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鲁民:扼杀幸福的“秘诀”(杂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8 07:2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杂文家陈鲁民:扼杀幸福的“秘诀”(杂文)

如今,大家都在千方百计研究幸福的秘诀,探讨怎么提高幸福指数,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琢磨琢磨不幸福的“秘诀”。或问: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难道还有人在想方设法怎么才能不幸福吗,是不是有病?你还别说,这种人真有,还不少哩,有人就生在福中不知福,有人就眼睁睁地往火坑里跳,有人就在硬生生地扼杀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好像与幸福有仇。那么,这些人是怎样“成功”地扼杀了幸福呢,我看主要有这么几条“秘诀”。

要想把幸福赶出门外,你首先要懒惰。夜里打牌到深更,早上睡到日上三竿,地里庄稼长成啥样是啥样,圈里的猪爱长不长,酱油瓶倒了都不扶,没钱了,四处借,缺粮了,等救济,账上只出不进,坐吃山空。幸福就会吓得离你远远的,听见你的名字就害怕。

要想与幸福绝缘,你务必要嫉妒。见谁比你富,就把一双眼瞪红,恨不得看他立时倒霉,家破人亡;瞧谁比你强,就想办法把他整倒,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心里就这样整天酸溜溜的,气鼓鼓的,再加上一肚子的阴火狠招,见谁跟谁来,幸福哪还敢沾你的边呀。

要想和幸福决裂,你还要善于猜疑,想象丰富。老公本是晚上去加班了,你得猜疑他去找情妇了;老婆和邻人多说了两句话,你得猜疑他们两个必有奸情。然后疑心生暗鬼,反复酝酿发酵,终于忍无可忍,回家就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几个回合下来,任是多幸福的家庭,也会土崩瓦解。

要想驱逐幸福,贪婪也少不了。本来家境不错,幸福小康,衣食不忧,却不知足,贪得无厌,还想富上加富,走发财“捷径”,因此去偷、去抢、去巧取豪夺、去贪污受贿,一旦东窗事发,锒铛入狱,身败名裂,财产没收,全家蒙羞,“你的幸福鸟”就从此一去不回。

要想以最快速度告别幸福,那就挥霍奢侈。这虽是传统套路,但灵光得很,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可比阔气,斗排场,打肿脸充胖子。果然如此,任你是金山银海,也经不起如此折腾,三五个回合下来,就能把家产败个干干净净,把幸福打得东逃西窜。

如果幸福已经来了,美妻娇子,天伦之乐,把你腻得实在受不了,那还不好办,来点婚外情就全解决了。你可以包二奶,可以找小蜜,只要外边“彩旗飘飘”,就不愁家中“红旗不倒”。反正纸包不住火,只要这事一败露,家中起火,后院大乱,妻离子散在所难免,幸福终于被你赶出家门。

