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物理学家的写作可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8 02: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物理学家的写作可能
李淼   理论物理学家,专业研究领域包括超弦理论、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发表英文专著《暗能量》,科普著作《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有诗歌三百余首,最近开始写作科幻。
腾讯大家这个命题作文特别对我的胃口,虽然他们说可以自定题目,可我觉得“写作的可能”是我可能想到的最好的题目。
也许可以这么说:一个做其他事情如研究物理的人,有可能写作吗?
十几年前,我觉得这不可能。写作不是简单地作文,也不是上网简单地灌水。写作和研究一样,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说话谁都会说,网上写几句也一样,但这些都不是写作。写作,一种是简单地写出语言之美的写作,更多的时候,写作是一种表达和交流,文字承载的是大脑中复杂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结果。所以,写作在某种意义上要求的创造性一点也不亚于科学研究。
在动笔之前,我参加了一个朋友饭局聚会,只有四个人。大家说起写作,说起亚马逊排行榜,有人对我说,如果你的书排在前二十名,你不要感到骄傲,相反,你要觉得不好意思。这话的含义是,流行的未必是好的,更多情况下,是不好的。人群有一个倾向,一个东西被越多的人接受,它的创造性可能越低。比如看电视,你往往会发现,排在黄金档的电视剧多数是那种平时不需要太怎么动脑子人看的。当然,我前面说了,流行未必是好的,这话还有一个意思,流行的不一定全是不好的。比方说,现在打开亚马逊图书排行榜,你会惊讶地发现,马尔克斯的名著《百年孤独》排在第四位,而《百年孤独》当然不是一本简单的小说。
我不想举例说明高居排行榜前列的图书了,那会得罪太多的人。我只想说说这些畅销书的类型。一类当然是励志的书,既包括名人成长的告白书,也包括治愈系的书,更多的,是关于爱情、关于成长、关于家庭,关于凡是你能想象到的一个年轻人“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建议,都有人为他写了出来;还有一类是写得好的随笔,这一类我认为技术含量比较高;我们还不能忽视那些育儿书籍,这些书籍很好卖;自然,青春偶像的书占据一定席位;再有就是考试类的,例如考会计等等,不过这类书有时效性,一会儿是会计书好卖,一会儿是金融书好卖,一会儿是商学院的书好卖;当然,传统名著中那些吸引人的,如我前面提到的马尔克斯的小说,往往也畅销;年轻人喜欢的奇幻小说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畅销;在这个时代,我们当然不能忘了一些著名公知的随笔……
以上所列的畅销书中,在我看来,传统名著是真正具有创造性的写作;其次是流行的科普著作,如舍恩伯格的《大数据》,而更多的真正的写作你不会在排行榜上看到。这是为什么那位朋友对我说,如果你的书排在前二十位,你应该感到惭愧。
我除了写科普,最近还写科幻,五年前开始写诗。在所有这些写作中,我个人仍然将诗歌排在最高处,诗歌当然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如果不是唯一。每隔一段时间,在写了很多其他文章后,当我发现好多天没有写诗了,我会感到空虚,觉得也许我退步了。也许这仅仅是一种过敏,但这种警醒是需要的,否则我真的会退步。
回到正题,一位物理学家写作的可能。我只能谈谈我的写作经历,却无法谈一个抽象物理学家的所有写作可能,这是因为,一个个体不可能遍历所有的可能。
十几年前,我是从填表开始中文“写作”的,然后是为当时的《牛顿科学世界》写了一篇千字短文。再然后,我写了第一篇有感而发的网文,这篇网文现在还收藏在一个我不喜欢的网站,现在我甚至不愿意重读这篇文章。可是在当时,写完这篇文章后,我有些激动,是体验了某种创造性活动后的激动,因为我表达了观点,同时还第一次尝试了发挥一下有个性的语言。
后来,我开始在网上写一点学术论文读后感,传达一点研究的新消息。接着,我开始系统写弦论的“高级科普”,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养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有点幽默,但多数时候想传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这些系列科普最后辑成《超弦史话》。
用上网获得的流行语言写作,是从为《新发现》等杂志上写科普专栏开始的,由于写博客,那时我的语言比较新潮。而五年前是一个转折点,我开始写诗了,我的网络化语言色彩开始变淡,更加强调语言的简单性,其次才注重文学性。真正将我在语言上的新尝试实现出来的,是我的诗歌。
现在,我其实用三种语言风格写作,诗歌是一种,科幻小说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你现在正在读到的。我力求用最单纯的语言写专栏和“论述文”,因为我觉得,传达思想是这类写作的第一要素。
说完了我的写作历程,下面就该谈谈我对腾讯《大家》这种平台的看法。腾讯《大家》首先强调时事类文章,这很好。有些可惜的是,我觉得不少谈时事的文章不够深入,写作者在这个时候应该尽量将时事背后的东西揭示出来,最好还能用作者的学识上升到某种理论高度,当然,理论总是苍白的,却不可缺少。我常常注意到,有些作者喜欢抓热点搏眼球,但实质的思想内容比较少。我现在常常读《大家》,一是因为我自己在写,二是因为《大家》确实集中了不少好作者。作为一位“文艺中老年”,我的首选文章当然是文学和艺术的,可惜这类文章在《大家》占的比例还太低。也许,开始的时候这类文章阅读量会比较低,可是我觉得《大家》应该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引导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品位,让更具有“创造性”的文章吸引更多的读者——读者其实是需要培养的。这些年,中国人的阅读正在从段子阅读过渡到严肃阅读,《百年孤独》能够高居畅销书榜首就是一个例子。
其次,我喜欢看一些名家对重大时事的看法,例如斯诺登事件。相反,我对吃狗肉这类“时事”并不那么关心,虽然这些话题关乎人的选择自由,我总觉得起点还是比较低了。
从时事谈到政治的文章对我来说也很好看,这里,作者就需要在文章中表达出历史观和某种高屋建瓴的观点了。比如,我爱看杨恒均老师的文章。
我不知道前面提到的关于文艺的文章是否包含影评,也许不包括,因为电影在更多的时候被划归娱乐。毫无疑问,在今天中国观影人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类文章很讨好,我自己也爱看,甚至自己也去写。
写作有无数可能,我只能谈自己的偏好。我希望腾讯《大家》能够帮助我打开更宽的视野,也帮助我提升自己写作的“创造性”含金量。
源自:http://dajia.qq.com/blog/2876350652220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5:43 , Processed in 0.0768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