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大支柱(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2 21:0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的五大支柱

作者:王卫国 河北唐山外国语学校

    [摘要] 本文注重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在成长的路上打牢五大支柱的现实背景和行动举措,旨在使我们的教师德高志远,严谨务实,成为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
    [关键词] 支柱 志远 认真 合作 学习 研究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劈波斩浪的人才,就需要育人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成长之路上构筑五大支柱即: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用五大支柱撑起现代教育的大厦,使我们的教育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支柱一:志远篇
  ——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
  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正如贸易巨子J﹒C宾尼说:“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一个平凡的职员。”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熊晓东老师熊老师少年时便树立了做一个优秀人民教师的理想,他为此奋斗了数十年。他把教育工作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了一体,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人的心灵中不能没有神圣的东西,不能没有珍贵的,不可动摇的,不可移易的和无法遏止的人生追求。这神奇的渴望犹如一部巨大的永动机推动着人向前,再向前,这就是理想。人不能没有理想,犹如生命世界不能缺少阳光和水一样……”熊老师的《让我们的理想伴随着国旗徐徐上升》一文崇高的境界,精彩的篇章,不仅体现了他一生拼搏的精神,也成了我们人生奋斗的座右铭。他新颖的教育思想,横溢的教育教学才华充分施展使熊老师硕果累累,他的两度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展示的他的前沿教育理念、非凡教育理论、实践成果以及卓越社会活动能力更让人们对这位崭露头角的教育界精英刮目相看。人们预见熊晓东将成为影响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进程的人物之一。
  这样的实例还很多,我国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正是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远离浮躁,躬耕三尺讲台,成为中国的霍姆林斯基,情景教学的创始人李吉林老师等等,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支柱二:认真篇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前国足教练米卢讲:态度决定一切。有了远大的理想,在渐次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智慧,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笔者在研修班上课时,听东北师大的郝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位很年轻的特级教师异地献课,在授课的阶梯教室坐满了上课的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观摩教师,大家都想一睹这位年轻特级的风采。上课铃响起,从观众席上站起一位相貌平平、腋下夹着讲义的小个子教师,他快步走向讲台,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儒雅倜傥”,台下一阵嘘声。
  年轻人站在讲台上,平和友善的环顾有些躁动的人群,宣布“上课”,全体学生起立,有一些观摩教师睨着眼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教师示意大家坐下。当他要放下讲义时,发现讲桌上有一层淡淡的粉笔灰尘,他迅速走下讲台,转到背对学生,面朝黑板,用嘴轻轻的向前方吹灰尘,之后开始上课……
  这一细微的动作,使全场师生立即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这一细微的举动,闪现着一位特级教师处处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认真真地干每一件事。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即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渐次提高需要。这位教师的所为也是对学生尊重需要的满足。

    支柱三:合作篇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1]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希尔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2]Stephen R. Covey在《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 双赢(Think Win-Win),第六项习惯 合作协调(Synergize)。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我们教育领域合作尤为重要,由于我们要培养现代具有较强合作意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们在平素的教育中恰恰是忽视了这种意识的培养。在2002年微软教育论坛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拿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打起了比方:“如果举行编程比赛,一个清华学生对一个麻省理工学院学生,我赌清华赢;双方各出100人,我可能要偏向美国赢。”故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
  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生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支柱四:学习篇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1984年4月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3]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J·马丁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
  1、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
  2、有效地沟通与表达;
  3、泛读和理解的技能;
  4、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
  5、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6、创新的意念;
  7、开展研究的能力;
  8、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a、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b、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4]网络探究学习<WebQuest Learning>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犹如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c、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5]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支柱五:研究篇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6]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仿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其次,主动加强自身的科研素质,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勤于思考,不断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发展。要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自觉地研究之水注入课堂;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学会确立研究课题、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如何撰写课题报告等等,自觉地在研究中应用;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积极探索,锲而不舍,勇于革故鼎新。
  总之,教师成长所需构筑的五大支柱:志远、认真、合作、学习、研究,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志存高远是成长过程的动力系统,他牵引着行动使之持之以恒;而教师即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合作、学习、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状态,属于行动层面;推崇认真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属于意识层面,他决定行动的达及的高度。
  当前每位教师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匆匆的赶路,让我们用心打造五大支柱,这就相当于拥有了一辆赛车伴我们前行,定会畅通无阻,一路风光无限!
