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之光书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1 13:4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州人文符号:城市之光书店 2009-08-26

http://www.douban.com/note/42937581/
中午出门,按照豆瓣上的城市之光小组的索引,打车到了桃源路,意在专程拜访一下郑州这个城市难得的人文符号之一--城市之光书店。

从花园路南下转金水路上到大学北路上,再向西绕上一条林荫小街,那便是桃源路了。城市之光,按照我抄下来地址,应该就在这条路上。而且应该是在郑大的南校门附近。

出租车司机并没有听说过什么城市之光,边走边看,不觉到了桃源街尽头。居然没有……
结账下车,街道上迎面来的两个学生模样的情侣,问及城市之光,答不曾听说。心下暗忖应该不会记错呀!无奈向东返回走,到一杂货铺买了瓶水,再问店主,答曰,不知道什么城市之光。
天哪……

循着街道向东走,自信绝没有记错,应该就在附近。iPOD里放着《秘密》的中文版,边走边想,应该是这里,应该是这里。大约返回约150米左右,哈!
城市之光赫然就在那个郑大南校门边上!在这样一条并不显任何文化气息的小街里,旁边就是一些杂货铺,加之门牌并不大,不小心在车上一定会错过。




原来,是被豆瓣城市之光小组的管理员小开(http://www.douban.com/people/1542136/)的相册里那些眩目的图片所误导了。




门口并不开阔,二楼的窗户则是明亮大气,猜书店主体应该在二楼才对。
站在街对面拍了两张大门的相片,然后推门而入。里面前台里坐着一位先生。见我的神色不象老顾客,颔了一下头,意思是你请自便。
我礼物的问询了一下,然后自我介绍:外地人,慕名而访。不知道可不可以在店内拍拍相片。男士回答,可以的。
呵呵,看来书店都有一贯的OPEN作风。

书店往往是一种坚守。尤其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记得昨天曾给同样作为民营书店创办人西西弗高姐发短信问:你知道郑州有没有什么知名的民营书店吗?答曰:不知道,貌视也没有。
来郑州二三天的日子里,对于郑州这座中原城市,看到的更多的贸易与商业发达,面对休息文化的尚且缺失。更不用说的,到底觉得它更没有做到去承载几千年华厦文明的人文气息的那种遗憾。
城市之光,给到我的,是一份意外与期待。

题外话打住。
在前台这位先生肯定下,我开始拿着并不擅长拍摄的DV当相机用,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与视角,拍下这座我三天以来在郑州找到的、最有亲切感的地方。




回头张望进来的前台与门厅,放着一些装饰与口袋唱片。





上二楼的楼梯左边,是一道侧门,正好在前台背后的区域,是书店配套的咖啡厅“咖啡工坊”,里面挂着幕布,应该是可以做沙龙与讲座的地方。




楼梯边上,展示着一个系列的克里希那穆提著作与胡因梦的身心灵译著。由此,我想这家书店的主导人,应该是一个这个领域的关注者了。




楼梯转角处大大的一张胡因梦女士郑州签售与讲座的宣传海报。更印证了我的想法。
我有种感觉,这是一家小众口味的,偏重于身心灵整合,以及人文自由思想的书店。这家书店的主人,或者应该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与修行者。
他,正按照着他自己的爱好,倾注于这家书店的建设。

答案是什么呢?
有缘份或者会知道吧。








二楼转到收银台,一个小妹文静静地坐在那里。
放眼四望,发现布置构架很是疏朗,并不显得书多为患。书店里并不多人,加我也就四五个人。足见这是一个清雅之地。



几乎每一个展台、书架,放的书都并不太多,且不雷同事。同样的书,最多三五本放置着。
那么,这样一家书店,它的营销模式与定位,盈利模型是什么?在观摩架上的书的同时,在拍拍书店内景的同时,职业的思维又开始作怪了。



呵呵,转到前台,突然发现侧墙边上的会员制说明。不用说,这便是书店经营模式的核心了。
除了可以办不同等级的卡(VIP卡,享受市内免费送书等VIP服务、储值型金卡7.8折、储值型银卡8.5折、折扣卡8.5折、会费型金卡7.8折、会费型银卡8.5折),这里的书还可以租借。
这个理念,似乎把这个书店拉向了不仅仅是卖书,还是一家别致的图书馆的理念,大有和西西弗定位的“城市书房”异曲同工之处。
单纯从会员的意义上讲,城市之光的会员制营销应该趋于成熟,而从品牌与服务角度来看,西西弗则在构建相关的社会效应与服务理念上更趋于成熟罢。

问及店员,豆瓣上的小开是谁,她说是他们老板。那便是书店的主人了。可惜不在,要不然有机会可以交流交流。

遗憾之余,打住这些陈腐而奸商的思考念头,我还是看看能不能淘到我要的书!呵呵……
思维收回,我开始找寻我自己喜欢的东西!
也找寻这个书店主人心意中的东西!

