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容的研究是“本”,形式的研究是“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4 23:5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的研究是“本”,形式的研究是“末”             
               
江苏省盐城中学      李仁甫      
  
在搞语文教学研究时,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形式,都是大有必要的,因为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当然,对于个人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研究自由和研究方向,或侧重内容,或侧重形式;对于发表广大教师研究成果的报刊来说,它也完全可以有自己所面对的特定的读者对象,并据此选择研究的重点,或以内容的研究为主,或以形式的研究为主。然而对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说,客观上,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和文化等在起决定作用,教育、教学也相应地受到影响,我们有时候崇尚内容,有时候注重形式。所以,就宏观上来看,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一样,处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教学的研究,也有它的主流倾向。要弄清楚我们当今的教育和教学研究的主流倾向,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我们在过去“倾向”了什么。
过去,受到封闭社会、计划经济、僵化思想的影响,教学的内容被划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地带。具体地说,一是决定教学内容的课文,它的选材范围,必须与那个“左”的的观念相适应,这样一些涉及“至性”、“至情”尤其是人性、爱情等方面的文章就不能入选教材;这一范围还受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制约,于是一些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在西方流行的新潮作品就只能拒之门外。二是长期以来“工具性”的主张占据上风,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教学内容,人们在这一主张下顺理成章地绕过了这块礁石,两眼紧盯着“漂浮”于其上的只言片语或语修逻文。三是考试的范围曾经基本或多半是课本,这样一年比一年更富有经验的广大语文教师,就把一册教材奉若神明,把“无非是例子”的教材当作研究的全部——内容研究不出什么花样了,就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放在所谓形式、方法、解题技巧的研究上。四是我们的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初,不够自信,缺乏主体性和辨别力,深受曾经流行于香港等地的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影响,大力制造技术主义泡沫,使这一泡沫下面的人文主义只能成为暗流,甚至完全断流,于是乎教学研究便只剩下一系列技术操作。
——内容狭窄,就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这就是语文教学研究在过去的“倾向”!
然而,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理念,新理念需要新大纲,新课程标准需要新教材。
新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们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的文化,要把人从技术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人自身的完善为根本和归宿。
新课程标准已展示在每一个教师的面前:语文不仅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有重要意义。
新教材已摆放于每一个教师的办公桌上:它“有意淡化技术操作层面的训练,改变了某些纯工具性的做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顾之川《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新进展》),注入了新的教学内容——加大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分量,增选了一批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突破了过去选文只注重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局限,注意多方位地介绍世界最新科技成就和外国文学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同上)。
这样,新的形势,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研究,就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新的教材、新的内容,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用新的理念来观照,用新的课程标准来指导,用成倍的精力来解读,逐步熟悉一篇篇陌生的课文,重新审视保留的篇目(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些老课文已经置身于新的系统之中,它们便有了新的意义,也许原本不被人们注意或突出的方面现在反而成为重点了)。当然,新的任务和要求中,也应该包括更新教学的形式,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但是,新的形势需要我们把过去忽视的方面加以强调——“矫枉过正”的做法,不仅仅是别无选择的无奈之举,也是策略上的明智之举,更是面对现实的切实之举。也只有强调教学内容上的研究,强调这一当今显得尤为重要的前提和根本,那么,教学形式上新的研究才会产生,才有存在的必要,才有可能真正地选择到最合适的教学形式。
其实,说过去教学上形式的研究是“主流”,已经是对历史作了迁就而缺乏足够勇气的批判了。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新教材事件的出现,我们也应该觉得内容的研究是“本”,形式的研究是“末”,前者为重,后者为轻,这正如哲学研究中,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辨证关系一样。
【通联】224005 江苏省盐城中学中校区 李仁甫
【手机】18961995665//15251070658
【邮箱】huixiangdoude@sina.com
QQ 8235978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5:20 , Processed in 0.1806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