2#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21:09:10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文库(转载)作者:XyyX
本文转载自:http://www.fx.edu.sh.cn:8080/jyxgn/jszyfzdllysj/jsindex.htm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信息中心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 ◆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取向 基于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
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向度 ◆ 教师专业自身的成熟度 ◆ 构筑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教师专业性的内容 ◆ 促进教师隐性专业知识显性化 ◆ 开发教师的五实践性知识
体验教育智慧、教学智慧 教师的信念 ◆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 ◆ 教师需做到“六个学会”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质
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  反思能力:教师持续发展的一种必备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 现代中小学教师健全人格的特征 校长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全面变革的教育环境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新课程的教师角色期待 ◆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 未来的教师 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素养与角色提出挑战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国内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 ◆ 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教师发展中五个阶段的特点 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 中学教师的成长规律 创造性教师的发展过程 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准 ◆ 教师专业成熟的阶段表现 ◆ 教师专业发展中产生“危机”的原因 教师专业成长中“高原现象“的克服 ◆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 专家型教师的培养 专家型教师的标准 ◆ 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学习型组织 ◆ 反思性学校组织文化及其建构 教师马赛克文化及其超越 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 ◆ 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策略 教师区分管理制度与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的理念和实践特点 ◆ 教师发展学校的构想 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途径 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自主发展和专业对话  
教师反思的涵义与由来 ◆ 国外对“反思性教学”的诠释 ◆ 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及其特征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作用 ◆ 教师反思的层次 ◆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及基本类型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改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对策 ◆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 在课程改革中生成课程意识 教师应具备课程开发技术 以教师为本位的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主权 ◆ 小学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 
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要以学科研究为主体 ◆ 校本教研的内容 校本教研制度的意义与基本特征 校本教研制度的内涵与构建策略 ◆ 开展校本科研活动的思路与方法 学校教科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 ◆ 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 ◆ 教师的叙事研究   个人生活史与教师专业发展 ◆ 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培训模式 ◆ 校本培训的模式 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培训模式 ◆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 
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 “二型七环“的骨干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新教师校本进修的实施策略 “校本学习”的基本方式及其评价 对教师校本培训的反思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作用和体系建构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原则和实施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过程和方法 ◆ 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的关系及实施策略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种评价方式  教师自我评价的特征和策略 教师反恩性自我评价意义及实施
附录: 教师专业发展报刊资料索引 ◆ 教师专业发展参考书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21:10:12 | 只看该作者
教师文化(1-10)
教师文化(1)----教师的服饰
   教师的服饰体现了教师的气质、情趣和品位
