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8 16:4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活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程振理
[内容提要]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活教育”思想仍然极具借鉴价值,汲取“活教育”思想精华,践行“活语文”教学思想,旨在确立“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定位,探索“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努力激活语文课堂形态,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绩效。
[关键词]
活教育,活语文,课堂教学,特征定位,实施策略
“活教育”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既吸取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了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在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活教育”仍然极具借鉴价值,汲取“活教育”思想精华,践行“活语文”课堂教学思想,旨在激活语文课堂形态,提升语文教学绩效。

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特征定位
“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征是一个“活”字,从课堂目标确立,到教学内容筛选,从教学流程设计,到师生角色呈现,从训练方法选取,到综合素质培养,在“活语文”的课堂,时时处处无不体现出一个“活”字。具体地说,“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自主性。教师、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教与学,这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基。课堂表现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积极建构新知,自动调控自我学习行为;教师富有激情,能全身心投入教学,自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一切教学行为服务于学生学习。
2.互动性。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之间的立体多元互动对话,是“活语文”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表现为课堂不再是教师“独角戏”、“教案剧”、“一言堂”,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文本之间、人与媒体之间有效对话的过程。学生手脑眼耳等多感官的“配合”能和听说读写思的有效“结合”。
3.生活化。这是“活语文”教学区别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指的是语文学习生活化、社会化。表现为教与学的活动引进生活、融入生活,甚至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4.个性化。即教师教学风格个性化和学生学习行为个性化。表现为教师针对班级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法、使用不同的教案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承认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这是“活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追求。
5.开放性。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能生动活泼地发展。表现为课堂上师生有精气神,教学氛围“有生气”“有活力”,形成一个充满情感、思维自由碰撞的教学场,师生置身其中,成为享受生命、享受求知乐趣的生命过程。这是“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二、“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形式从封闭控制性向自主开放性转变,追求“活教”。
我国传统教学的最大特点,也是我国教师的最明显教学特性,就是“控制”。活教育理论认为,“活教”首先应把生活的活水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以课外的涉猎催化课内所学,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教师方面看,“活教”表现为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对教法的灵活选用,依据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对生成高度重视,突出课堂的“语文味”。
例如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反对自由主义》时,采用了各种比赛的方法。同桌之间比赛、男女之间比赛、朗诵比赛、口答比赛、速度比赛、准确率比赛、发散思维比赛、逆向思维比赛……其中,学习字词一项比赛别开生面。
老师问:“《反对自由主义》中的六个成语,我们需要多少时间能全部掌握?”回答有15分钟、13分钟、10分钟,最少的6分钟。魏老师说:“那我们就试试到底需用多少时间。大家站着学,学会的坐下。”教师里一下子沸腾起来,朗诵的、默诵的、大声背的,各显神通。魏老师指表计时,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坐下。魏老师宣布:“学得最快的是A同学,只用了57秒,学得最慢的也只用了3分35秒,比预计的最快时间还提前了2分25秒。不过,凡事起码要对得起自己,刚才,有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同学?如果有,看有无勇气举手。”有三个同学举了手。大家报以善意的笑。魏老师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三个同学刚才完成任务时没有实事求是,不过,你们敢于亮丑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
这个教学环节,魏老师把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竞争机制灵活地引入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竞争手段的运用,对增强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在这个案例的最后,魏老师还表扬了那些勇于承认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贯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上的竞赛,又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进行了比赛,正是一节“活教”之课。
2.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式向合作探究式转变,追求“活学”。
活教育理论认为,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你要学生怎样做,就应当教学生怎样学。“活语文”倡导自主学习、分组学习、共同研讨、多元互动等,课堂教学体现自信好学、充满活力、自我管理与激发、共同学习、机智富有创见五种品质,切实追求由按“教”而“学”向主动“活学”转变。
例如李镇西老师教学《荷塘月色》的精彩开头
老师:“同学们,我想先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是把学生们给难住了。举手发言的学生只答出头两篇课文《荷塘月色》和《拿来主义》。最后才有一个学生补充:“还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杜鹃枝上杜鹃啼》。”
老师说:“老师提问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自学课文要有单元观念,因为课文是按单元编排的,而每一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学习重点。”
说到这里,李老师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请问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啊?”
