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兆武:清华学风与中国文化思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6 15: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兆武:清华学风与中国文化思辨2013-03-27

作者:钟永新




  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家、清华大学何兆武教授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钟永新 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嘉宾介绍:何兆武,1921年9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先后师从吴宓、罗伯特·温德。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主要著作:译有卢梭《社会契约论》、帕斯卡尔《思想录》、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罗素《西方哲学史》等,著有《历史理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中国思想发展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论》、《文化漫谈》、《苇草集》等,口述史《上学记》等。
  
  【阅读提示】:
  
  ◆ 如果你期望要有学术成就的话,还是仍要走一定的学术道路。
  
  ◆ 老一辈的清华学人高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总结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又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
  
  ◆ 人有文化是由于人有思想,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增加人类的知识,人类有知识所以才有文明。
  
  ◆ 搞思想史研究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这在任何社会都是非常危险的,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科学和民主。
  
  我的《上学记》不足为训
  
  记者:何教授,您好,欢迎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您的《上学记》反映了一代学人的成长之路,请问您是如何“上学”走向学术道路的?西南联大时期对您有无思想影响较大的学者?
  
  何兆武:我的《上学记》不足为训,当年我一些同学的学术方向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而求学,那是纯粹的学者方式,而我没有这样,我对哪门课感兴趣就去听,有的课觉得没意思就不去上,零零碎碎地,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走,也就没有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所以我不是学者。如果你期望要有学术成就的话,还是仍要走一定的学术道路。我就像看小说一样,有兴趣的看一下,没有兴趣的就不看,并没有一套路数或规范可言。
  
  读大学时对我思想影响较大的学者,我提不出来,因为联大老师很多都是启发式的,如果要说我跟随某位老师的思想,那还没有。
  
  记 者:您提出“读书须有宗旨”,又介绍“读书很多时候是跟着兴趣走,所谓‘无故乱翻书’,喜欢什么就读什么”,能否介绍您的读书经验?
  
  何兆武:关于读书经验,我举个例子。现代小说家茅盾非常有名了,我读茅盾的小说却看不下去,里面讲到上海洋场股票怎么操作,什么空头多头等,我一个初中生完全不懂,也就看不了他的小说。而《红楼梦》我能看下去,因为小说里面的描写的社会背景我比较熟悉。我小时候,北京还保留很多这样的风俗,我有个很要好的同学是满洲贵族的后裔,我去他们家玩,对此就留有很深的印象,如儿媳妇每天都要向婆婆请安等等,所以读《红楼梦》时我可以理解那些风俗。茅盾小说中的股票市场我却一窍不通,这说明了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差别,也跟一个人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关系。
  
  后来我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感觉很自由,学校老师并不强迫你学什么,也不限制你学什么,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得其乐。
  
  真正做学问要有学术根底
  
  记者:您在《也谈“清华学派”》一文中指出“清华学者共同的情趣风貌是具有会通古今、会通中西、会通文理的倾向,并开一代风气”,请问这对今天从事学术研究有何启示?清华学术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何兆武:老一辈的清华学者都是国学根底很好,很多后来又出国留学,所以西学也非常好,到了我这一辈人的根底就不行了,到我的下一代就更缺乏根底了,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并没有掌握。上辈学者很小就开始读四书五经,而我是上了大学才接触到的,也没有完整地读过,所以中学没有根底,西学也没有根底,完全比不上老一辈的学者。
  
  比如吴宓先生,他主要教西方文学,却是读四书五经出身的,汤用彤先生小时候的家学也非常好。我们这辈人对于学术实际上是外行人看戏,看得热闹就学,看得不热闹就不学,并没有具备扎实的学术根底。也许老一辈的治学方法现在行不通了,现在也应该有一套更严格的要求,但我们那时没有,所以只是按自己的兴趣去学,真正要做学问却不能这样。
  
  清华学术精神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代表,这个存在仅四年、导师有四位、学生近百人的学者群体标志着中国学术进入新阶段,它继承发展了我国几千年博大精深的优秀学术传统,又吸收融合世界学术精华而开创了新天地。清代学者颜元有言:“学者勿以转移之权,委之气数,一人行之为学术,众人从之为风俗。”老一辈的清华学人高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总结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精神,又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今天的学者更应该接过火炬继续前进和发扬光大,既无愧于前辈,又启蒙于来者。
  
  人有文化就是由于人有思想
  
  记者:您为何非常喜欢帕斯卡尔的箴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您所参与编写的《中国思想通史》《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古典哲学发展史》等著作影响很大,请问对现在开展思想史研究的学者有何建议?
  