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去听课,看见一位亭亭玉立、年轻漂亮的女老师。作为男人,我的审美情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但稍一打量,我便进入了审美的疲劳状态。不为别的,只因这位美女教师的左手上戴着的两枚戒指,一枚戒指戴在中指上,另一枚戴在食指上。顿时,在我的第一感觉中,她那美丽的形象被她那俗气的左手所占领,感到乏味,感到倒胃口,感到没有品位的美丽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细节决定品质,服饰影响人的品位。我并不反对教师特别是女教师戴戒指、染发等行为,但我反对没有品位的教师服饰行为。戒指,一枚足以。戴在哪个手指上,寓意深刻。戴在中指上,表示热恋或订婚,戴在无名指上是指已有如意郎君或小鸟伊人,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偶,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即使戴,也仅仅表示“粗野”。一只手上同时几个手指戴戒指,只能表示这个人缺乏品位甚至基本修养。大家试想一想,一位女教师把戒指戴在食指上,面对情笃初开的中学生上课,那会对学生意味着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误导或干扰。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仲夏之夜,上海外滩发生的一件事情令人记忆犹新。一个老外看见了一位美女,迎头上去就是一番狂吻。原来,这个女子的衣服上印着“kiss me”的字样,老外把她当成妓女了。我们有的老师穿衣服,丝毫不注意服装上的文字信息的含意。一天,我看见一位女老师上身穿着的短袖T恤上印着一个英文单词“Tool,意思是“工具”,好不雅观,因为印有这种文字的衣服在国外也只有那种专门的从业女子才穿。大家也许还记得被炒作得沸沸洋洋的李湘“荡妇衫”事件吧,其实,这种事件在我们中小学即使不是比比皆是,也是并不罕见。教师是从事文化和人化的事业,岂能因为无知而得到原谅,而去忽视服饰的细节。
不修边幅,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不懂礼仪,不合教师的职业规范。吊带衫、露脐装也许性感动人,但应远离学校和教室;黄头发、鸡冠发妩媚可人,但该移开教师的头颅。几百年来,英国的教育之所以以培养绅士而闻名于世,我想应该与教师的基本修养有关。教师的服饰无小事!愿我们的男教师英俊,愿我们的女教师美丽,更愿我们的教师有高雅的气质、情趣与品位。
教师文化(2)----教师的宽容
今天下午武汉市粮道街中学杨勤祖校长一行来访,我们一起讨论了“希望教育的学校文化建构”的问题。在涉及希望教育教师文化建构的基础时,我谈到了一个观点:“希望教育”的内核是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心理、激励行为、确立学生的信心以及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其中,教师的宽容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心理乃至一种教师文化的底线。
应试教育的蔓延和升学竞争的白热化,把教师逐步引向了对完美主义境界的追求,教师逐步沦为“满分主义者”或完美主义者,“严师”逐渐增多了。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苛求、严厉、高标准、超负荷、大“运动量”日益充实了教师的教育行为辞典。与此相伴而生的是,激励少了,批评多了;理解少了,误解多了;成就感少了,挫折感多了。总之,教师的宽容不见了。
教师的宽容是对学生的不足、缺点甚至错误的包容、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等待、期待。教师的宽容是学生自信心的保护伞,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动力。教师的宽容为学生的成长留足了自主反思的空间。
没有宽容会怎样呢?缺少宽容态度的教师,总是看不到学生的成绩和进步,即使意识到了学生的成绩和进步,马上就会要求学生要虚心不要骄傲,甚至会找出学生的一大堆问题甚至缺点,来打压学生刚刚获得的一丁点成就体验,还美其名曰“严格要求学生”。缺少宽容态度的教师总是恨铁不成钢,抱怨这些学生怎么那么难教,怎么如此没有悟性,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些学生没有希望了,不可教也,当他面对学习困难生的时候,极易采取放弃的态度,让其自生自灭。
“严师出高徒”几乎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这个“严”可能不应该排斥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严师”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而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也绝不是等同于教师对学生缺点或错误的一味“纵容”,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是教师对待学生的软弱无能,而是对学生的一种理解,是对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提高学业成就的信任。
我觉得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犯不着总是那样的嫉恶如仇,穷追猛打,不把你批驳的体无完肤就誓不罢休。其实,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说过么:一个人一辈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错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履历性”教育资源?当然,严格而不严厉,宽容而不纵容,全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把握教育艺术的“度”。
教师的宽容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还涉及对待教师同伴,对待学校领导,对待学生家长。对待他们,可能有一句格言能够教给我们理智的方略,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教师,宽容的教师往往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

教师文化(3)----教师的微笑
有一种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叫做微笑,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朴实的精神动力。微笑是关注,使人觉得在你心中有地位;微笑是赞许,能给人以不夸张的肯定;微笑是友好,预示着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心理距离;微笑是激励,表达着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微笑是关心,似乎在对人说“你好吗”;微笑是宽容,好像在对人说“没关系”。微笑是微微的一颦,是轻轻的一笑。微微一颦,使人顿觉放松,远离紧张,远离心虚;轻轻一笑,使人倍感动力,走进悦纳,走进理喻。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境。微笑不只是纤纤女子的涵蓄,也是粗犷男人的细腻。善于微笑的女子惹人怜爱,善于微笑的男人招人喜爱。
作为教师,她(他)的微笑拥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的微笑是腼腆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大胆的鼓励,敢于去表达自己;教师的微笑是外向好动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提醒,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控制和自律。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微笑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情绪;德育工作中教师的微笑是对不良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觉醒,是对良好行为的鼓励和赞许,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和进取。教师的微笑和严厉同样重要,但二者相比,微笑更平和、温和,更可亲、可爱。严厉的教师令学生敬畏,微笑的教师令学生喜爱,善于在严厉中不时渗透会意微笑的教师,则令学生敬爱。