教室里一片沉默,看来没有人能够回答。李老师正要公布问题答案,后排的贾志杰同学突然举手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非常正确!”李老师忍不住表扬道,随即又问他:“你怎么知道的?”
他回答:“在教材第5页上,编辑是有单元学习重点说明的。”
“好!”李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同用一本语文书,贾志杰同学就比大家会读书。”
同学们翻开书后,看到单元提示上赫然写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如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对语言的深层次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辨析、品味。”
这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就在于李老师强调了“活学”。从李老师上课开始别出心裁地提问,到“活教”学生单元式阅读的自学方法,无不体现着“教师为了不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目的,固然是读懂文章,但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和自学的方法,这是最宝贵的金钥匙。
3.教学意图从知识传授式向知用合一型转变,追求“活用”。
知识重在迁移。有知识不迁移、不会用,无异于没有知识,人也就成了拥有知识的“两脚书橱”。活教育理论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活教、活学、活用合一”。
例如严华银老师教学《一碗阳春面》,费时两个星期,共计十余课时,引导学生立足民族精神内涵的角度,认真细致阅读、反复点评交流,从文章的思想、主题、典型意义和价值,更从文学的技巧、艺术,特别是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的传神等方面,深入挖掘,缓缓而行,尤其是此后还跟进了一系列“活用”的阅读能力后续培养:
请用对话形式或用即将成婚的青年男女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讲述的方式改写小说,题为“2号桌的故事”;
请你联系现实,想象同样的家庭、同样的母亲带着孩子来到中国的饭店,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你从《一碗阳春面》中看到了日本民族的哪些精神特质,哪些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小结《一碗阳春面》的学习过程,结合本专题的其他课文,自选角度,举例阅读赏析一篇小说。……
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由对一篇经典课文的立体解读,到迁移式的“活用”训练,拓宽了课文的意境,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涵,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据严老师回忆,“通过那两个星期的学习,学生收获比学习20篇其他文章的收获可能要大得多。很多同学在日记中都记录了自己阅读该小说的体会,他们的体会之深刻,在一般的阅读中真的是很少有过的。”
4.训练方式从单一做题式向能力综合型转变,追求“活练”。
语文训练的目的本来是温故知新、锻炼能力、熟能生巧,现实课堂将练习异化为得分的手段,强调踩语言点、按规定的范式固化学生的思维,在这方面,无论高中初中的“僵化度”“僵硬度”都是一样的。特级教师唐江澎传授学生朗诵的方法给“活语文”训练一个启示,就是训练应该有情境、有生活、有体验、有自我。
例如同样是背诵,《沁园春?长沙》的作业形式具有创新意识,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或撰写书法,或激情朗诵,或化诗为文,凡能记诵皆可为也。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学生说、读、写、演,各展其能,不仅给学生以新奇感、兴奋感,更因扬长避短,满足学生认同需求,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教师让学生自己出题,从这一册中找出你最容易出错或你认为是重点的字词、成语、标点等,以命题互考的形式,同学之间互做评比。为了让学生克服文言文学习的枯燥,积累古代汉语基本知识,组织学生成立《古代汉语学习手册》编委会,将全班划分为几个编写组,分配相应的任务,查阅并参考工具书设计编写,形成初稿,交换审阅修订,各组推选代表交流汇报,最后汇集成册,在班级网页发布。④
这样的“活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语文与实践的关系,学生才会感受到语文喷射出的缤纷色彩,激荡起爱语文爱生活的热情。因为,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学生用情感领悟语文的同时,语文也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解读语文的同时,语文也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语文的同时,语文也同时雕琢着学生的心灵。这恰是“活语文”给我们师生带来的“活生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规划2009年重点课题B—a/2009/02/038“活语文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经典魅力解读》第22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②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经典魅力解读》第224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③严华银:《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第112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④于国贞:《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与集体备课案例研究》第157-15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

(本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1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7:18 , Processed in 0.1268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