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在考什么样的写作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7 15:5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考在考什么样的写作能力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巡视
唐建新
    高考承载着社会太多的期盼与背负着太重的历史包袱,因此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写作试题,每年从高考语文一结束的中午开始,全国各地的高考写作试题的模样都还不清晰,题目内容都还不能够准确把握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批评以及高考作文的仿写征集乃至于电视网络的名人名家的访谈就铺天盖地连篇累牍而来,以至于在偌大的中国,形成了一种全世界少有的话语喧腾自说自话,却又难以形成共识形成写作改革助推力的新闻景观,其结果是对来年高考写作试题的命制有所建设或者制约的意见,仍然是我行我素依然固我,高考写作能力的考查就在这在极其缓慢的道路上微乎其微地凭借着命题组的情绪进行着可改可不改愿改与不愿改的一丝丝改进。尤其是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家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开始观念调整以及2010年北大语文研究所召开的高考作文问题研究的会议之后,高考写作试题才开始有了些积极的变化。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一共18套,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3套,各地方自行命制的15套,通过对着18套写作试题的阅读,不难看出2013年全国的高考在考察考生三大类的写作能力。
    一 代圣立言演绎名句的能力
    我国的超稳态的农业文明时期形成的专权意识,皇权思想,以及学苏联老大哥的计划经济,使得我们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科举制度的写作考查方式,即“代圣人立言”,要求考生对先贤古圣的思想进行演绎与阐发,看对这些深刻的以及形成共识的一些名言警句理解到何种程度。并且把这种能力看作是语文学习结果的全部表现,就是进入21世纪十多年的今天,仍然在重复使用着这样的写作考查观念,以此检验学生的思想水平与表达能力。
    如今年天津的写作试题,考的就是《论语》中的“学而知之”,尽管做了一丝变通,不得写作“学而知之”,而是改变一个“学”字写成“    而知之”,但是,其思维类型写作架构师确定不移的。又如福建的写作试题,根据顾城的《忧天》“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浙江的三段名人名言“失去孩提王国那是真正的沉沦”,再如湖北的古诗云及结论“上善若水任方圆”,四川的“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这些写作试题考查的最大特点,就是主题预设,一般情况下是不容许质疑的,要质疑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已经是获得社会共识的仿佛是公理一般的观点了,作为考生,不需要再去有其他的想法,就是将这些思想进行具体的演绎,用一些自己积累的论据加以证明即可。
    二 正反思辨自圆其说的能力
    高考写作能力考查的第二种类型是做智力体操,要求考生对设定的命题或者论域,对一些观点对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思考,虽然没有固定的的结论和一定的思维要求,但是,考查在该命题上的正反两方面均能够自圆其说的能力,或者说是对自己无论是正还是反,都能够说粗话负责任的话来。与第一种写作试题相比较,这一种考查没有命题者明确的赞成或反对的暗示,在两个方面进行辩证思考,均称为可以认可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定于一尊的主题先行论,鼓励着考生进行有限的质疑辩难的正反思考。
    譬如今年上海的试题,“生活中大家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要求考生在自己认为重要和世界上更加重要的事情中进行思考,进行大我与小我关系的辩证思考,虽然按照过去的思维方式,要求牺牲小我融入大我且为大我献身,但是,社会发到到今天,这二者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对立的矛盾的单一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零和关系。再看安徽的试题,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对梦想事物的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这样的两个问,都是从纯思辨的角度进行智力操练,在认识论范围内做出自圆其说的陈述与简单的逻辑分析。辽宁的试题更加具有两难辩驳的特点,其试题为沙子与珍珠,容易出人头地与不容易出人头地,最后又回到自己痛苦的初衷,“沙子一定要变成珍珠,才能得到人的承认与尊重吗?”显然,比前面的试题更加明确了思考的对象与结论,赞成沙子还是珍珠都是无所谓的,所要强调的就是考查自圆其说的能力。