教师微笑着面对同事,校长微笑着面对教师,有利于构建合作性的同事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团队学习的发展型组织。用微笑去赞美教师和领导,用微笑去化解误会和冲突,用微笑去谋求合作和合力,用微笑去交流思想和灵感,你会体验到教育的巨大幸福,你会少许多焦虑、困惑和无助,多许多理解、支持和帮助。
教师的微笑应该是善意的、会意的,发自内心的,而不应该是装出来的、无奈的、痛苦的笑。只有心中装着学生的教师才会有甜美的、会心的、善意的微笑,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潜能,教师的微笑才会起到作用。虽年过不惑,那位我曾经的小学语文老师,来自武汉市青山区的下放知识青年李喜琳老师的微笑也许会令我终身难忘。我的合作学校成都磨子桥小学刁荣普校长每天清晨微笑着站在学校大门口迎接她可爱的同事和孩子们的情景,总是令我感动,令我无法用语言去赞美。
不苟言笑未必就是好老师,一味严厉未必就是好老师。在如今的中小学教育中,微笑成为一种极易忽略,甚至稀贵的教育资源。一笑泯恩仇,笑一笑十年少,笑比哭好。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多一点微笑呢?
有一首歌叫做“让世界充满爱”,我想写一首歌,那就是:让学校充满微笑。
教师文化(4)----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惟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炼、魅力。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最美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的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缜密,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
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教师语言具有教育功能。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千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
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使一本教材的所有优点得以充分展示,一个较差教师的语言会使同一本教材的缺点暴露无遗。优美的语言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拙劣的语言会导致索然无味的结果。我总觉得,教师的语言还是应少一点如雷贯耳、面目可憎,多一点优美动听、和颜悦色;少一点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多一点荡气回肠、激情洋溢;少一点语言慌张、啰嗦繁琐,多一点娓娓道来、语言精炼;少一点南腔北调的方言,多一点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语言是有对象性、情景性的。小学教师的语言多了些童趣的儿语,中学教师的语言多了些成熟的腔调。数学的语言突出严谨而简洁,文学的语言注重想象且领悟。体育教师的语言铿锵有力,折射出精气神的豪迈和健康的体魄,艺术教师的语言婉转动人,有如余音绕梁和美的享受;地理教师的语言宽广而豁达,给人无际的遐想,历史教师的语言厚重而深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惟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炼、魅力。
    我亲爱的教师啊,我和孩子们爱你那崇高豁达的品格,如同爱你那精彩绝伦的语言!
教师文化(5)----教师的智慧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德智。
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为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中国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隐喻了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
教师是一个睿智的人。教师之所以能够为人之师,首先是因为他(她)心智聪慧,有能够引导学生发展的基本智力保障。睿智的人是有知识的人,是注重充实并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的人。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倡导者、示范者和实践者。一个睿智的教师,时刻需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思想陈腐、观念陈旧不是教师应有的智慧性格;思路混乱、逻辑混乱不是教师应有的智慧性格。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先进,是智慧型教师的智慧性格。
教师是一个机智的人。教师之所以能够启迪智慧,引导心灵,是因为他(她)机智灵活,足智多谋。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教育关系和教育过程,机智的教师能够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得心应手。机智的教师富有幽默感,富有激情。
教师是一个理智的人。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这是尤其不能不加节制,必能随性而为,不能不顾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后果,相反,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
教师是一个明智的人。教育方式是多样的,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善于择善而从。明智的人,善于识时务,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
教师是一个大智的人。大智者,若愚也。俄国文学家格里鲍耶陀夫的小说《智慧的痛苦》描述了一个思想者的痛苦。大智者不若愚,往往有不尽的痛苦,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智者,明智者也;大智者,理智者也;大智者,机智者也;大智者,睿智者也。大智者,不计一利之得失,不争一日之长短,不呈一时之英豪。教师作为一个大智的人,必定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
教师是一个德智的人。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是教师的德智情怀。教师要有道德智慧,处理人际关系游刃有余;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一个德智的人,慈祥、和蔼、平和。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
教师文化(6)----教育人生
作为一位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我有幸于2000年6月开始,加入了课程改革专家组,参与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接触了从事教育工作的各类人员,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有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有中小学校长,有一线的教师,还有从事教育图书出版的人员,以及教育新闻工作者。五年多来,我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年来,我无数次包含热泪,聆听一线校长和教师们感人的教育故事,并把自己的感动作为体会用心与他们交换。也曾经因一些人无耻的言行而愤怒,有的人因课程改革剥夺他们的蝇头小利而抵毁课程改革;有的人置学生发展根本利益于度外,紧拽着乌纱帽按兵不动,观望徘徊;有的人因新理念冲击了他固有的信条而不时老调重弹。形形色色,令人哀叹!哀叹教育中的人和与教育有关的人中,用心地体悟“教育人生”的人太少,太少了!
