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教育也讲究文化性格 2011年03月23日 作者:郭凤鸣 来源:光明日报 郭凤鸣
当前,英语教育极大的工具性与功利性已越来越支配中国的英语教育观念与实践,使得英语教育的人文价值处于危机之中,其文化意义与人文精神逐渐被遗忘,从而失去了自身应有的独立性与尊严。
英语教育过于突出技能训练
综观我国英语教育现状,由于各种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导向以及“英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的定位,使得师生往往专注于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和学,专注于听说读写译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淡化了包括中华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外文化教育,忽视了深层次的中外文化熏陶,对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思想与情感态度等人文性的内涵重视不足,或者说不知该如何重视。实际上,这种桥梁功能只是英语教育的表层功能,属于技术理性上的“技”层面;而英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人文理性上的“道”层面。英语教育应该兼具工具理性与人文精神。英语技能的训练作为一定文化条件下的必须活动,是基于社会的现实性和社会的各种制约,即学生要么升学要么就业,最终需要被社会认同,然后获取某种程度上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要。英语技能的训练尽管有其必要性,但其行为活动本身不等同于文化成人的目的,必须在这个过程中负载使学生成“人”的意义,要关注学生的技能训练的生命存在及其优化,不断扩展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工具理性是人文精神的一个层面,只有从英语教育的人文精神高度来看,我们对如何利用和掌握其工具性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同时,英语教育的人文精神又不能独立于它的工具理性而存在,因为英语教育中的人文性内容的传递和表达只有与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相结合,借助于语言理论这个平台,在听说读写译等工具性教育中增添富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人文性的内涵教育,英语教育过程才是完整的与统一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