    三  感悟生活洞悉事理的能力
    全国卷的三道作文试题虽然根据考生实际在难度设置上有明显的区分,课标卷1针对的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一些,而课标卷2及大纲卷,则相对欠缺一些,但是,这三道试题都带头从生活出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查。如课标卷1的切割宝石中的经验与勇气,课标卷2的同学关系的调查问卷,大纲卷关于还不还手机的问题,都基本上来源于生活。都比较现实地考查了学生对生活故事生活现象的感悟洞悉能力。广东卷关于捐助的事情,在近二三十年中已经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怎么去面对认识以及运作,的确早已经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至今难以有唯一的共识。北京有关爱迪生来到今天对手机可能做出的感叹,山东关于给名人名著挑错,江西有关中学生对奥数文学及作文的爱憎态度,重庆关于大豆变豆腐的生活进化,湖南关于激发奋斗激情与守住宁静内心的选择,江苏关于探险者与洞穴蝴蝶的偶遇故事,等等,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展示出了中学生的生活图景与思考触角,很多试题都来自于新闻或新闻的改编以及对生活及社会现象的概括,出示这些原生态的或者是人造的生活场景个例,考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以及透过生活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近几年告别寓言童话卷起舌头述说试题与考生打哑谜的之后的一种明显进步。
    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兴起的新材料作文潮,是恢复高考以来在考试方式上的一种艰苦探索的共识,八十年代年年变化的命题考查形式,九十年代的材料作文为主,本世纪以来话题作文成为主流,都极有积极意义又有明显的考查缺陷。从去年开始大规模实行的新材料作文,虽然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高考写作命题的考查形式,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仍然会继续大规模地适应着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新材料作文的“三自五不”考试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高中语文新课标以及高考特定场景下的考试需求:“三自(角度、立意、标题)”是对以考生为敌的传统观念的反动,以人为本,给了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五不(文体、范围、篇幅、套作、抄袭)”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特定要求,当然,如果对文体表述为自定,则可以说是“四自四不”。从这点来看,当我们已经有立意或者说有预设的立意。有指定的角度之后,写作能力考查的主要共识及基本要求则成为了一句空话。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高考写作试题命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严重不足,一些省市写作命题组多年以来仍然怀抱与考生为敌的就有观念,在远离学生生活空间精神世界的地方兜圈子,站在狭隘的文学人的憋曲空间孤芳自赏地继续着自恋,不关注社会的变化,不注意时代的发展,不了解学生生长空间的巨变,不知道高考考试性质的演变,在作文命题的宏观思想上没有大的进化,仍然一厢情愿地在象牙塔里脱离学生实际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其试题的指向自然是缺少活脱脱的生活滋味与时代气息。思考与感悟的疏懒,人员流动更换的僵硬,值得一些省市的写作试题度娘来一直处于悬浮甚至陈旧的状态。
    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做备考教学的时候,主要应该围绕这三种写作能力进行,另一方面,我们更加期待着全国的高考写作试题的命制,逐步告别第一类演绎名言能力的考查,压缩第二类远离生活的智力体操的思辨操练的能力考查,加大第三类即感悟生活洞悉事理能力的考查,让青年学生的写作在关注社会介入生活感悟事理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与提升。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7 15:58:06 | 只看该作者
2013法国高考作文题新鲜出炉:
“我们欠国家什么?”
一年又一年,又到了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由于作为大学录取依据,所以性质上有点类似中国的高考)的日子。