当然,要想不幸福得更彻底,更迅速,你还可以去赌博,去吸毒,纵有亿万家资,金山银山,也耗不了几个春秋。届时,倾家荡产,人也成了废物,“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幸福更是无影无踪,杳如黄鹤。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没有谁真和幸福有仇,但却总有人在有意无意地破坏他人和自己的幸福,执迷不悟,花样翻新,可恶且可悲。好在这世界上正常的人还是多数,因而我祝愿追求幸福的人排成无边长队,破坏幸福的人越来越少,我这“精心”研究出来的不幸福的“秘诀”也永远没有市场,没有销路,胎死腹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7:24:55 | 只看该作者
杂文家陈鲁民:这辈子你至少要……(随笔)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依我管见,一个人这辈子至少要干成几件像样的事,经历过几场风雨,受过几番磨难,有过几次灿烂,才算没有白活,才算活得有价值。
至少得失恋一次,不是那种无所谓的分手,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失恋,不是那种不痛不痒的“吹了”,而是撕心裂肺的失恋。经此痛挫,才懂得爱情的幸福与残酷,懂得如何珍重自己也珍重别人,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爱情,小心翼翼地经营自己的家庭。当然,若能一次恋爱便成功择得佳偶,那也是值得祝贺的事。
至少得上一回当,犯一回糊涂,办一两回错事。从来不上当的人,一世精明的人,事事设防,处处警惕,睡觉都睁着眼,那也活得太累。人非圣贤,或因轻信,或因幼稚,受一回骗,上一次当,被骗钱财,被骗感情,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别一蹶不振。还增加了人生阅历,吃一堑长一智,知道了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以后就会少上当或不上当。
至少得让众人佩服一次。王勃,滕王阁上的一次大出风头,让众人佩服了上千年;杨利伟,中国太空第一人,让亿万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且佩服。咱不和名人比,就是平凡工作,日常生活,也能有不凡表现,譬如,给灾区捐款你拔了个头筹,见义勇为你冒了一回风险,当一回英雄或准英雄,不声不响你研制出一件新产品,大伙都会向你祝贺,为你自豪。
至少得失败一回,最好是一败涂地,一辈子都忘不了,终生都是教训。曹操败于赤壁大战,刘备败于火烧连营,那才明白什么叫什么叫万念俱灰,什么叫兵败如山倒。咱升斗小民,没那么复杂,也不过是经商失败,赔个倾家荡产,高考失败,败得刻骨铭心,炒股失败,败得落花流水。但有了这么一回,走过背字,摔过跟头,东山再起时,就会格外小心谨慎。
至少得真心喜欢过一两样东西,达到痴迷的地步。王羲之喜鹅,李太白嗜酒,郑板桥爱画竹,贾岛喜炼句,苏轼好禅,米芾爱石,都成了名家美谈:“书痴文必工,艺痴技必良”。就说咱平民百姓,工作之余,读书、看球、书法、绘画、收藏、旅游、棋牌、钓鱼、跳舞等等,你总得迷上一两样才好,倘若什么都不迷,什么都没兴趣,这日子也未免过得寡淡冷清了一些。
至少要倒霉过一阵子。人生有高山低谷,跌宕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有起有落,甚至是大起大落。所以,人在某个时间,某个阶段,跌入低谷,陷入低潮,诸事不顺,都是很正常的,只要坚持不懈,必能度过难关,而其间的种种感受省悟,都会成为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一辈子都顺风顺水、平平稳稳的人,即便有也很少,而且,那样的生活显得单调、乏味、浅薄。
至少要爆发一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一展平生所学,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人生一世有这一回也就够了,或许也就是这一次爆发,你便昂然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
至少要当一回主角。主角是红花,配角是绿叶,我赞赏以大局为重干好配角的绿叶精神,但我不赞赏永远自甘绿叶而不求进取的心态,有了机会,干吗不争取当一回红花,当一次主角,扛一次大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生苦短,如果我们不能在历史舞台上挑大梁,演大戏,叱咤风云,名震中外,也总得在生活中当上一两回主角,让历史的聚光灯也在我们的身上多少停留那么一时片刻。
有了这些“至少”,人生即便不是轰轰烈烈,也是有声有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07:26:55 | 只看该作者
杂文家陈鲁民:被人攻讦也是“幸福”

绍兴日报2008 年 10 月 7 日 星期 二
被人攻讦也是“幸福”




