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画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艺术思维的训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9 18:5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画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艺术思维的训练”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谭平 《无题》
方力钧《无题》
实物扫描数码输出照片《07结算》 洪浩,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西安美院团队的作品(局部)

  莫力波《1966年8月19日的人民日报》曾获2009“巨人杯”当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铜奖。自刻活字,对当日的报纸进行了重新印制。
《皂相》李永根 广州美术学院
  对于版画在新时期面临的语言探索和价值重构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11月29日,“以版画为起点·综合与跨界的实践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及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全国著名的理论家、版画家共济一堂作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版画是一种技术限定性很强而又具有整体非限定很强的画种,具备了多种语言与行为跨界的可能性,是一个传统性与当代性对接的特定画种,也是一种创新性与实验性很强的画种。这与版画本体语言中的间接性和复数性所带来的多材质、多技法,思维形式的多样性等训练方式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又与当代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去年是“2011中国版画年”,关于版画的大型展览与学术研讨数量既多,质量也高。对于这种最早产生于中国、在整个20世纪的社会进程中,最具社会性、民族性与政治性的一门艺术,在新时期面临的语言探索和价值重构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11月29日,“以版画为起点·综合与跨界的实践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及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参加此次展览的有全国30多所高等院校的版画系和版画专业的师生作品,以及港澳台地区、英国、澳大利亚等有关院校的师生作品。
  年会邀请了全国著名的理论家、版画家和一些版画界著名的跨界当代艺术家,共济一堂作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版画不仅是一种画种,更是一种对材料与空间控制方式的思维训练,“在坚守本体语言的同时综合跨界,探讨版画延展的更多的可能性。”
  不像版画展的版画展
  这次展览展品极其丰富,占据了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一至四层所有的空间。走进展厅,观者初始产生的感受就是“不像一个版画展”,除了我们熟悉的那种悬挂在墙面上的木刻、铜版、丝网印刷版画之外,许多作品看上去更像是装置艺术或者拼贴艺术。
  几乎占了1号展厅一半墙面的,是西安美院团队的作品,几十个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史料、分头采访,整理出大量的“中国版画发展史”图文材料,然后用手工拼贴的方式做成一件“编年史墙报”般的巨型作品,作品本身体现了作者们对版画本体语言中“间接性”与“复数性”以及版画作为一种艺术方式在中国历史中的位置的理解与把握。
  2号展厅的正中,放着一个正在吐泡泡的灯箱,仔细看去,这件名为《皂相》的作品是许多以肥皂为材料的刻版,在水中随着气流渐渐溶解并化为泡沫,体现了作者对时间和形体存续的思考。在它的旁边,是一组印在农村中上世纪末常见的朽烂的条凳、生锈的铁锅等物体上的版画,当版画从架上回到生活中,给观者带来的感受仿佛是触摸到与乡土有关的中国式集体记忆。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姜陆评价说:“版画曾经是一个边缘性的、"业界自己玩"的小画种,这种情况这些年变化非常大。不仅社会大众对版画的认知不断提高,而且学生也在创作中表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范围。版画本体语言与当下的衔接问题,是目前大家都在思考的。”
  版画带给艺术家的是思维训练
  在这次作品展中,还有些成名艺术家以美院教师的身份带来了版画作品,这些艺术家的创作中呈现了比较强的“跨界”色彩,如方力钧等。年会组委会也表示:许多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都具有版画学习的背景,多年来,全国美院版画系培养出了不少跨界的人才,这次年会也集中展示了这种成果。
  对于这一现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副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殷双喜认为,版画不是一种艺术风格,而是一种艺术思维的训练。“国、油、版、雕、壁这样的分类,在全世界都不多,虽然我们历史性地形成了这种画种分界,但并不应该把版画僵化地认为是一种技术,而要思考版画艺术语言的独特性。”
  殷双喜认为,版画是一种技术限定性很强而又具有整体非限定很强的画种,具备了多种语言与行为跨界的可能性,是一个传统性与当代性对接的特定画种,也是一种创新性与实验性很强的画种。这与版画本体语言中的间接性和复数性所带来的多材质、多技法,思维形式的多样性等训练方式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又与当代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举了艺术家徐冰的例子,徐冰的一件作品《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使用了911事件后的现场灰烬作为材料,他把灰烬加水固化,做成玩具带到展场,然后研磨还原成灰烬,在刻印的字母模板下用这种灰烬写下诗句。在殷双喜看来,这种方式体现了版画中“复刻”的思维方式。还有前不久信息时报艺术版所介绍过的艺术家秦冲的作品,在不锈钢体的表面用水滴做出点阵,水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件装置看起来与版画完全无关,其实表现出的也是版画性的对时间、对空间的思考。
  在今天,重提“实验性”
  版画变得不像版画了,那会不会失去版画的本体性呢?面对这个问题,殷双喜将视野从版画扩大到当代艺术的表达方式与价值判断:“我们曾经认为艺术只要能表达社会问题就好,但评价一件作品的价值,重点究竟是思想主题价值判断,还是技术语言的独特性?”他认为,今天的当代艺术转型首先是语言的转型,“在今天重提"实验性",要求艺术家不仅是会讲故事,而且力求建立一种个人化的、独特而有效的文体”。他列举了国外艺术家对空间的思考负空间概念的引入、在空间中运动的雕塑、以苯为媒材的形体蒸发与重塑、以木片为媒材的切片与重组、以硬币与流通为主题的熔化与再铸、材料对空间的穿透……“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是表面性的繁荣,希望艺术家们能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出技术语言方面独特的贡献。”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杨劲松对于技术语言的强调略有不同看法,他说,1840年之后:中国社会片面追求技术,这种社会心理体现在我们文化与文艺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版画技术很高超,在国际上迷倒一片追求技术的老外,我们恰恰要反省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个技术,这个技术将如何服务于我们对社会人文的思考。”
  如何让版画进入公共空间?
  版画能否离开殿堂,进入当下生活的社会空间?在这次展览中,我们看到了批评家与创作者双方的努力。壁画、舞台布景、地铁墙面、空间雕塑、日用品印刻……版画可以在许多方面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台湾版画学会理事长钟有辉以“快乐玩版画”为题分享了自己的版画创作。他尝试在各种媒材的表面印刻:不锈钢、调色盘、弯曲的木板、玻璃甚至汽车的外涂层。许多获奖版画作品刻印在创意产品的表面,成为了受人欢迎的日用品,在体现了版画画种的间接性与复数性的同时,提出了一条让版画进入公共空间的可能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0:30 , Processed in 0.0823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