按照惯例,法国高考的第一天上午(法国时间早8点到中午12点)是作文——哲学作文,而且66.5万考生不论你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跑不了。和中国一样,法国的作文题马上就成为媒体和网民热议的焦点,以下就是刚刚出炉的2013版法国中学毕业会考作文题(译文仅供参考)——

文科(série littéraire),以下3题,任选其一:

——语言是否是工具(le langage est-il un outil?

——科学是否只是在确认事实(La science se limite-t-elle
à
constater les faits?

——
评述笛卡尔在1645年与伊丽莎白公主通信中的一段论述。

经济社会科(série
économique et sociale)
,以下3题,任选其一:

——
我们欠国家什么(Que devons-nous
à
l'Etat ?

——
我们是否在弄不懂的时候才需要去解读(Interprète-t-on
à
défaut de conna?tre?

——
评述中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安瑟伦在《论上帝的预知、预见、恩典同自由意志的和谐》一段论述.

理科(série scientifique),以下3题,任选其一:

——工作是否能够使人自我发现?("Le travail permet-il de prendre conscience de soi?"

——人们能否凭道德行事非而不受政治倾向影响?("Peut-on agir moralement sans s'intéresser
à
la politique?"

——评述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在《思维与虚无》(La pensée et le néant)中的一段论述。


法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执着地学哲学考哲学,连英国人都觉得不解。在这次法国高考的前几天,英国BBC驻巴黎记者Hugh Schofield还专门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Why does France insist school pupils master philosophy?

BBC中文网的译文转载如下——

法国学生谁也躲不过“烤”哲学

法国“高考”就要到了。哲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和高考的“皇冠科目”。有人戏言,“烤”哲学似乎成了法国的成人礼。BBC常驻法国的记者斯科菲尔德反思,法国为什么如此推崇中学哲学教育。培养思考能力?打造开明公民?学多了哲学有没有副作用?

站在女儿身后看她复习功课,我真是满怀钦佩。令人心惊肉跳的哲学考试就要到了,17岁的女儿在做最后一搏。

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感谢上帝,我不用忍受这等折磨!

你能想象吗?6月的一天早晨,你要用四个小时的时间,写一篇冗长、但必须连贯的论文。

命题包括什么呢?我给你举几个例子:要和平还是要真理?没有暴力、能有权力吗?事实相悖、你还能是正确的吗?

也许,你想选答B卷?考生要围绕指定的文章节选发表看法。比如,一段斯宾诺莎1670年的神学政治论;不喜欢?塞涅卡的利他主义怎么样?

女儿选考的是法国人所说的文科的最高证书Bac。当然了,还有其他一些更偏重理科的选择。但是,不管文理,都包括哲学。不过,选读文学Bac,哲学是“王”。

这就意味着,每星期必须上八个小时的哲学课,考完试算总分的时候,哲学占的比重最大。

这还意味着,你必须学会一大堆法国人所说的“观念”或者“主题”。我再从女儿的书中给你挑几个例子:意识、他者、艺术、存在与时间、物质与精神、社会、法律、责任、幸福。需要参考的作家包括柏拉图、奥卡姆的威廉、康德、黑格尔、叔本华、海德格尔、萨特。

为什么法国这么重视哲学教育?

其他国家毕业考试可能包括思维的历史、宗教史等等,但是,法国人说的很清楚,他们要考的与此有别。

学哲学的目的不是要懂得人类思维的历史,而是要跳入人类思维状况的长河。研习康德、斯宾诺塞曾经说过的话,目的并不是要单纯地读懂他们的论点论据,而是要利用他们的论点论据。

1809年,拿破仑推出Bac。有史以来第一次,考试的科目之一就是哲学(不过那时候是口试,用的是拉丁语,只有31个男学生参加)。

要求研习哲学的出发点本身也非常哲学。

在新创立的共和国,打造模范公民非常重要。大作家、思想家孟德斯鸠本人就曾说过,共和国必须具有“美德”,而美德包括每个人发挥自由形成的判断力的能力。

所以,从理论上讲,教授哲学的目的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完成对年轻人的全面教育、允许他们去思索。

懂得有关个人与社会、上帝与原因、善良与邪恶等等这些普世观点,有助于摆脱眼下看似很紧迫的那些思潮的束缚。我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政府、媒体、时尚、政治正确等等等等强加给我们的那些观点。

你不禁会想,这是多好的一个主意啊!这不才是我们所说的文明吗?

是吗?说不定,这也是法国特色之一:理论很好,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现实却与预期有差异?

因为,这种以思想为基础的社会构思、将思想提升到如此高度,后果之一是,人们可能真的开始相信这些思想,然后就可能认为,需要为这些思想而战、甚至为这些思想而死、而杀。然后又该怎么办?

几天前,一个法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外开枪自杀。多米尼克·文纳是哲学家、极右派作家。他死前发表的最后一篇博文引述海德格尔说,人生最后一个瞬间和一生同等重要。

按理,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沉溺于对自己思想之爱吞枪自尽。多么法国啊!

但是,这只是病态。

返回来再说我们家。女儿开始学哲学以来的变化令我敬畏。一年前,她不知所措,哲学的深奥、抽象令她恐慌害怕。现在,女儿不仅仅非常放松、而且满怀热情。

一个思维的世界真的向她敞开了大门。

那么,欲求不可能真的很荒谬?你能肯定自己是正确的吗?艺术是真实的吗?

看来,我还是得去请教女儿。


来源:东方文化西方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19:15 , Processed in 0.0817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