完成目标,在这过程中,学生得意得言得语文研读之趣。最后,我将目标定为:“背诵课文;写出读文后心里想说的话。”背诵课文,应该是难点,之所以提出背诵课文,是因为试图用这教学目标扎实展开文本234三个自然段的研读,在读中加强语感,自然成诵。于是,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变敲定了,抓住重点就能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自己理解到的课文内容。
2抓关键词句研读三个具体事例,说出事例讲述的道理,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交流如何珍惜生命,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背诵课文;写出读文后心里想说的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关键词句研读三个具体事例,说出事例讲述的道理,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交流如何珍惜生命,理解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难点:背诵课文。
目标和重难点初步敲定,有待进一步审阅可否。于是我初步具备了教学设想,我将自己的教学设想说了出来,让他们两位斟酌。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此环节老师可利用一个与生命有关的简短精辟的故事,激发学生思考生命,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之中。然后揭示作家杏林子常想生命是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快速读文,回答生命是什么。当学生认真读完课文后,交流生命是什么,学生或许说出课文的三个事例。此时老师可引导学生精炼词句,给三个事例拟出小标题。也可能有学生或许讲出生命的道理,老师要引导其用具体事例说出感受到的道理。
此环节是一个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加之第一课时学生对文中字词初步理解和对课文通顺地朗读,完成起来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环节二:研读三个具体事例
这是本节课重点要完成的目标,为下一环节情感升华蓄势。研读三个具体事例,重在学生读,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地读,抓住关键词句,读出生命的力量。学生读文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读课文的语音、语气、语调、语速,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声中,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增强语感,背诵文本。此环节,有学生的读书声,有学生即兴交流,有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进行着听、说、读、思、诵等活动。各种活动,最终让学生明白事例说明道理,感受写作方法;同时学生有板有眼地阅读课文,不自觉地就咬文嚼字,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情意。做扎实此环节,不但落实第二学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目标,而且突破难点“背诵课文”,学生当堂背诵课文实际也是给学生减负的一种最好方式,是与高效课堂迎合的。
环节三:联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课文最后一段道理较深,学生理解很难到位。这就要结合上一环节从具体事例中获得的道理,体会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事实上,上一环节学生体会到生命与昆虫,与植物,与人都十分重要,昆虫、植物、人都要珍惜生命且都珍惜生命,这为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已经做了很好的蓄势。只要引导到位,学生的情感闸门一旦被打开,学生内心的情感就会汹涌而出。让生命更加有价值,学生围绕价值谈所见所闻,谈那些珍惜生命的具体事例。谈着谈着,用各种形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的理想和打算。至此,情感获得了升华。
环节四:背诵课文;写心里话
学生读文意犹未尽,他们已经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加之环节二和环节三重读重语感,学生稍加整理和回忆,就能背诵课文。学生背诵课文后,要求学生有感而发,写出读课文后的心里话。
我的一阵侃侃而谈,或许也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办公室主任忙说:“我觉得这样进行教学,首先课堂流程清晰,重点突出,课堂具有强烈的情感场;其次,课堂还读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最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授课教师听完后,说道:“我感觉课很美好,但是我最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上出效果来。”
授课教师的担心不无道理。我轻言细语地说道:“要上好这堂课,必须做到胸有成竹,老师要能把这篇短文背诵下来,研讨过后你要写出教学设计并深谙于心,你要统筹安排课堂如何用读加强语感体会情感。总之,你的心中一定要呈现出一堂生动活泼充满智慧的课,人在课中。”办公室主任鼓励道:“相信你,一定行!那就认真做一个教学设计,到时我们再一起研讨。”
备课完毕,时间已是下午5点多了,我们三人谈笑着离开了办公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3:54 , Processed in 0.1194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