“教育人生(Educational Life)”一词是我在三年前创造的一个术语。其实,我知道,这个词语并没有多少创新的成分,因为我是受到了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启发而提出这个概念的。“艺术人生”栏目每期访谈一位或一组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名家,他们每每谈及自己的艺术经历的时候,大多是把艺术作为一种人生来体验,来创造,来生活,而且每每回首往事的时候,大多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甚至痛哭流涕。每次看完这个节目之后,我就在想,如果当我们的老师、校长、局长们回首教育往事的时候,也能热泪盈眶那该多好啊!只有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反映教育进入了他们的人生之中,才能成为一种“教育人生”的状态!
“教育人生”要求教育中的人和与教育有关的人,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这是人的形成的要求。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占有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没有一种教育人生观怎么可能达成?现实的教育太功利了!教育中的人太现实了!
“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可悲的是,陷于功利追求中的教育及其之中的人们,大多麻木不仁了,铁石心肠,没有任何“感动力”。前不久,我的一位教研员朋友讲述了发生在武汉市某著名中学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儿初中毕业照毕业合影时,全体校领导没有时间到场,毕业照合影中学校领导的形象是后来用电脑合成的。听到这个故事,我真的十分愤怒,我真的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名校的校领导在忙些什么,学校领导如此的麻木不仁!面对即将毕业跨入人生新阶段的孩子们,连给孩子们一点真实的记忆都那么吝啬,他们能够感动谁?我始终觉得,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家长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教育人生”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理想和信念,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使学校真正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发展型学习型组织的理想和信念。美国教师工会(UTA)对全体教师发表了一份具有强烈情感冲击力、饱含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誓言”,每次阅读这份誓言,都使人铭记教育的追求,教育的使命,都能唤起对教育的美好憧憬以及为之奋斗的动力。真因为如此,我要求的我的合作研究学校必须研制学校自己的教师誓言,而且每学期开学典礼上要面对全体学校和家长庄严宣誓,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明确使命,牢记理想,坚定信念。我始终觉得,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没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学校不是好学校。
当然,“教育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真心希望我们的学校成为教师们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的精神家园!

