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宗彪:名士要有吹鼓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3 20:4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赵宗彪:名士要有吹鼓手
  名士,每个时代都有。隐士,当然更多。但我们知道的隐士,都是伪隐士。真正的隐士,是最底层的民众,他们劳作于田野,伐木于山林,奔走于市井,战斗于沙场,他们是统计的数字,是当政者政绩的背景,是史学家眼中历史的底色,我们又何尝知道他们的姓名与事迹。所以,凡是我们知道的隐士,都不是真正的隐者,实际上是指没有当官的名士。
  做名士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样,学问要有一点。就历史而言,人以文传者居多,自己能写几行诗,填几首词,背几本书,分得清今文古文,当然是有名气的有利条件。三国中,孔融、祢衡、蔡邕、徐庶、庞统、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等,都是当时的名士,不但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有名气,在官场和民众间,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时的社会,没有报纸电视电台,纸张是有了,但印刷术尚未发明,抄书很累人,传播不易。要有名气,主要靠自己的诗文传播,靠声口相传。任何时代,社会风气都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上层有文化,尊崇文化,下层自然趋之若鹜(为改变风气而苛求于下层百姓,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转移视线,就是为了显示无知)。上层人物大都有点知识,当然容易为有文化者造势。没文化,相对就困难得多。
  第二样,财产要有一点。穷人的孩子要有成就,武化是一条路,即去当兵,只要不在战场上送命,有了战功,也可以有点成就,但没有知识,要升上更高层次也难。最好当然要有文化,要学习,以前没有九年义务教育,读书是长线投资,得自己化钱,家中没有几两闲散银子,就难。穷人的孩子,还没上起跑线,实际上就已输了。虽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但也是要束修(肉干)的,否则,孔圣人只能喝西北风。刘备的学问不如曹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家里太穷、没有接受系统教育之故。刘备的父亲死得早,小刘从小靠做鞋子、织草席过日子,幸好有一个叔父,常常接济他。到了十五岁,母亲才让他去游学,拜当时的大学者郑玄、卢植为师,同后来的军阀公孙瓒同过学。十五而志于学,虽同孔子同龄,但毕竟迟了点。这位草莽英雄,写得最好的,是他的遗嘱,其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两句,是将军百战终成佛后的肺腑之言。除此,他并无诗文传世,所以,刘备终归不是名士。孙权也不是。他不是家里穷,而是没兴趣读书,早早跟着哥哥打打杀杀闹革命去了。
  而孔融、杨修等辈,都是官宦子弟,家学渊源深,银钱也有一大把,从无衣食之虞,可以从小开始请名师读书,去游学,去交友,去出席各种社交派对。在这种条件下,只要这小子不特别笨,不特别懒,学点应付一般官场的知识,应该不成问题。曹操后来提到自己少年时的志向时曾说,他只想造一座别墅读读书,然后在秋冬时节,叫一伙人一起去打打猎。如果他是一个佃农或奴隶,哪怕是个没钱的自由民刘备,是不会有这等想法的。
  第三样,要有人宣传。巷子深了,酒再香也传不到大街上。这就需要有酒幌有广告、有吆喝、有宣传。要宣传,名人的品题最好,其次还要有一帮子老师、朋友的相互标榜、捧场。诸葛亮、庞统的大名,就靠司马徽、徐庶的宣扬传颂才得以使人望眼欲穿。特别是对诸葛亮,各类名士包括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无不交口称赞,使刘备未见其人而心向往之矣。因此,有名望人士的品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曹操刚出道时,就到处找人品评以推销自己。名士桥玄评小曹说:“天下将乱,非名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评价非常高。南阳名士何顒的评语是:“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的许劭,有知人之名,小曹特地登门求教,问他:“我这人怎么样?”许劭盯着小曹打量了半天,不说话。小曹急了,催道:“你直说吧!”许劭才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曹大喜。
  曹操的名气,由于这一系列名人的品评而大增。这种品评人物之风,后来更盛,到了魏晋时期,近乎成了一种制度。这是后话。不过,以三国中三个地区领导人刘曹孙三人的才华而论,小曹是当之无愧的名士。当时做官靠推荐,他因为家里有后台,所以二十岁就做了公务员,当了官,比起二十八岁才以白身投身革命参加工作的刘备来,出道早多了。他不但是诗人,写的诗,也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优秀的。号称万首诗作的乾隆佬儿,虽说数量多,但质量实在如烂稻草,根本不可与老曹同日而语。同时,老曹在军事上也成就卓著,不但多打胜仗,而且还对兵法很有研究,是货真价实的军事家。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名士,但名士而同时是实干家,并且又干得出色的,是凤毛与麟角了。
  魏国的两个小青年钟会和邓艾,都有不凡的志向。钟会喜欢读兵书,深明韬略。另一个是邓艾,这老兄不但爱读兵书,更喜实地布阵,所以每见高山大泽,总要窥度指划一番,给人讲解何处可屯兵,何处可积粮,何处可以设伏,而又口吃,所以常引人发笑。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却认为这两个人是不可多得的奇才,收罗自己门下参赞军机,为他们创造成名的条件。后来,正如司马懿所预料的那样,这两个人成了魏国的统帅,并且最后也由他们灭亡了蜀国。相对而言,位高权重之后的诸葛亮,在识人与用人上的水平,明显比不上他的老对手司马懿。诸葛亮用魏延而疑,信马谡而败,把毕生心血传授给了军事接班人的姜维,却不敌魏国的小将,把行政权柄交给杨仪,而杨仪却不得善终。这同他对人太求全责备有关。如果从中国大历史上看,秦汉时代和三国时代显得特别地人才辈出,并不是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人全面退化,如九斤老太所说的一代不如一代,而是后来的时代缺少了司马迁这样伟大的史学家,罗贯中这样的优秀文学家去表现他们。
  总体上说,因为教育的普及,从平均值上说,现代人比古代人要聪明和有知识。但从个体上说,几千年前最优秀的人物,是丝毫不会逊色于今天的天才的。以前总人口少,名士也少。现在仰仗于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的批量克隆复制,造就的名士越来越多,却是各领风骚三五月者多,能经得住历史的风吹雨打留得下来的,同样也少。这,有如大棚温室培植的瓜果,快则快矣,但口感和营养价值差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6:55 , Processed in 0.0711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