  最近,因为当大师的事,又有不少人向余秋雨先生发难,报刊上、网络上一起开火,众说纷纭,非常热闹,有的话说得还很难听。一个青年作家朋友对我说,这事儿其实余秋雨也挺冤枉的,也不是他自己想当大师的,只不过他拒绝的态度不那么太坚决罢了,本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值得这么大动干戈吗?
  我对他说,谁叫余秋雨是大名人呢,这事儿要是换在你我身上,别说是当大师,就是当天使、当上帝,也没人理你,顶多是自娱自乐。能被人在媒体上攻讦,才说明你够分量,名气大,攻讦的火力越猛,就说明你的名气越大,人气越旺,所以,能被人攻讦也是幸福——当然不是因为丑闻。名人是啥?名人就是不需要买票的公共汽车,大伙谁想上就上,想下就下,你看着他挺累不是,还有多少人在削尖脑袋往名人堆里钻呢。如果有一阵子,某个名人既没被吹捧,也没被攻讦,他就要产生危机感,生怕被边缘化,就一定要弄出点事来,以吸引大伙的注意。所以,你觉得余秋雨被媒体攻讦可能会很苦恼,正在家里潸然落泪,其实他不定怎么偷着乐呢,因为他又一次成了舆论关注中心。
  前不久,我在饭桌上遇到一个“著名”画家——虽然我以前出来没听说过他的大名。他给我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国画大师、中国某书画院名誉院长,法国某大学兼职教授、香港某画廊签约画家、美国某大学艺术系终身顾问等一长串头衔。我只好违心地说两句客套话:如雷贯耳,久仰、久仰!酒喝得差不多了,画家知道我是写文章的,就借着几分酒意,来给我敬酒,要我给他在报纸上吹一吹,要不然说几句坏话也行,花多少钱都没关系。委托我哪天找几个编辑朋友坐坐,他会奉上辛苦费、车马费。瞧,这位就是主动要求“向我开炮”,因为没人攻讦他,他觉得很寂寞,当然这也影响他的画的卖价。
  说实话,我一直在努力写作,发表文章,参加各种研讨会,提高知名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争取被人攻讦的资格。可是,迄今为止,除了在网络上偶尔有人说我几句不是,在我的博客上骂我两声外,任何一家正规报刊上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人说我一句毛病,这当然不是说我已经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圣贤了,而无非是作者与编辑都认为我根本不值得批评、攻讦,还没有这个资格,放在版面上纯粹是浪费。
  这几年,我也看到,颇有几个急于出名而苦无门路的青年作家、诗人,在绞尽脑汁竭力想弄出点事来,以争取被攻讦的资格,或发表点梨花诗,或公开裸体诵诗,或求富婆包养,或街头乞讨,或高调向女明星求婚,或找人导演被推荐诺贝尔文学奖闹剧。我佩服他们的勇气,但鄙视他们的做法;理解他们的苦衷,但不认同他们的手段。而且从效果来看,固然一度引人眼球注意,换来几篇攻讦文章,但很快就又恢复平静,被人淡忘。毕竟,他们没有站得住脚的作品,没有影响力的,仅凭一点哗众取宠的伎俩,装神弄鬼的行为艺术,还是无法跻身名人队伍的。再看看这几年被攻讦最多、人气最旺的几位名文化人,王蒙、张艺谋、余秋雨、季羡林、王朔、贾平凹、余华、陈丹青、阎连科,哪一个不是作品丰硕,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这高度岂是那些小儿科的邪门歪道所能企及?
  虽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还是要凭真才实学,凭耐心积累,水到渠成为好。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成了泰斗级名人,放个屁都是新闻,随便闹点事都会上文娱版头条,攻讦与吹捧之声势如狂风骤雨,你就痛并快乐着吧。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20:25:09 | 只看该作者
杂文家陈鲁民: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太多,不胜重负,摔成骨折。皇帝看了记录说,这几个人不能用,贪婪而无自制,他日必因此而生变故,非朕可信之人。


女作家池莉也“英雄所见略同”。她回忆说,自己刚出道时,参加一次笔会,看见一个平素很崇拜的作家,兴奋不已。吃饭时,因为是吃的自助餐,看到那个著名作家的盘子里堆得如同小山一样,最后剩了一多半,她对那个作家的好感立刻荡然无存:一个不会对自己说“够”的人,我是瞧不起的。


