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贵州:网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 15:3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按】5月28日下午3:20,北京大学教师教育中心利用jionnet视频会议系统,对贵州安顺市实验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开展实时公开课指导。参与学校还有黔西六中的语文教师,活动由蔡可博士策划,北京大学教师教育中心李文娟老师主持,笔者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2)——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北京大学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的身份与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锋老师组成专家组现场点评。贵州省安顺市实验学校的孙宏梅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这是一节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课。

缘聚网课



刘春文


5月21 日16:18:02 ,蔡可博士在QQ留言呼我:“下周二下午三点能参加一次我们的网络观课议课活动么?三点学校开始上课,我们网上看,看完之后执教老师反思,互动点评,估计四点半能结束.通过网络,有麦和摄像头即可,能参加么?”我回答:“没有摄像头,怎么办?”“我买一个给你快递过去就是,方便得很。”“我没有摄像头你直播给我,好吗?”“需要别人看见你。”这是第一次就此事所作的交流。22日,蔡博再次确认我能否参加,并问我摄像头邮寄的地址。23日 17:14:51,蔡博在Q给我留言:“摄像头已经下单,网上估计最多两三天吧。”并告诉我“参加网络的观看要装个软件稍麻烦
我让人发你操作办法。”并告诉我:“贵州安顺实验学校通过网络上课,上完课后执教教师反思然后点评,点评有你和汪锋老师,我在但不一定点评了。”

又是三人行,真是有缘。“在茫茫人海中,你我彼此相逢,不是早一步也不是晚一步。走在一起是缘份,一起在走是幸福。”去年暑假,笔者带老师去参加南师大的首届名师暑期作文培训并在会上作了“‘先写后教’初中微格作文训练”的交流发言,当天晚上的沙龙上,结识了才华横溢的蔡可博士,当时的他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责任编辑。此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参与撰写温儒敏教授主编的北大“国培”教师用书《课程改革百问》。寒假期间,与蔡可博士、汪锋老师,李岩责编一起研究2012年的全国中考试题,完成了“初中语文中考红黑榜”的撰写,发在《基础教育课程》2013.3,后被收录在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3.5.同年4月20日,我们相聚在北大,参加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语言教育研究”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交流会。5月28日,竟然再次相聚网络共讨语文。终于相信“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
5月24日,北京大学教师教育中心李文娟老师在QQ邮箱发了文件,详细地告知本次贵州示范校实时公开课的具体操作程序。我俩试着用耳麦对话,可是只有李老师的声音,却没有自己的声音,李老师通过声音及QQ帮助我寻找问题的症结。此时时间已是5:45,早已超过了下班时间,那天又适逢老公生日,于是急急赶回了家。
周一上午,摄像头还是没到,我急了,因为还没调试过。我怕万一路上耽搁,到时上课时间已到,我的摄像头却还没到,为保险起见,我去旁边鲁小借了一个摄像头,因为平时真没用摄像头的习惯,也就没有配置。可是事情就是这样,我中午借来了,快递也在2点多到了。于是就呼了李文娟老师,一起进入系统,将两个摄像头比较了一下效果,最后决定用快递来的。
解决了硬件问题,接着就是软件的配置,我如何评课呢?现场感如何寻找呢?幸好,贵州省安顺市实验学校的孙宏梅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这是一节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的综合成果展示课。“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实践”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文序列探究”刚好是我2004及2005年的两个市一等奖课题,其中一部分成果收录在自己的专著《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探微》中,而且关于“寻觅春天的踪迹”,自己也有一个教学设计被收录在《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八下,相对而言,对于主题及课例都很有感觉,但是课堂点评怎样切入呢?我还是苦苦纠结着,虽然只是网络点评,但压力不小于现场互动。周一与周二,我都捧着对方的简案,还有每小组展示的PPT,我假想着课堂推进的每个环节。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切入?我采取了几稿的评课预案,最后还是决定从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身的特点切入加以点评。
28日,原定于3:00的网课延迟到3:20,我与汪锋老师都提前进入了视频会议系统,熟悉了一下会议现场,学生显然也很兴奋,早就在那里一遍遍操练。3:20课准时开始,活动由李文娟老师主持,镜头集中聚焦在孩子们身上,其中还有一个镜头对着听课老师,很有课堂全景感。孩子们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成果。整堂课基本上是让给了孩子,教师只在开始与结束的时候出现。接着是教师互动,黔西六中的老师也参与讨论。接下来的环节则是我与汪锋老师的点评,在肯定的同时也指明了课堂的一些欠缺点。研讨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5:30。当时,我刚摘下耳麦,就接到了蔡博的电话,问我整个活动的感受及建议。
第一次参加远程网课互动点评,则是一种全新的感觉。至于课的成败,事后我用评课稿的形式发给了蔡博。这里记下的只是自己参加网课研讨的心路历程。
语文做媒,你我缘聚网络。

2013.5.30
.17: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1:30 , Processed in 0.1022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