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学思维与医学思维的差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1 09: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学思维与医学思维的差别 比茨的教育现象学思想

1、教育思维与医学思维有差别
比茨原是一名医生。他将现象学成功地应用于医学的研究分析中。他特别考察了医学思想和教育学思想的区别和联系。他指出,为什么教师或其他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的成人们,不需要借用医学的诊断理论和矫治模式,来理解儿童和解决他们监护儿童所遇到的问题。

比茨以自己儿科医学实践为例对此作了说明。这些儿童都有心理创伤、吸毒等经历,他们在家里或学校行为古怪。比茨在接触这些儿童的过程中发现,医学诊断的思维方法与教育学的思维不同,运用诊断方法(医学或心理治疗)不能理解和帮助这些儿童。

首先,比茨认识到,医学诊断思维是先寻找症状线索以及引发病症的因素,包括要考察儿童出生以来心理、生理,以及来自父母、祖父母和其他直系亲属的基因变异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即先调查个人或家庭的病史研究发病的原因。也就是说,医学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矫正思维:先理清病理,之后把掩藏在患者身上几天、几个月或几年的病因清除掉,最后达到救治去病的目的。心理治疗的思想与此基本相似,如先利用诊断工具、进行智力测验、人格测试等开展心理分析,然后开始医治。比如解决心理痛苦的方法是参与咨询者的“痛苦”工作(经历完“痛苦”的各个阶段),最后去除痛苦的根源,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和感情。

从医学的诊断模式可以看出,医生先判断病因,之后接下来就是开出医学处方,并向家长、教师、学校、辅导员提出建议,然后由家长把儿童接回家。教育学思维与医学思维有所区别:教育学思维直接地把注意力转向儿童本人所在的家庭、学校等特定场所,以及儿童在平常生活中消磨时间和与其他人相联系的环境。教育学要做的是了解这个特定的儿童,然后“医治”,不会将儿童归纳为一种心理的模型等;而医学(或心理学)则把他归类为某一种诊断图、某种心理类型、量表中的一些因素、或某一种理论类型,然后医治。

2、儿童具有独特性
比茨认为,教育学迷人的地方在于,任何儿童都不能被归类为预先确定的理论,主张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如果儿童不能满足预定程式和界定的程度有多大,这个儿童否定诊断的判断的程度就有多大,他不吻合于预先的评价就有多大。

——徐辉富博士论文:《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2009年10月4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31 , Processed in 1.3454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