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士兵:故事照亮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3 01: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士兵:故事照亮历史
  记得小时候,在我老家街头的大柳树下,有个说书的场所,那里经常挤满听故事的人。那时我经常会坐在那里,听历史上那些奸臣与忠良,才子与佳人的精彩故事,从中渐渐懂得一些忠孝仁义礼智信的道理。
  不过,现在人们似乎正在慢慢对故事失去了谦卑,特别是在精英主义的目光打量下,故事总是会被披上一件“陋俗”的外衣。最近,央视《百家讲坛》也在被一些专家说成是故事会,认为那种走勾栏、瓦肆、天桥、茶馆的讲故事路子,文化品位太低了。
  我也算是一个渐渐不喜欢《百家讲坛》的观众。不过,我从来都不认为,是讲故事的方式弄坏了这档节目,而是觉得,很多站到《百家讲坛》上的说书人,没有带来好的观念和价值。李大钊认为“历史观者,实为人生之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我和很多不喜欢于丹的人一样,觉得好好的儒学到她那里,就经常跑到犬儒那条道上了,弄丢了儒学反专制讲人性这些本质,我不相信,她能带给那些疯狂粉丝有益的人生观。
  如今的人们正在普遍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表达中,很多人都对情节和细节失去了耐心,看待历史和现实,也很快就跳到价值立场和是非判断这个层面了,故事也越来越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照亮很多人的未来人生。听故事的失去耐心,讲故事的手艺衰落,一个没有故事滋养人心的时代,很多观念就难以刻到人心深处,很多常识之道也都失去了传播途径。
  故事是什么?最直接简单的看法,也就是那些有情节有细节的过去之事。尽管人们经常会说历史故事,但是,研究历史的人却是很少把故事当历史,否则最多也就是“野史”。可是,历史由谁来说,才有事实真相,才是价值正当,这显然又是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书写历史的笔只是握在权力手中,谁又敢说,那些被民间讲述的故事,不是对历史一种重要的文化记忆呢?
  历史的确太过庞大,历史学让我们看到的,也多是“大历史”。历史既成事实,不需选择。只是,书写历史的笔尖又必须面临选择,这种选择,也是处处离不了一个“大”字:大事件,大框架,大价值,大道理。于是,“小事”不在历史, “人性”常被忽略,当历史并不充沛完整,传统的观念价值又怎能没有偏失?
  比如,写过《大历史不会萎缩》的黄仁宇,是把历史演变摁在一个总体坐标来观察其流向,认为历史是“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这种看历史的框架和枢纽,当然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我会常想,看历史,真的不能忽略那么多的偶然,不要轻视那些历史人物的冲动呀。否则的话,忽视个体细节感受体验,我们看到的历史,总还是有太多混沌与幽暗,那样的大历史也会萎缩。
  历史的记忆与判断,仅有历史学是不够的。故事,也是对大历史的一种文化记忆。用故事扩大视野,用故事体验情境,历史可以更加饱满,更加有血有肉,可以更好地摆脱现实对历史的束缚,让历史和现实重新拥有一个适合观看的距离,重新拥有一个呈现观念的角度。
  从这个意义讲,我不认为在勾栏、瓦肆、天桥、茶馆这些场所讲述的历史,情节就全不真实,价值就都不正当,品位就很没高度;倒是挤上《百家讲坛》这样国家文化平台的说书人,甚至一些被写进历史教科书的东西,有时却很可能偏离事实真相,有悖价值正当。
  那个常从特殊之处着笔写历史的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曾经这样询问:“究竟怎样一种价值观念,或者怎样一种文化,与历史的经验和共同的民族起源相互影响着,将中国人紧紧地维系在一起?”如今我们看待当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然需要到历史记忆中寻找那种与现实的共通性,通过对历史进行梳理与总结,为现实改革提供一些探索路径。
  这意味着,尽管关注“大历史”、“大事件”很有必要,但是,在一个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在人心重建成为现实命题的今天,书写历史的笔触,到底应该选择从哪个特别的切口进入,到底以怎样最有效的方式来呈现才能带给人们好的观念,传递照亮人心的价值,也在考验着对大历史进行文化记忆的水平。文化对历史的记忆需要静下来,需要慢下来,需要故事这样最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来真正认清很多比故事更为戏剧的历史。
  台湾作家杨照在《故事照亮未来》的自序里说,“如果我们稍有耐心、多点好奇,故事和‘观念’,真的可以照亮未来。这是我的信念。”我也认为,如果我们对故事多些谦卑,对讲故事多些策略,故事和“悬念”,真的可以照亮历史。这是我的信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05:26 , Processed in 0.0602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