对自己说“够”,是人生智慧,是豁达胸怀,是高人境界,也是保全自己的秘诀。


情爱,要对自己说“够”。到处留情,那叫滥情,四方施爱,那叫乱爱,还是陶行知说得好:“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家有娇妻,一个就够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当心噎着你。因而,不妨学李敖:“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赚钱,要对自己说“够”。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喜欢赚钱、赚大钱,人同此心,不足为奇。但千万不要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有了一千万想着一亿,赶上了李嘉诚还想着超比尔.盖茨,生生把自己当成赚钱机器。钱够花了,绰绰有余了,就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多做善事,回报社会。日食一升,夜眠八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喝酒,要对自己说“够”。“会须一饮三百杯”,那是诗人的浪漫夸张,千万别信以为真,毕竟,喝多了浪费钱财倒在其次,还容易贪杯误事,最主要是会伤害身体,酒至微醺,花至半开,才是最佳境界。因而,哪怕面对琼浆玉液,也要及时对自己说:够了,打住!


升官,要对自己说“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官自然是越大越好,其实未必,如果能力、智商、人望、水平、操守均不足以支持你身居高位,那不仅官当得难受,说不定还会自取其辱,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李斯、霍光、鳌拜、年羹尧、和珅,都曾位极人臣,但最后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升官有瘾者也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权越大,责越重,这就叫高处不胜寒。


荣誉,要对自己说“够”。荣誉,是社会和民众对一个人成就和贡献的认可,应该做到实至名归,名副其实。过高的荣誉,犹如小脑袋戴大帽子,令人好笑;过多的荣誉,好比鸟翅上绑了太多黄金,难以高飞。沽名钓誉,自吹自擂,结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最后难受的还是自己。因而,智者当拒绝高帽,警惕溢美之词,勇于对过多、过高的荣誉说不,够了,太多了,我不需要!


寿命,也要对自己说“够”。人皆希望长寿,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祝愿“万寿无疆”固然可笑,渴望长命百岁也少人企及,达观态度是,当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安详宁静,心存感激,有满足之感:够了,上天对我不薄,人世间这一遭没有白来,我走也。于是,驾鹤西去,得大自在。


对自己说“够”的人,进退得当,收支平衡,有生之喜,无死之惧,逍遥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人艳羡。对自己说“够”的人,与人为善,于世有益,心地坦荡,知足常乐,潇洒似陶朱公,“霸越功高早退休,五湖浪迹泛扁舟”,令人神往。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20:25:41 | 只看该作者
杂文家陈鲁民:没人注意的幸福

  
杂文家陈鲁民:没人注意的幸福

老婆都一把年纪了,每次上街前,还要反复打扮,搽脂抹粉,一丝不苟, 像出席以她为主角的婚宴似的。不耐烦的我每每打击她的积极性:别费那个劲了,根本就不会有人注意你。她却不为所动。

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对她说,如果今天上街有人注意你,哪怕是和你说一句话,回来我就把这一周的做饭、洗碗全包了。你还别说,街上还真有一个人和她说了一句话:大姐,行行好吧——估计您也猜到了,是个乞丐。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爬格子20多年了,发表过好几百万字的东西,曾被朋友称为“高产作家”,名字也有数百次出现在报刊上,总以为自己有点名气了,每以作家自居,感觉良好。可是,参加过几次作家聚会,几乎没人知道我是写什么的,更没有人注意过我发表过什么作品;也有人处于客气,对我当面恭维,可一转脸,分明听见他在问别人:这位是写什么的,怎么没一点印象?

……。


直到看到美国埃黙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在《最愚蠢的一代》里的那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我才释然并解悟,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实在没必要在意别人的评判议论,因为根本没人注意你。时常看到有人小有错误或偶尔受挫,就喊叫着“没脸见人”了,“丢死人了”等等,其实都是自己的自作多情罢了,没人会关心你的家长里短,你那点事甚至连人家的茶余饭后谈资都未必有资格。

……。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轻松很多。既然没人注意,我们堂堂正正做人,就不会再留意那么多风言风语,不会给自己增添那么多精神负担,就会坦然自若地干自己该干的事,直抒胸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想笑就放声大笑,不必在意是否失态,想哭就涕泪交加,无须考虑表情如何。因为你固然没资格流芳百世,自然也不可能遗臭万年。