教师文化(7)----教师的德性
善良是一种品格,善良是一种修养,善良是一种德性。善良中蕴含着宽容与大度,善良中蕴涵着理解与尊重,善良中包含着仁爱友善,善良中包涵着慈悲为怀。善良是教师对待学生最基本的规范。教师爱是一种教育品格,一种教育精神,一种教育德性。我始终觉得,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激情,没有了教育的感动力。一个有良好教师德性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人,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怀大爱之心的人。
在中小学做研究的时候,有时难免听到老师们私下里对学校里某某老师或某某领导的议论,如:“你看他(她)那德性”,“他(她)呀,德性太差”。其实,这种评论过于宽泛,所指不明。作为教师的他(她),“那德性”究竟是指教育场景中“德性”,还是非教育场景中的呢?因为教师的德性与普遍意义上人的德性所指不同。
一般来说,德性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德性”是一个伦理学的范畴。而教师德性,往往是指一种能够担当起教师角色职责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品格,“教师德性”是教育伦理学的一个范畴。教师德性是与教育情景相关的教育行为准则。教师德性总是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与方式,对待同事的态度与方式直接相关,教师德性的好与坏总是反映在他(她)对待上述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教师的专业角色决定了教师的德性至少需要善良、爱心、公正、责任等成分。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是我在进行中学生学校生活状况访谈时从初中生那里获得的真实故事。某重点初中一位初二的数学老师经常挖苦学生。一日,她因学生单元测验不及格(其实,原本2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试卷,强行要求学生在1个小时内完成,结果不及格的学生占了一大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逐个挖苦不及格者。她对单元测验成绩最差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我家的狗都比你强!”在这次测验中,一位班干部(女生)也没有及格,同样遭到恶毒的讥讽:“你还是班干部?我看你是抹布!”从此,这位清秀漂亮的小女生被顽皮的男同学们取了个绰号,叫“抹布”!这位教师的“德性太差”!差在哪儿?差在对待学生缺乏最起码的善良与宽容,相反简直是恶毒与侮辱。
善良是一种品格,善良是一种修养,善良是一种德性。善良中蕴含着宽容与大度,善良中蕴涵着理解与尊重,善良中包含着仁爱友善,善良中包涵着慈悲为怀。善良是教师对待学生最基本的规范。教师德性中的善,表现在教师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激励学生。一个不善良的教师不可能有好的教师德性。
我的大学被武汉市兄弟院校的师生们总结出一个特点,就是“爱在华师”。我们的前任校长路钢教授(现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在解释“爱在华师”的这个“爱”字时说:这个“爱”是指一种精神,是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对教育充满挚爱,对祖国充满热爱。解释得太好了!教师爱是一种教育品格,一种教育精神,一种教育德性。我始终觉得,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激情,没有了教育的感动力。一个有良好教师德性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人,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怀大爱之心的人。教师德性中的爱,表现为教师关爱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一个缺少爱心的教师不可能有好的教师德性。
当然,教师的德性还需要公正与责任的加盟,需要自尊与自爱的参与,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灵。教师良好德性的养成,需要教师对行为的自我反思,对品性的自我修炼,对角色的自我觉醒。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受人尊敬的,那是因为良好的教师德性,如果丧失了最基本的教师德性,那么,教师这个职业肯定会成为遭世人唾弃的职业!
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知识激增,学习化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凭什么能够执掌人类的教鞭?凭教师德性!我总想问:教师啊,你拿什么去吸引学生?答案或许是:教师的德性。
教师文化(8)----教师的健康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折寿的职业!健康是任何人都不能从你那里拿去的财富!亲爱的教师们啊,你要是真心热爱你的学生们,你就为他们健健康康地活着!你要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你就该健健康康地活着!你要是真的关爱自己的健康,你就该每天对着镜子朝自己笑一笑。你要做到每年做一次体检,每月听一场音乐会,每周唱一首歌,每天多喝一杯绿茶或酸奶,每小时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钟都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
年过不惑的我,每每在忙碌之后做些对自我生存方式的反思,感觉自己好像少了许多而立前后的血气方刚,没有了很多正在肖川身上流淌的激进,正在文质嘴边流露的激烈,正在良华心头流溢的激动。不惑之前的我,也常常是嘴巴总走在脑袋的前面,心脏总暴露在胸脯的外面。不惑之后的我,开始用乱笔头替代好记性,开始心跳减速,跳起舞来脚步也开始有些迟缓颤巍了。我明显地感觉到,这些变化不是来源于精神的进步,也不是来源于履历的世故,而是来源于身体上各器官的变化甚至老化。到了这个时候,我开始感受到健康的重要。
  今天早晨打开电脑,手指不自觉地开始与键盘进行关于教师健康的对话,完全是由于昨夜梦见了我的 师兄兼老师----施良方教授。你也许真的不知道,他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多么的率真,多么的谦和,多么的有思想,多么的有品位。他和我的导师瞿葆奎教授给了我一生都值得回味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他经常邀我到他家里边喝咖啡边谈心,边抽烟边谈稿子,边品酒边欣赏《献给爱丽斯》《卡门》,还有《茉莉花》《春江花月夜》,他还带着浩波、金洲、剑平、允漷我等到上海的酒吧里上“西方教学流派”的课……可是,1997年初秋的一天,才度过45个春秋的他,永远地离开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离开了他钟爱的妻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每次念及他,我的眼睛就不自觉地湿润了。生命脆弱啊!