永玉六书




胡适之专柜



哈哈,自由主义与胡适之。

梁漱溟与徐复观



梁漱溟与徐复观,传统文化的思考

殷海光、徐友渔、朱学勤、顾准



殷海光、徐友渔、朱学勤、顾准……好吧,又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美国



关于美国的建国与宪政

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自由主义、美国



这些精致的主题摆放……






临窗的阳光明媚






左小诅咒居然躺在会员区的墙上……



会员区,以及昆德拉……

玩味体验完整个书店的结构与布局,我开始把我发现的一些书找了出来。
比如《殷海光学记》、比如《储安平与<观察>》、比如甘阳的《将错就错》、比如徐友渔的《自由地言说》、朱学勤的《书斋的革命》,最有意思的是,发现了《牛犊顶橡树:索尔仁尼琴自传》,以及一本沈卫威著的《无地自由--胡适传》。

这些书基本上是几年前的老版本,而放在架上,性价比极高!当然得照单全收。一不小心,选了11本,差不多有三百多的码洋。这就不得不考虑办个会员卡的问题了。
仔细地问到收银台服务生会员政策,原来,就算是一般顾客,也是九折买书的。如果办会员,则折扣更低一些,遂决定办一个7.8折储值卡会员。这样,这三百多,就只需要二百多了。

和服务生算完账,她建议我到楼下前台去打包,以方便携带。以我的感觉,对于我这样一下子买十来本书的人,算是他们店里今天最重要的客户之一了。
这时才看看时间,两小时过去了。

对于城市之光而言,对于我而言,这都是一次淘书者的胜利吧。
这些前几年的版本的书,说实话,已经不多见了。而这些书能精心归类地放置于这家书店的架上,充分代表着书店主人的心思与心血。
这足以让我油然生出敬意!
我想,爱书者,到城市之光,应该会心存一份感激与知遇之情的。



最后离开书店时,我再次仔细看了看楼下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原来,书店有有寄卖小礼物与设计作品。

