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0 06:4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各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各不相同,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制度化教育形成之前,学校是独立的教育单位。但在制度化的教育形成之后,学校成了整个学校系统中的一分子。而随着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日益庞杂,单个的学校越来越没有了自我。庞杂的教育体系很难灵活变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则再次确定了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责任单位的地位,让每个学校都行动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实力,也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内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科目对他们来说,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写的。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fidelity)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照教学参考书指定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跪拜于教科书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他们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抗教师的(teacher-proof)课程集装箱(curriculumpackage)。他们可以站在学校这块基石上,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他学校的课程。
  3.让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所有级别的教育行政人员各自分别地对中央负责,他们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使得不同方面的人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他们不仅更容易了解对方,而且更渴望了解对方。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对我国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
  民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政府权力的下放,一是民间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没有政府权力的下放,也就没有参与的机会。没有参与的机会,也就难以形成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反之,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差又会导致政府不愿意也不敢放权。平时所说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所说明的实际上就是政府权力下放与民众参与意识和能力之间的一种消极互动。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我国过去的"升学教育"只注意到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当这些人毕业走向社会时,他们成了"失败者"。学校将大批"失败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由这些"失败者"来承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美国、英国的很多学校都有一种补救性课程,这类课程就是为满足学习尚未达标的学生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的。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
  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批私立或民办的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校本开发的。例如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就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学校,学校的课程都是围绕外国语学校的特殊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这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为公立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对公立中小学提出了挑战,他们在逐步占领教育的市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投资的概念以被多数家长所接受。家长择校一方面受高考驱动,另一方面也在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在城市和发达的乡村,如今受教育但更要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公立学校如果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很容易失去"市场的份额"。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特别有利于公立学校提高其教育品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逐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已经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得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6.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过去,我们总是批判我国的学校"千校一面",而如今,只要去一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看看,我们便会感叹那里的"绝"和"独"。如"和田十二创造技法"、大同中学的"知识论"课程、华东模范中学的"双通道"办学模式级课程设计、华东师大附一中的"跨学科系列学习主题"的设计、北京北方交大二附中的"环保课程"、北京十一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等等。
  7.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时的学校不得不主动地与大学建立联系。这十分有助于促进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另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借鉴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过去,学校代表参加会议,其任务多数是各自领"旨",回去传达、执行,校与校之间没有沟通。如今,许多学校则是带着各自的"特产"向大会展示,让大家分享。校本课程开发无疑会促进校与校之间的横向沟通。
  摘自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9:00 , Processed in 0.11235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