  前不久,有一则报道说,中科院和北京大学去世的学者越来越年轻化。在全国人口的寿命中,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9.3岁,比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少了整整10岁!中小学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也颇令人堪忧,积劳成疾者众,工作负担大者众,身心疲惫者众。据我所知,仅武汉某一所初级中学里,今年就有3位中青年骨干教师病倒,2位老师因工作压力大而出现心理疾病。湖北大冶某小学自从1996年以来,平均1-2年就有1个教师自杀或发生神经病例(当地人迷信地认为主要原因是该校校址有问题,风水不好)。某市教育局去年对全体教师进行体检,结果触目惊心,35岁以上的教师仅有8%的教师身体各项指标正常!颈椎病、肠胃病、头痛病、眼病、妇科病、心血三高、心理疾病成为教师的多发职业病。这真的不是个别现象,更不是危言耸听,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忧心忡忡!看来373年前夸美纽斯的那个经典论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需要进行补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折寿的职业!
  真的到了需要关心教师健康的时候了!谁来关心教师的健康?也许是教育行政部门,也许是校长,也许还包括我们教师自己。能不能每天给老师们提供一份营养奶?能不能把“教师之家”布置得温馨一点,在那儿摆上一点咖啡、水果、点心和红酒?能不能放松一点对老师的考评?能不能不再硬性规定教师补写复杂繁琐的且无意义的教案?能不能少一点动辄用下岗来恐吓教师?学校有没有老师中午可以安心地打盹的地方?学校能不能少一点等级森严的科层现象?能不能少一点对学校的检查、评估和恼人的填表?能不能假期让老师们安心休息而不去补课……我想,只要是真心地关爱教师的健康,这都是可以做到的!
健康是任何人都不能从你那里拿去的财富!亲爱的教师们啊,你要是真心热爱你的学生们,你就为他们健健康康地活着!你要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你就该健健康康地活着!你要是真的关爱自己的健康,你就该每天对着镜子朝自己笑一笑。你要做到每年做一次体检,每月听一场音乐会,每周唱一首歌,每天多喝一杯绿茶或酸奶,每小时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钟都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你的健康属于你自己,也属于教育。
教师文化(9)----教师的幸福
在最近的cersp教育博客中,一种感伤教育的情怀在流动,似乎基础教育和教育者都进入了一种“悲情时代”。为教育而伤感,伤感基础教育在创新时代的困境和困难、无奈和无助;为中小学而伤感,伤感我国中小学个性的缺失、理念的匮乏和被剥夺的种种权利;为教师而伤感,伤感教师日益增加的负荷和负担,以及由此导致的身心疲惫。感伤说明我们还有教育的理想,感伤昭示我们还有教育的良知,感伤表明我们更有许多对教育的不满,更有无尽的努力和求索。正是有这样一群智者对教育的感伤,说明我们在奋斗,在抗争,在改革,在努力。感伤不是一种发泄,而是一种反思,一种追问,更是一种追求,是对教师的幸福与教育的快乐的追求。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教师的幸福是教育场景中的一种高级情感体验,学校是教师幸福的摇篮,我之所以总是以为学校要具有家的某些要素和功能,就是强调学校应成为教师获得幸福体验的人文场景和文化场景。我之所以一直认为学校是一种充满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发展型组织,就是要求学校真正成为一种让教师感受到教育快乐的氛围。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维持,个性得到发展,师生关系得到融洽,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教师得到理解和尊重,能使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艺术得到锤炼,品性得到净化,心境得到调和,同事关系得到和谐,有助于教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身教育活动并捕捉到教育的快乐。仁爱与豁达是教师幸福的容器,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幸福桥梁,反思与研究是教师幸福的通道。
教师的幸福是相对的。它相对于教师的付出,相对于教育的辛苦,相对于微薄的收入,相对于社会发展的苛求,相对于教育改革的催促。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清苦的,更是细腻的、严谨的。因而,只有那些勤于思索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尾巴;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取的教师才能体验到教育的幸福。教师的收入虽然微薄,却时刻对学生怀有教育责任,他们才能苦中作乐;教师的工作虽然面对无尽的困惑,却时刻胸怀教育良知,他们才能默默无闻于纷杂的浮躁之世,辛勤地耕耘,播种善良,播撒智慧。难怪近四百年前夸美纽斯感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当然,教师的幸福是要有人来关心的。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关心教师的学校生活,关心教师的成就需要。我真想奉劝教育行政官员们,你们在苛求教师的时候,是否也该给教师们多点关心,多点理解,多点尊重?
