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网络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新模式
长沙市第二十中学 钟武伟(410013)
一、模式构建的背景与目的
1. 模式构建的背景: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作文教学长期处于费时低效的状况,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是造成这一不良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
电脑、网络的普及,教育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以及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为构建作文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撑。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倡导师生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角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写作中“乐于互相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还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新课程理念为构建作文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模式构建的目的:构建一种以网络为平台,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一种全新作文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弊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二、模式操作的基本步骤
1. 动员准备
教师向全班同学宣布本次作文教学的内容、目的、方式和步骤,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准备,踊跃参与。
学生自愿报名,由3——5名同学负责本次网络作文教学的网页的制作、维护和管理,要求这些学生有较强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聘请学校信息技术老师为顾问,及时为本次作文网络教学提供帮助。本网页拟设以下栏目:任务提示、写作指导、素材共享、原创空间、答疑解惑、佳作评赏、总结评价。
2. 素材收集
全班同学按照“任务提示”中对本次作文的相关要求收集写作素材,并将素材发至“素材共享”的栏目中。
3. 自主写作
按照“任务提示”栏目对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仔细阅读“写作指导”栏目中老师对本次作文的指导内容,并参考“素材共享”中的论据素材,完成本次作文的写作。如果写作中遇到困难,可在“答疑解惑”栏目发帖求助,老师和同学给予相应的帮助。写完作文后将文章发至“原创空间”。
4. 互批互改
按照“任务提示”栏目对作文批改的具体要求,每人认真给别的同学批改1——2篇作文。教师参与,并适时指导评改。
5. 反思修改
每位同学按照别的同学的评改意见,反思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修改完毕之后,再将文章发至“原创空间”。
6. 佳作评赏
每位同学通读全班同学的所有作文,然后依照“任务提示”的相关要求,评选出本次作文中最优秀的几篇作文。全班同学对优秀作文作自由评点和赏析。教师参与评点。
7. 总结评价
教师对本次作文作总体的总结和评价。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次写作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不足进行总结和评价,供全班同学参考。教师将评价总结发至“总结评价”栏目,学生也可将个人的总结和感受发至“总结评价”栏目与其他同学分享。
三、模式的效果评估
这一教学模式笔者已尝试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模式已初具雏形,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作文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往学生普遍对写作文非常厌倦,甚至非常焦虑,但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电脑都有浓厚的兴趣,网络作文教学模式非常巧妙地将学生对电脑网络的兴趣延伸至写作上。顾明远先生曾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优化教学效果。2.网络能快速、大容量地保留、传递、呈现教学信息,为学生寻求帮助,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写作质量明显提高。3. 以往仅仅依靠教师的评改学生作文的方式,教师评改作文的任务十分繁重,而学生又忽视按照教师的评改建议来改进自己写作中的不足,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低效的重要原因。网络作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从互评互改与反思修改中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低效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在网络作文教学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的指导者,而且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师生角色的这一重新定位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另外,现在中小学都开设了“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参与网络写作方式,能将自己所学到的信息知识用于实践,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而且使教育信息技术和语文两门课程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同时提升了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网络作文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