没人注意,也是一种幸福。记得华人首富李嘉诚曾对记者说:“我的最大幸福,就是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逛逛公园。”而我们每天都在享受这种幸福,自由自在地、没人注意地逛大街、逛公园——因为“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4 20:26:10 | 只看该作者
杂文家陈鲁民:这辈子你至少要……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依我管见,一个人这辈子至少要干成几件像样的事,经历过几场风雨,受过几番磨难,有过几次灿烂,才算没有白活,才算活得有价值。
至少得失恋一次,不是那种无所谓的分手,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失恋,不是那种不痛不痒的“吹了”,而是撕心裂肺的失恋。经此痛挫,才懂得爱情的幸福与残酷,懂得如何珍重自己也珍重别人,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爱情,小心翼翼地经营自己的家庭。当然,若能一次恋爱便成功择得佳偶,那也是值得祝贺的事。
至少得上一回当,犯一回糊涂,办一两回错事。从来不上当的人,一世精明的人,事事设防,处处警惕,睡觉都睁着眼,那也活得太累。人非圣贤,或因轻信,或因幼稚,受一回骗,上一次当,被骗钱财,被骗感情,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别一蹶不振。还增加了人生阅历,吃一堑长一智,知道了江湖险恶,人心叵测,以后就会少上当或不上当。
至少得让众人佩服一次。王勃,滕王阁上的一次大出风头,让众人佩服了上千年;杨利伟,中国太空第一人,让亿万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且佩服。咱不和名人比,就是平凡工作,日常生活,也能有不凡表现,譬如,给灾区捐款你拔了个头筹,见义勇为你冒了一回风险,当一回英雄或准英雄,不声不响你研制出一件新产品,大伙都会向你祝贺,为你自豪。
至少得失败一回,最好是一败涂地,一辈子都忘不了,终生都是教训。曹操败于赤壁大战,刘备败于火烧连营,那才明白什么叫什么叫万念俱灰,什么叫兵败如山倒。咱升斗小民,没那么复杂,也不过是经商失败,赔个倾家荡产,高考失败,败得刻骨铭心,炒股失败,败得落花流水。但有了这么一回,走过背字,摔过跟头,东山再起时,就会格外小心谨慎。
至少得真心喜欢过一两样东西,达到痴迷的地步。王羲之喜鹅,李太白嗜酒,郑板桥爱画竹,贾岛喜炼句,苏轼好禅,米芾爱石,都成了名家美谈:“书痴文必工,艺痴技必良”。就说咱平民百姓,工作之余,读书、看球、书法、绘画、收藏、旅游、棋牌、钓鱼、跳舞等等,你总得迷上一两样才好,倘若什么都不迷,什么都没兴趣,这日子也未免过得寡淡冷清了一些。
至少要倒霉过一阵子。人生有高山低谷,跌宕起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有起有落,甚至是大起大落。所以,人在某个时间,某个阶段,跌入低谷,陷入低潮,诸事不顺,都是很正常的,只要坚持不懈,必能度过难关,而其间的种种感受省悟,都会成为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一辈子都顺风顺水、平平稳稳的人,即便有也很少,而且,那样的生活显得单调、乏味、浅薄。
至少要爆发一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一展平生所学,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就像油田的井喷一样,人生一世有这一回也就够了,或许也就是这一次爆发,你便昂然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
至少要当一回主角。主角是红花,配角是绿叶,我赞赏以大局为重干好配角的绿叶精神,但我不赞赏永远自甘绿叶而不求进取的心态,有了机会,干吗不争取当一回红花,当一次主角,扛一次大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生苦短,如果我们不能在历史舞台上挑大梁,演大戏,叱咤风云,名震中外,也总得在生活中当上一两回主角,让历史的聚光灯也在我们的身上多少停留那么一时片刻。
有了这些“至少”,人生即便不是轰轰烈烈,也是有声有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22:59 , Processed in 0.0823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