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我们的文学批评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6 14: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高我们的文学批评力
作者: 杜浩|来自: 深圳特区报




  近日,同济大学教授、《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发微博说:自己再也不想读《文学报》了,“如果说以前对王安忆《天香》的批评、对贾平凹《带灯》的批评只是显示幼稚可笑而已,那么李建军对莫言的攻讦已越过文学批评的底线,纯意识形态的思维,文革式的刻薄语言,感觉是已经疯掉的批评家要把有才华的作家也一个个逼疯!”
  作家叶开认为:这些批评是一种“泼粪体”,而且这种文学批评词语已成“新批评”里大多数文章的语言定式,看起来要将批评对象批倒批臭踏上一脚。“《文学报》‘新批评’栏目几乎是为批评而谩骂,先预设立场,然后从自己制定的道德开始攻击,不顾基本文学批评的逻辑。”如今,批评家已分裂成两种人,一种是拿红包的吹捧家;一种是博眼球的谩骂家。这是文坛的怪异现状。
  程永新、叶开提出他们反对“新批评”的观点后,《文学报》新批评官方微博,却对此表达了对文学批评的看法和原则:“对李建军的评论文章关注反响很多,可以公开争鸣。他的主体是批评诺奖的‘视野’,以此方向解读授奖词中的‘莫言’……谈不上攻讦作家本人。”《文学报》“新批评”的办刊宗旨,是“真诚、善意、锐利”。“新批评”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让不同的观点、见解得以在此交流。
  《文学报》“新批评”对文学批评的观念,表达了一种兼容并蓄、宽容自由、真诚交流的态度。根据这样的文学批评原则,他们并不认同“新批评”就是一种“泼粪式”的、“谩骂式”的批评。他们的文学批评,并未有超出他们的文学批评原则。总之,这个“新批评”和这几位作家在文学批评的原则、方式和风格上,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议。如今看来这种分歧和争议还会持续下去。但这次争议的作用,却让我们的作家、批评家和读者,不由得把审视的目光转向当今的文学批评界。
  文学批评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弊端甚至各种乱象,这几年来一直受到批评家、作家和读者的诟病。像作家叶开所指出的那样,文坛上存在着“拿红包的吹捧家;博眼球的谩骂家”这样的批评。此外,还有那些评判标准失范、歪曲丑化历史、是非界限混淆、缺乏道德良知的批评;有那些把文学作品视为商品明码标价,为金钱所惑、为物欲所诱的批评;有那些因人情关系,不问作品质量的优劣,搞“圈子化”,讲行帮习气的批评;有那些缺乏价值取向,见风使舵,缺乏独立人格和独立品位的批评等等。
  显然,这些文学批评,与真正的文学精神无关,与真正的文学批评精神无关,其中掺杂了太多的功利目的,不仅损害了评论家整体的公信力度,同时也在污染着文学的形象。
  对文学来说,既需要创造力,也需要批评力,这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能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力量。文学的基础是创造力,没有了这种创造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文学的批判力则是对文学的一种评判、引导,是对文学规律和价值的分析,使文学的创造力更好地加以利用。所以,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借用西方的一位文学批评家的话就是:一位文学家的创造如果要具有很大的价值的话,其中就必定包含一番巨大的批评工夫。而且,在一个文学迅速发展繁荣的时期,除了需要有民族的生活、思想的光辉和文化的繁荣,还离不开那种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力量。
  文学批评的一般规律和原则是,它要以充分理解了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文学现象为基础,从而揭示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一位文学批评家说得好,在一个真正的文学创作活动的时期,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个精神活动过程中展开一个批评的时期,等到批评完成了它的工作,新的文学创作也许就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1:38 , Processed in 0.0654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