而咖啡店内,清静无人,只一小女生在那看书。问及前台,咖啡店有没有无线宽带,答曰没有。看来,这里象我这样依赖于网络生存的人,是没法坐了。



这是书店门边上挂着一个书店设计者的说明,仿佛,象这家店的签名档。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3:50:30 | 只看该作者
书店,城市的一个梦
城市之光书店创办人
城市之光书店内景
城市之光书店沙龙
城市之光书店内景
1999年,三联书店出版一本名为《书店风景》的书,作者钟芳玲,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教书与写书作为工作与志趣的爱书女士,一年约1/3的时间在国外旅行,她通过《书店风景》带领和她一样的同好走进世界上各种类型的书店。
2010年,一个叫西海固的爱书人,效仿《书店风景》将国内20家文化地标书店汇集成了《书店之美》。其中,有一家郑州的书店也荣列其中,这就是位于桃源路的城市之光。
自2006年3月18日城市之光诞生之日起,它就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它的店面设计入围了当年亚太地区室内设计大赛商业类前十名。书店的创办人张小开说,关于书店这个梦,他很多年前就开始做了。
晚报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4年多来,城市之光会员已4000余名,正是这些人组成了这个文化空间的主体,它的来源涵盖了来自各个阶层的人员,文化层次也极具多样性,年龄层次也各不相同。
和很多有人文情结的人一样,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单占生对这家年轻的书店赞赏有加。2007年7月,单占生在友人推介下,第一次与城市之光邂逅,目睹了一帮文艺青年在一块不足50平方米的场地上,在一把吉他的伴奏声中,排演《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虽然指导者“对小剧场非常外行”、“简直就是瞎子摸象”,但他还是被触动了,“激动与感伤从心底并肩走出来”。为此,他写了一篇《在城市之光感受青春》,放在他的新浪博客上。
单占生认为,郑州作为一个崛起于中原的新兴城市,埋藏着厚重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缺少一种富有锐气的新文化的滋养。所以,当他遭遇青春活力的城市之光,似乎感受到了“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的文化春潮”。
“好的书店还应该给人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所以我们创办了立足本土、长期沟通的沙龙。沙龙区别于学术讲座,它是互动的。”
城市之光书店先后举办了100多场各种文化活动,从城市文化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之光书店正扮演了城市文化空间这样一个角色,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卖书的书店。
如此复杂的社会构成、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为什么会聚集在这么一家书店呢?书、电影、音乐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我这些年所有的好东西都在这里了,收藏的书、碟片,还有画。”小开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说,“家里除了床和一点书,几乎都空了。”
书、电影、音乐是小开多年的挚爱,正是由于对这些东西的痴迷,让和他同好的人走到了一起。城市之光书店对会员提供书、电影和音乐的借阅和视听功能,并通过这些书、电影、音乐来开展会员之间的交流活动,为会员提供交流平台。
活动作为城市之光的组成部分,赋予了书店一种更深刻的时间和生活概念。它记录了几年的时间内,城市之光会员的话语、行动以及成长。这些由一段段的时间组成,是城市里的一群人的生活轨迹,是一个人的一段时间的成长轨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城市之光书店的沙龙活动才有了作为书店之外的意义。
所以,城市之光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它还是一个活动场所,是一家电影院,一个音乐厅,一个很多人聚会的地方,它是一个复合体,它还贩卖一种除书以外的更多的东西,一种生活方式或者一种精神需求,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三要素人、活动、场所在城市之光书店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那感觉是不一样的!”这是会员们的心声,他们,无一例外,都在这里找到了与自己精神气质相吻合的东西,产生了共鸣。
作为场所的城市之光从空间上来说,首先是一家书店,既然是书店,书肯定是主体。
“从创办之初,我就不想把他弄成纯学术书店。”1990年就进入图书业的小开,在一家学术书店工作了10年,“我希望我的书店是一个有品质的书店。什么是有品质的书店呢?比如哲学,经典的著作一定要有,当代前沿思想家的著作也要有,但研究性的书籍我会过滤掉,比如我这里会有黑格尔的《美学》,但不会有那些深入研究黑格尔以及这部著作的书。”
“一本好书不被人认识并不是没价值,但你去一般的书店或市场上买书,没有人告诉你这本书的价值在哪里,因为连卖书的人也没有读过。”小开说,把一本好书推荐给别人并得到对方的喜爱,他会有一种强烈的快感,所以,他总是乐此不疲。近日,他在网上发帖,本来是想推荐100本书的,可是后来删来删去,删到200来本的时候,实在删不下去了。
“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愿意到书店来的人,一般都是在精神上有嗜好的,而通过各种文艺元素,把这些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并设法让他们时常出没其中,习惯在这个平台上交流,这也是城市之光的追求。”
好的书店应该主动去激发人们的阅读
书店,是他们的精神归宿
书店,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同卓别林的电影《城市之光》一样,我们在这个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流浪,寻找爱情,寻找梦想,生活中却充满了浮躁、不安和紧张,这些情绪如同梦魇与每一个城市人紧紧相随。在一个阴郁的下午,放下心情,喝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这世界的纷扰仿佛也变得遥远了。书店,是城市的一个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提供阅读、聆听与交流,在精神层面它承载着与另一个世界的出口。作为垮掉的一代的发源地美国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代表着自由、前卫的生活理念,我们的城市之光书店正是源于这样一种梦想。与城市之光的相遇,就好像与一种生活方式的相遇。”
说起当初书店的起因,小开有些自嘲地笑了笑,“现在‘生活方式’已经是一个相当滥俗的词了,不管什么,都要冠以‘生活方式’的名头,但我也确实没有更合适的词来替代它”。
问起城市之光入围国内20家文化地标书店的感受,小开说,其实一直以来,他都很感谢社会各界给予城市之光的支持和帮助,所谓“地标书店”是指在一个城市里极具知名度的书店,连一般旅游书也不得不介绍的,观光客多半要一道参观的,虽然城市之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但显然,前面的路还是很漫长的。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其发展不仅仅是物质的,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精神文化积累的过程。在城市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这种一代一代延续的城市文化通过物质的承载体(如建筑、街道、广场等)而保存下来,从而形成了整个城市的灵魂。正如我们在谈论一个城市的时候,不仅会谈到它的外在特征,还会谈到在城市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社会氛围以及居民的感受,两者的密切关系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正是这些城市文化空间的存在导致了每个城市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征。
万圣书园和它的醒客咖啡正在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空间,而先锋书店则因其简洁独特的空间设计和执著的文化梦想成为南京的文化地标。
“书店并不是买书卖出那么简单,我觉得一个好的书店应该是人们审美阅读审美生活的引领者。书是人类最好的伙伴,可很多好的书不被人所知,书店就担负着这样的职能。”
创意生活馆让生活更加有趣
几个月前,位于一楼的让无数会员倍感亲切的“咖啡时光”被“创意生活馆”给取代了。咖啡时光被搬到了二楼。
“我希望城市之光具备审美和休闲的双重功能。不仅审美阅读,还要审美生活。创意生活馆的想法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实施。主题是民俗、异域风情。里面有我们旅行带回来的,也有我们自己手工制作的。有的会员很喜欢,也有人说,像个杂货铺。这说明方向是对的,但在具体的陈列上还有欠缺,有些零乱。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并不想把城市之光当成理想或者事业来经营,只是希望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儿,让生活多一些趣味。”小开说,他对郑州城市之光的定位是时尚、先锋。正如同“城市之光”这个店名,他希望书店能“大众而不俗气”,不走传统书店之路。
基于这种设想,小开和从事设计工作的朋友“泡”出了城市之光独具一格的设计。喜欢黑、灰、蓝、白的小开认为,以冷色调为主的书店,会显得比较安静,能隔绝外界喧嚣,遂向设计师提出了“采用冷色调,但不能太冷和太硬”的模糊要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后,城市之光宛如一间漂亮的创意工作坊。据说设计师对其设计也颇为满意,携城市之光的设计方案参加“2006年亚太地区室内设计双年大奖赛”,成功入围商业空间设计奖前10名。独特的设计使得不少人尚未亲身体验郑州城市之光,就已熟知其黑、红、灰、白的色调搭配和渐次宽敞的楼梯设计。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13:51:2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2:05 , Processed in 0.0717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