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惕“学前班”成幼儿成长绊脚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9 20: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警惕“学前班”成幼儿成长绊脚石 2013年05月19日  作者:尹建莉  
  编者按:近日,本报编辑收到了一位幼儿家长的邮件,反映他周围的很多家长让孩子不上大班,直接到机构上学前班的现象。他称自己很迷茫,不知如何选择。这引起了我们对幼儿学习的反思:幼儿为什么学习?幼儿为了谁学习?幼儿如何学习?忽略幼儿当下幸福的教育对幼儿的长远发展有哪些伤害?
  本期我们邀请教育专家剖析学前班违反幼儿学习规律的现象。帮助家长认清过早把孩子带入竞争,会使他们失去最可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会对孩子终身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和幼儿的学习应回归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回归幼儿的生活,顺应幼儿的天性,指向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李华 绘
  “提前学知识”违背教育规律
  学前班是正常学制教育中的“骨质增生”
  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学前班的来由,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它产生的原因,就会发现它在当下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学前班的产生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应急措施。
  学前班最早出现于80年代,当时由于城市学龄儿童人口迅速增长,而那时民办幼儿园很少,孩子的入园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采取了让小学办一些学前班来解决部分幼儿的学前教育——可见学前班的出现主要是出于学龄前儿童分流的需要,并不包含有教育学意义上的衔接需求。
  这些年我国经济繁荣,人口出生率降低,民办幼儿园大量出现,学前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可学前班却越来越名正言顺,仿佛是基于儿童学习需求的一个正常合理的设计,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近年来,为了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各级教育部门出台文件,禁止幼儿园开办学前班,但是学前班却改头换面,出现在各种商业机构中。学前班屡禁不止,“提前打基础”则是学前班传递给家长的一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观念。就我国当前“学前班”的整体情况来看,它不但不能依孩子们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让他们在智力、习惯、创造力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反而在这些方面形成阻碍。所以,学前班发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变成正常学制教育中的一个“骨质增生”。但这个多余的东西现在却被许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为这样的“多”总比“少”要好,这实在是个错误!
  担心“输在起跑线”可能会让孩子“输一辈子”
  学前班扼杀幼儿最珍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学前班,绝大多数是出于跟风和盲目。有些家长担心:周围的人都把孩子送进学前班,到上一年级时,拼音和100以内加减法就都学完了,要是我的孩子没上学前班,基础就不如别的孩子,就比别的孩子落后一步。
  现有的“学前班”,并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学前教育”,它基本上就是小学一年级的缩写本。虽然学前班的课程比一年级的少些,孩子玩耍时间多些,上学和放学时间也比一年级孩子自由些,但总体教育模式和教育价值取向却和一年级一样。
  从上课形式来说,孩子们每人有了一张自己的固定课桌,有了上下课,有了作业;从内容上看,学习的一般都是拼音、写字、英语单词、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老师总是要求孩子们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手放到背后,认真地听课,每天要孩子们在作业本上一遍遍地抄写生字和拼音,并给孩子打出成绩,甚至还要布置家庭作业。老师们的目标是把孩子驯得听话、识一些字,把作业写得整整齐齐的。这让老师们很有成就感,这些“成就”往往也被家长们认可。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学前班学了认字和写作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这些是“赢”吗?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事实却是孩子的双腿在起跑线上就被捆得开始发麻了。
  学前班那种死记硬背的、毫无创造性和发现乐趣的学习,即使放到小学高年级学生那里,也够僵硬的,更何况放到学前儿童身上。学前班有上课、有作业、有纪律,却没有智力活动。学前班教学让儿童付出的多半是一些畸形的、消极的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致命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20:10:42 | 只看该作者
“入学后成绩好”只是一时炫目的花炮  学前班迎合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
  这位家长提到“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学习成绩就是比没上过的强”是片面认识。有些小学教师在儿童教育上存在畸形而浅薄的价值判断,而学前班教学正是迎合了这样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拔苗助长地让孩子们在写作业、考试或守纪律方面早早地表现得“训练有素”,可这是“强”吗?
  且不说这“训练有素”里包含有多少反教育学行为,留下多少后患,单是孩子们表现出的“学业优势”也是短暂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不信可以到三四年级调查一下,孩子们学业上的差异和上没上过学前班并没有因果关系。
  如果儿童在学习中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些问题,体会不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只是反复咀嚼已熟知的东西,就会引起对知识的冷淡和轻蔑态度。经过“学前班”的儿童,他的课程知识稍高于一般儿童;那么学习中的新鲜感、发现的乐趣、克服困难的兴致就都没有了,他很容易在学习上变得轻浮,不会用功。家长们以为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一遍,孩子的基础就更扎实了,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再者,由于学前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式不恰当,特别容易在学习情感上对孩子形成消极影响,导致孩子厌学。“兴趣就是天才”,什么样的“聪明”或“提前起跑”能敌得过“兴趣”两个字呢?
  “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础”,孩子们将来表现在学习上的潜能和才智也来源于这两方面。科学良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小小的身体像颗核弹头一样储备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却是把孩子造成一只花炮,只能炫目一时。
  2008年初北京的一项媒体调查显示,在上不上学前班的问题上,只有18%的家长认为“没必要上”,而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上学前班——这个数字背后是巨大的利益空间。5年过去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仍然令人担忧。
  “好歹能学点东西”是对孩子游戏权利的漠视
  启蒙教育绝不等于提前学习
  儿童的启蒙教育确实非常重要,接受过良好启蒙教育的孩子,的确会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获得长久的益处。
  什么是启蒙教育?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游戏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中应该有技能训练、语言发展、想象力激发等一系列智慧启蒙功能。
  可当下学前班教学,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课桌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封闭性的学习内容束缚了儿童的想象,教学方式违反了儿童天性,无聊的作业消磨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它是一种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学习,它使儿童远离智慧训练,走到“智慧训练”的反面,是反智慧教育的行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学习”,不能称为“启蒙教育”。
  家长认为学前班“好歹能学点东西”,这种想法包含着当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个理念性的错误,就是蔑视儿童的玩耍权。把玩耍当作无价值的,认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认为“学知识”是有价值的,学总比不学好。持这种思想的家长不知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力成长不是在书桌前进行,而是在游戏中进行。
  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提出一个“最大胆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在儿童的早期学习上,“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他强调应该让儿童尽情地游戏玩耍,反对用课程学习挤占儿童的游戏时间。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发育的最佳时期是6岁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怎能让这黄金般的时间变成一段锈铁呢!哪怕是什么都不学的纯粹玩耍,也好过反儿童天性的“提前学习”。
  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成为人才,而不合适的“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变得平庸无才。反对“学前班”,实质上是反对不科学的、急功近利的学前教育。不让孩子上学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学前教育还给孩子。(尹建莉)
  读者来信
该不该让孩子上学前班
  中国教育报:
  我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位家长,我的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升入大班。最近和班里其他幼儿家长交流时发现,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不上大班,而是到机构上一年学前班,然后直接升入一年级。家长们的理由有很多——有的说学前班可以帮助孩子提前学知识;有的担心别的孩子都上,自己孩子不上,到了小学会跟不上;有的说幼儿园就是玩,到学前班好歹能学点东西;还有家长说,他和一年级新生家长交流过,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学习成绩比没上过的强……
  非常迷茫、焦虑,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我知道上学前班会增加孩子的负担,但又担心孩子入学后跟不上。或许我是否该采取折衷的办法——让孩子上半年大班,上半年学前班。我的困惑是很多家长的困惑,希望能得到帮助和解答。
一名北京幼儿家长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9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9:32 , Processed in 0.08482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