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骨文书法的分期和“分组断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7 21:4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甲骨文书法的分期和“分组断代”
要较为详实的把握甲骨文及其书法风格特点,我们的任务首先是要对其200多年的甲骨文字遗存作分期上的整理,这些问题也被许多学者所关注。甲骨文分期,滥觞于董作宾,1933年董作宾在其所撰《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以一世系,二称谓,三贞人,四坑位,五方圆,六人物,七事类,八文法,九字形,十书体,十项内容为断代标准,从而把甲骨文分为五期,即;
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时期。贞人有“宾”、“争”、“亘”、“永”、“韦”等,均为武丁时期书家,其书风雄浑谨饬,刀法劲健,字势开张,笔势爽畅挺劲。
第二期:沮庚、祖甲时期。贞人有“大”、“旅”、“兄”、“行”、“喜”、“大”、“菏”、“逐”、“出”等,土风混穆、工整疏朗。
第三期:禀辛、康丁时期。贞人有“彭”、“狄”、“口”、“宁”、“逢”、“显”、“教”、“旅”等,作品一般笔画较细,整体上清劲含秀,但字势稍欠圆融,书风颓靡而显雅拙。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期。贞人有“卤”、“取”、“我”、“史”、“车”、“中”等作品笔势奔放痛快,多大字,刀笔奇峭,风袜洒落,竞趣酣足畅达。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期。贞人有“黄”、“泳”、“立”等,书风整饬秀丽,严整有序,刀不掩笔,似开金文之先河。
第二位分期代表是胡厚宜,他合并董作宾的三、四期,共为四期。
第三位分期代表是陈梦家,他认为殷墟甲骨最早为武丁时,不应将盘庚、小辛、小乙三五包括在内,改为粗分三期,即:
第一期(早期):武丁、祖庚、祖甲、禀辛时期
第二期(中期):康丁、武乙、文丁时期
第三期(晚期):帝乙、帝辛
细分为九期,即武丁期、祖庚期、祖甲期、禀辛期、康丁、武乙、文丁期、帝乙期、帝辛期。
我们认为无论是分五期还是四期,亦无论是粗分还是细分,其间各有长短,都不能准确表达甲骨不辞的分类。对甲骨文作了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应该是丛文俊先生在《中国书法·先秦秦代》中谈到的“分组断代”。
丛文俊先生说到“所谓分组是一种更为科学、精密的断代研究。它以一个主要的贞人为代表,找出同一时期内与之共存的其他贞人,进而为其确认时间的先后和所在王世。在排定先后顺序的同时,还各有一些兼乎二者,位于中间环节的刻辞,也能准确的为之断代。”根据甲骨文文例、字体、坑位、地层、称谓、人名、事类等多项标准的综合考察来分组,可以把甲骨文分为七组。
第一组□组卜辞。此组为武丁早期作品,是现存商代甲骨文书法的共源。贞人有“王”、“□”、“扶”、“叶”、“勺”等。按照李学勤、彭裕商先生的划分,□组卜辞有大字类大字类附属、,小字类,小

字二类其他小字类及小字类附属五类。涉及到“□历间组”和“□宾间组”,为武丁早中期之物。
第二组为宾组卜辞。此组卜辞中的贞人只有“王”、“□”、“宾”、“争”、“内”、“者”、“韦”、“永”、“□”“吏”、“古”等。李学勤、彭裕商先生把宾组卜辞划分为□宾间组、宾组一类、宾组二类,其戌索是:□宾小字二类→□宾间组→宾组一类→宾组二类→出组一类,宾组二类下限至祖庚,即旧说五期的第二期前半段。
第三组为历组卜辞:此组卜辞中的贞人只有“历”一人,但作品多,面目也比较复杂,一般而言,历组可以分为先后两类,即历组一类(或称之为“父乙类”),系武丁时期,历组二类(或称之为“父丁类”),系祖庚时物。
第四组为何组卜辞。此组贞人主要有“何”、“叩”、“彘”、“彭”、“口”、“专”、“□”“□”“宁”、“暊”、“豕”、“壴”、“狄”、“大”、“教”、“逆”、“吊”等。何组卜辞的时间跨度较大,其一类上承武丁之末,历祖庚,甲祖二五,与旧说之五期的第二期相当。其二类大约为禀辛时物,其三类为康丁至武乙中期以前之物,与旧说的第三期相当并进入第四期。
第五组为无名组卜辞。本组卜辞因不出贞人而得名,在本组与历组之间,是呈过渡状态的“历无名间组”,在本组与黄组之间,为“无名黄间组”,总共有组甲、康丁、武乙、文丁五个五世的作品,与旧说五期之第二期后半、第三期,第四期大体相当,与出组二类,何组一类后半及二、三类并行。
第六组为黄组卜辞。此组主要贞人有“王”、“黄”、“派”、“逋”、“立”等,黄组卜辞系文丁、帝乙帝辛三个王世的作品,约与旧说五期中的第四期后半,第五组相当。
第七组为非王卜辞系列:此组中包括“午组”、“子组”、“非王无名组”、“子组附属”、“分卜辞”、“亚卜辞”,均系武丁中期的作品,个性风格不甚明显,对商代甲骨文书法亦无影响。
这便是从历史遗存作品中,对甲古卜辞分组断代作品现代阐释,甲骨文可以说是商书法的精华之所在,它从象形意识逐渐向书写意识转变,在这一意义上,它则不仅仅是了解殷商历史的重要资料,而更是从改造原形向书体演化的开端,“能够理解它,并从中抽绎出诸多规律,对于书法史,尤其是先秦书法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王    景
                                                                                       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堰逸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56 , Processed in 0.0578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