我也想把这个寓言提供给可爱的教师们,在你们辛苦、清苦、劳苦的过程中,别忘了对幸福的追求!小猪问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啊?”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猪试着咬自己的尾巴。过了几天,小猪又问:“妈妈,为什么我抓不住幸福呢” 妈妈笑着说:“孩子,只要你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的……”
教师文化(10)----教师的压力
在当今中小学教育中,教师的压力可谓不小。新浪网以及其它关于教师压力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感觉有压力和压力较大的占到了72.8%。比如,教师薪酬较低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被调查者仅有2.3%的教师对薪酬满意,74.58%的教师对薪酬不满意;教师工作负荷较大导致的工作压力,被调查者中每周教学任务超过20课时的教师占84.23%;激烈应试考评导致的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压力,初中和高中教师认为校内教师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占到42.57%。此外,教师的压力还有是由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导致的,或由身体健康导致的,或由职称评定导致的,或由教育科研导致的,或由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导致的,等等。
“压力”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所施加的作用力。当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压力超过其负荷域限时,该物体会变形、被破坏甚至变性。对人而言,压力是一种精神感受,是外在因素导致的身体、心理的一种负荷。当然,人的社会生活有时是需要有一点压力,但过重过大过多的压力,不利于人的生活质量和活动效率。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对教育的新要求导致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有适当的压力是合理的,但目前的问题是教师的压力过大、过重、过多!
是谁在给教师施加过大过重过多的压力?表面上是校长或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是政府部门或社会,但实质上是教育制度中的某些不合理的因素。比如,中小学师生比的配置问题就是制度的不合理的一种表现。师生配比不合理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位编制数目过小,人均教学工作量过大。我曾经在一所初中做过初步测算,一位语文教师,一个学期要批改学生作业、试卷就达22,000多人次,还要写近20万字的教案,上两个平行班的正课共288节课,还有每学期36次朝读课;带毕业年级时,另上合规定的补课20课时;此外,还要听其他教师的课或参加教师培训课程近30课时。如果这位教师试图在工作中作出某些有利于职称评定的成绩,每学期还必须自学有关内容至少40课时。仅仅是这些任务,就会把该语文教师折磨得即使不是半死,也是精疲力竭。可怜啊!我好几次与我的合作学校的老师们讨论这类问题的时候,眼睛都湿润了。与中小学教师的付出相比,哪点工资真是太不相称了,难怪有那么多的教师对薪酬不满意。
如果教师的压力仅仅表现为身体的疲劳,或许通过休息可以缓解。如果教师的压力表现为精神的压力,可能需要给教师们创设宽松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我多次建议我的合作学校建设好“教师之家”,关心教师的健康,关注教师的需要,学校多一点民主氛围,多一些对教师的理解,多一些人文关怀,也是基于这种想法。如果教师的压力主要表现为任务过重,我希望在为学生减负的时候,想想怎样给老师们减负。
当然,我不主张像有的教师那样:把压力转嫁给学生,把负担位移到学生身上。这不是风雨同舟,更不是关心学生,而是转移矛盾,增加负荷。试想,学生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势必降低学习效率,事倍功半,教师的负担岂不更大?
我也是一个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们一样,也感受到工作的压力。压力大的时候,往往是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也往往是这个时候,总是觉得事情庞杂,千头万绪,感觉身心疲惫,胸闷发慌。有一位老中医曾经教过我一招,还挺有效的,你不妨试试:当感觉有压力的时候,静坐2分钟,深吸一口气,憋上10秒钟,再慢慢呼出,然后起身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天做三次。这叫释放压力健身操。
其实,我觉得应对压力最好的办法是关爱自己,保持健康;规划工作,有条有理;心境平和,不烦不躁;量力追求,学会放弃。不要学铁梅,硬撑胆子要分担爸爸肩上千斤重担中的八百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7:14 , Processed in 0.11074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