  何兆武:动物是没有思想的,即使像大猩猩那样的聪明物种,如果你说它有思想,现在还拿不出什么证据。人有文化就是由于人有思想,人的思想的重要性就在于可以增加人类的知识,人类有知识所以才有文明,如果没有文明就跟原始人和野兽一样,饿了就凭着本能找东西吃,所以思想是人类文明最可宝贵的东西。
  
  搞思想史研究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我原来在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工作时,很多领域因为是外行不了解,就无法展开研究,全组的同事大多不懂自然科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缺陷。思想其实是跟自然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自然科学的水平提高了,你思想的深度也就提高了,如果没有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那你看到的很多都只是片面的。“文革”中批资产阶级,江青提出要批更大的,于是就提出来要批爱因斯坦,周培源先生知道了以后到处奔走,说绝对不能批爱因斯坦,因为批错了的话是很丢脸的事,那些敢搞批判的人,大概没有谁懂爱因斯坦,也不知道爱因斯坦是干什么的。
  
  记者:您在《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中提出“历史学又不仅仅是一种科学而已,同时还是一种人文学科。历史学是一种人文知识,而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那种科学。”请问21世纪的历史学还能如何创新?
  
  何兆武:无论文科理科,思想总是不断在进步和提高的。我现在是老人了,我的中学作文如果现在拿来看的话,估计都是胡说八道。假如说我几十年前写的文章就是真理的话,那么你活了一辈子难道一点进步都没有吗?科学也好,艺术也好,人类文化总是后人比前人高明。爱因斯坦也不是不能批,将来肯定会有超出爱因斯坦的发现,超出的也就是对他的批判,也就是他没有想到和未曾认识的地方。
  
  人类知识没有几千年不变的,耶稣信仰上帝是不变的,那是宗教信仰,学术思想却不是永世不变的,21世纪的历史学理论应该不断地创新发展。你可以尊崇孔子,却不能说孔子不能超越,孔子已经是2500年前的人物了,如果他不能超越,那我们这2500年岂不都白活了吗?其实我们很多知识肯定比孔子高。过去把儒学搞成一种宗教,认为孔夫子字字句句都是真理,实际上孔子的思想有些可以继承,有些就不能再要了,如《论语》里 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明显是一种偏见。
  
  记 者:您在中西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建树颇多,曾指出中学西学的对立实际上不存在,那么如何认识“正对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起推进作用的,是深受19世纪末新教传教士影响的中国自己的学者(诸如李善兰、华蘅芳,及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等)作出的努力”?
  
  何兆武:过去有个赶风潮的毛病,当时大批资产阶级,现在翻案了又把西方传教士推崇的不得了,说他们给中国带来了科学。这完全是违背历史的真实。明末清初到中国来的天主教传教士,维护的是中世纪正统,近代科学恰好是反天主教正统的,如布鲁诺、哥白尼到伽利略、牛顿等人。传教士并没有传来新的科学体系,如果传来这些也就是否定中世纪的神学教导了,他们所传的主要还是宗教教义,宗教是永世不变的,可是要讲科学的话就没有永世不变的,永世不变的就不是科学了,而这却对中国的近代化非常不利。历史学界从前写文章时都是骂西方传教士,现在却又捧他们给中国带来了近代科学,我认为西方传教士恰好没有带来科学,而是反科学的。
  
  中国真正开始接触近代科学,是100多年前李善兰、华蘅芳、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等中国人自己传进来的,他们传的不是天主教(或新教)那些宗教教义,如严复翻译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属于近代学说,现代的学说当然又超过亚当·斯密的观点了,因为思想本来就是不断变化并超越前人的。
  
  中国要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旗帜
  
  记 者:您在2012年出版的《何兆武思想文化随笔》序言《传统社会如何走向现代社会》中提出“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科学和民主。”请问如何理解?最近您在阅读思考什么?
  
  何兆武: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直到五四运动才正式提出科学与民主。科学和民主的内在联系就是科学要求思想解放,民主其实也要求思想解放,如果思想不解放并且信奉永世不变的真理教条,那科学就没有进步了。马克思是在19世纪写的文章,今天都进入21世纪,已过了一个多世纪,如果没有发展创新的话,人们就还停留在19世纪的认识上。科学与民主对所有人是一视同仁的,不能说你有你的科学,我有我的科学,你有你的民主,我有我的民主,那就不是科学和民主了。
  
  近代科学自问世以来就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力,使人类社会在物质方面取得巨大提高,但在思想文化方面进步却不太明显。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这在任何社会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科学和民主。
  
  现在我已经没有精力再写文章了,《上班记》从来也不想写过,因为你不了解内情就写不出来。屋里的书只有偶尔用的时候查一下,现在要带了眼镜才能看,看了也记不住,甚至也看不进去,看过了就忘,这是自然的规律。个人总是要报废的。人生也是,过去了就作废了,写完的东西就过去了。
  
  记者手记:癸巳春节刚过,我即赴清华拜访何兆武先生,他身居窄室,坐拥书城,漫屋文稿,谦和闲适,在一小时的愉快聊天里跟随他从古到今,由中而外,自由漫谈,所谓思想者是纵横天地无际的,诚然也。(钟永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9:53 , Processed in 0.0902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