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名师学课前谈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7 14:1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跟名师学课前谈话 2011年12月08日  作者:刘亚杰  来源:教育时报
  每每听名师的课,总会被其幽默睿智的课前谈话所折服。寥寥几句看似随意的聊天,一下子缩短了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所以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好的开始”呢?且来跟名师学习。
  片段一:真真假假学分辨
  师:同学们好!
  生(齐声):老师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是真的,哪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1:你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会议的老师就是这样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2: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有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3: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
  (全场大笑)
  生4: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们很会思考分析。
  片段二:实事求是学质疑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知道我叫什么吗?
  生(齐声):您是于老师,叫于永正。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在欢迎标语上看到的。
  生2:我是听老师介绍的。
  师:老师是怎样向你们介绍我的?
  生3:老师说您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师:你们相信吗?
  生(齐声):相信!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应该等上完课之后,经过自己的验证再给我评价。你们敢叫我的名字吗?
  生:敢!(生小声叫:“于老师。”)
  师:起名字就是让人叫的,叫名字怕什么?敢不敢大声叫我的名字?
  生(大声):于永正!
  师:你们敢不敢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言?
  生:不敢。
  师:只要你觉得有了重要发现,我看可以。
  片段三:互动搭桥巧沟通
  师: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们和在座的老师一样放弃了休息时间,来到这里与我见面。我非常感谢你们!想不想认识我?
  生(齐声):想!
  (同学们异口同声。其中,有一位女同学高举着手并且站起来说)
  师:请你到前面来。(那位女同学走到了前台,显得有些紧张)听说盐城一小同学的字写得很棒,愿不愿现场展示一下?
  生1(自信地):当然可以!
  师:请你先写一个孙悟空的“孙”,再写一个建设的“建”,然后写一个雷锋的“锋”。
  (学生的笔下立刻出现了“孙建锋”三个字)
  师:你写下的就是我的名字。(她猛地愣了一下,又下意识地吐了一下舌头,鼻翼上闪动着几颗细小的汗珠)勇敢地喊一声,好吗?
  生1:孙建锋。
  师:好样的!其余的同学尽情地喊一声!
  生2:孙——建——锋!
  师:当着一位老师的面,既写又喊他的名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1(不好意思地):不礼貌。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生3:(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噌”地站了起来)你是在“师生互动”。
  (千余名听课的老师热烈鼓掌)
  师:真不简单!你小小的年纪竟知道如此深刻而又前卫的教学专业术语。我很佩服你!(双手同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如果将来你做老师,一定能做个好老师!
  师:第一次来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盐城,听说这里有丹顶鹤自然保护区,还有历史景观“新、马、泰”。(同学们开心地笑了起来)请为我导游一下“新、马、泰”,好吗?
  生4:“新”,是新四军纪念馆;“马”,是铜马广场;“泰”,是原新四军指挥部所在地——泰山庙。
  师:谢谢“导游们”!
  …………
  在片段一中,靳老师创设了一个谈话情境,即借助介绍自己让学生学会分辨信息的真伪,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让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信息学会分辨、学会思考。在片段二中,于老师不仅教学技术高超、教学艺术巧妙,更重要的是于老师尊重学生的观念在起作用。正是有了这种师生平等的观念,才有鼓励学生不举手发言、大声叫自己的名字的举动。此外,于老师又通过“你们相信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学生学会处理信息、分辨信息,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样的“传授”又不露痕迹,可谓妙哉!在片段三中,孙建锋老师是以商量的口吻跟孩子们对话,比如“想不想”“愿不愿”“好吗”等,把孩子们看做有尊严的人,老师的问完全凭自己的意愿回答,师生平等之感油然而生。
  综观三位名师课前谈话内容的共同点都围绕自己而展开,都以自己的名字为切入点开始谈话。名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认识一个人往往从名字开始。三位名师都深谙这一常识。然而需要我们学习的除了这种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名师的新型师生观、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真正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用平等温和的语言与学生对话、交流、碰撞。
  (作者单位:汝州市钟楼办事处程楼小学 刘亚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23:17 , Processed in 0.06569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