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专业网-〈教师之友网〉与地方课程建设/教材开发问题相关的栏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1 09:5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专业网

----教师之友网


地方课程建设/教材开发问题

相关的

栏目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0:01:47 | 只看该作者
也许是海内外华语网站中唯一的一个[教科书评论]专栏

http://xnjyw.5d6d.net/forum-201-1.html
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0:02:5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剖例

http://xnjyw.5d6d.net/forum-272-1.html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0:04:17 | 只看该作者
城市文化-地域文化研究

http://xnjyw.5d6d.net/forum-248-1.html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4:59:05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net/forum-173-1.html
孝感籍国画大家汤文选

http://xnjyw.5d6d.net/forum-174-1.html
云梦睡虎地秦简

http://xnjyw.5d6d.net/forum-180-1.html
孝感籍著名作家管用和

http://xnjyw.5d6d.net/forum-181-1.html
孝感籍儿童文学家徐焕云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09:39:38 | 只看该作者
试论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及定位
作者:河南周口师范学院 岳定权

一、概念解析



对地方课程的理解主要受制于对课程的理解和对地方的理解。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常取决于个体对知识和经验、工具性和内在性、学科和活动的认识和选取,不同的认识产生的课程理解也就不一样。我国传统的课程观多认为课程就是学科,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就认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在传统的课程理解中,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脱离的,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是不够的。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课程与生活脱离的现状,认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成性的,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而对“地方”的理解主要是对划分地方标准的理解。地方课程产生的外在形式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下移。但如果把“行政标准”作为划分“地方”的标准就会忽视文化标准对区域划分的意义。这一方面割裂了课程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也把教育活动的终极取向──人的发展,转向了社会的发展,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位”甚至“政治本位”。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地方课程定义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国家的课程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价值作为一个被广泛被使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价值的核心是一种特定的关系,即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一种满足关系。可以看出,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于主体需要的层次性和客体属性的多样性,价值也就呈现出多样性。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也就是指人按照需求对地方课程属性的选择。选择的不同也就体现了地方课程属性实现的差异。在众多的选择中,在以教育目的为参照物的前提下,形成了不同选择的不同功能。每一种选择在地方课程开发中的不同作用也就是本文所需要讨论的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二、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



1.地方课程开发的终极性价值──对人的全面提升



教育具有发展人和促进社会两大功能。从宏观层次来讲,两者在一定标准下可以达成统一。但就教育活动而言,其直接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教育直接的、永恒的追求。理想教育所追求的人的发展泛指“个人和文化的变化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形式”,是人的全面提升。依据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人的全面提升分为普遍性发展和地方性发展。普遍性发展是在国家课程中所要实现的所有学习者都能得到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学生共性部分的发展;而地方性发展则主要是指的人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情感、观念等的地方性特征,体现的是地方文化资源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国家课程所承认、追求却难以实现的。人的普遍性发展与地方性发展既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两者在共同构成教育终极价值追求──人的全面提升的同时,又在其发展的内容、载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新课程改革前,我国课程呈现单一性,课程体系片面追求学术化、专门化。学生只得到普遍性的发展,学校就像工厂,成千上万的复制着具有相同“质量”的产品。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过去对学生的“生产”,开始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人的全面提升是整个基础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而地方课程的产生“旨在解决我国高度统一的课程制度与各地社会和个体发展的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亦即完善国家课程在促进人的地方性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希望通过地方课程、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结合来促进人的普遍性发展和地方性发展的统一,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提升。因此,形成于学生地方生活的地方课程对促进个体地方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地方课程开发的基础性价值──地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



文化是个十分繁杂的概念,我们这里所指的文化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侧重于精神层面。那么地方文化则主要指由地方所生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与地方性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主要包括地方的历史传统、地理特征、风俗习惯、工艺美术等。这其中,独特性是地方文化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文化正面临着文化同质化趋势的冲击。“虽然(文化)全球化是当今社会的主导力量,但是地方文化同样重要。??地方文化的特征永远不可能消除,永远也不能绝对超越”。人们在融入文化全球化的同时也在考虑怎样保存自己的地方特色文化,扩展其发展的空间和彰显其价值。国家课程在促进地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中显得鞭长莫及,校本课程更多关注的是校本文化。只有地方课程对地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地方课程开发通过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筛选和整理促进地方文化的系统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地方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有相对适合与相对不适合的文化之分。而且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整体的地方优秀文化也可能被分割为碎片。地方课程在对地方文化进行选择和整理过程中,则能够依据地方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通过整合地方文化标准,对地方文化进行选择和整理,促进地方文化的良性发展。其次,地方课程开发为地方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途径。学校教育中的地方课程以其系统性、普遍性的特点成为地方文化传承的主要的有效的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教学,使年轻一代了解、接受、热爱和主动传播地方文化,让地方文化得以发展。最后,地方课程的开发促使地方文化创新。地方课程在选择、传承地方文化过程中本身就有创新功能,学生在学习自己文化的同时也在构建和自主地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地方课程在对地方文化进行选择、传承和创新时是融入,而不是强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地方文化的自主发展。



3.地方课程开发的实践性价值──地方社会的发展



地方社会的发展主要指地方政治、经济等的发展。在教育进入现代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在进行课程选择、组织和评价时,也把社会政治、经济作为其中的一个价值导向,课程也逐渐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地方政治、经济的发展可分为公共性发展和区域性发展。公共性发展依赖的是国家或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而区域性发展则主要来自于区域资源、人文环境等的开发和建设。在区域性发展中,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区域居民良好品质、性格、精神和气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建国以来,我国主要实行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这虽然对我国迅速使教育走上正轨并保证一定教育质量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统一的要求很难顾及到各地方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差异性,造成地方的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地方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国家课程对地方社会差异性的不足,对地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地方课程的开发对地方文化资源起着系统化的作用,通过系统化地方文化资源促进地方政治文明和经济发展。在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地方的历史名胜、特殊地理环境、传统风俗礼仪等进行筛选和整理,有利于形成地方特有的人文精神面貌,既可以内在地推动地方社会发展,又有利于借助外在的力量促进地方社会发展。其次,地方课程的开发通过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发展。地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总是通过地方人的培养来实现的,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包括知识、技术、思想观念等;二是具有理解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感和价值观。地方课程开发在这两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最后,地方课程开发对地方多元政治、经济的认可和追求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多元发展。



三、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综上所述,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主要有基础性价值、终极性价值和实践性价值。但三者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首先,地方课程开发的基础性价值是最基本的,是实现其他价值的基础和条件。从文化哲学上讲,人是文化的动物,贝塔朗菲就认为:“人所特有的,能将人和别的事物截然分开的独特行为就是在思想和语言中创造符号宇宙的能力。除了直接满足生物需要而外,人不是生活在事物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符号的世界中。”如果把符号还原为其所负载的文化系统,贝塔朗菲其实就认为,文化是区分人与其他动物的标准。可见,文化是人的内容,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条件。离开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人的地方性发展、地方社会的发展都将受到限制。其次,地方课程开发的终极性价值是绝对的,是最终的目标。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指向,在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无论的文化资源的选择、组织等,还是地方社会发展的实现,都要以人的发展作为中介和目的。最后,地方课程的实践性价值是现实的。一方面地方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适切性;另一方面,地方社会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促进着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建设。



这样一个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层次对于理解我国地方课程在国家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地方课程开发的目标以及地方课程开发的对象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为我国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依据。



(转载自:《教学与管理》,2007年6月2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13 , Processed in 0.0675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