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教育不要沦为门面装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1 08:4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教育不要沦为门面装饰2013-06-13中国文化传媒网


今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分阶段、分年龄练习硬笔和毛笔书法。一时间,教育界、书法界一片叫好之声,学生、家长及社会会各界热议不断——在学校教育“黑板成白板、键盘代替手写”的书写式微时代,在可以熟练使用电脑和网络,却写不出像样汉字的国民素质的境况中,对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视,业界普遍认为,这不仅有助于学习书写标准的汉字,亦可通过这一过程了解中国文字的历史,培养对民族语言乃至文化的热爱。
然而,这一“看起来很美”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的中小学教育,做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书法界和教育界普遍忧心的师资问题是决定这一纲要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一些基层学校老师表示,缺少专业的书法教师是贯彻纲要的难点,目前书法课基本由语文或者艺术老师代上,且不说老师的书法专业素养良莠不齐存在隐忧,能写出漂亮板书,进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用笔姿势、结字方法的老师本就是“稀缺品种”,遑论通过书法课教授古汉语、古文字及中国历史知识,甚至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的师资了。因此,不少学校的书法课,只是描红本,或者老师以毛笔蘸水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临写。没有充足的师资,也就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突出实用性,重在性情陶冶,还是文化传承?教育界的讨论莫衷一是。
书法的研习,“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难就难在这修行的范本——书法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上,国家组织专家编写的、各省自行编写的、学校组织的特色教材以及一些经济基础薄弱地区老师们自己编写的习字教材……在购书网站教材教辅栏搜索“书法”或者“写字”,总会跑出几十本来,琳琅满目、鱼龙混杂。是否应有统一的范本?范本应是经典法书还是老师的示范?经典作品的遴选,如何能满足全体学生提升书写水平而又在艺术上不碍于其未来的发展?诸多问题还有待厘清。
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叶培贵谈及书法教育的话题时表示,他最担心基础教育受到资本侵蚀和谬误流传——掌握特殊话语权的外行,以权势或者资本的方便而侵蚀到书法教育领域;或者以激发兴趣为名,让课本充斥完全处于民间传言的小故事,以作正史;又或者让那种僵死的描头画尾的书写方法大行其道……应当严格审查教科书,成为书法界的共识。
增设书法课固然是好事,但在学生如今已经压力满满的课程表上,如何再挤出课时给书法?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借用、挪用书法课用作主课教学,并非我们的无端猜疑。也有老师和校长在“哭穷”:没有资金给学校图书馆购置书法教育所需的碑帖、挂图、书籍等必需材料,更不用说专用的书法教室了。更有甚者直言:如果没有足够的师资、没有适当的方法、没有专业的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没有像样的书法教材的话,书法教育将面临被架空的危险。
诚然,书法教育想要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需要构建完备的教学系统,发挥综合效应;在师资上应有通盘考虑,形成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既要有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又要有因地制宜的落实措施,实现书法教学的循序渐进。更为重要的是,书法教育,文化的意义应大于技术的能力,如果学校教育能超脱“现实需要”,不是将书法当作工具性课程,而是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着眼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文化的传承,为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奠定终身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那么,学校里的书法教育不仅能避免沦为应试教育的门面装饰,而且将真正成为开启国民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课”。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43:20 | 只看该作者
“书法进校园”为何进退维谷?2013-04-09中国文化传媒网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年轻一代书写能力的不断退化,正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少语文老师改卷时,都惊呼同学们写出来的作文简直成了一幅“天书”:字形丑陋、潦草难辨、错字连篇……这一现象,也让传统书法面临的处境更为尴尬。
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要求学校开展书法课教学。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再次就做好中小学校书法教育工作做出部署。但是,书法师资紧缺的问题却让不少学校都敲起了“退堂鼓”。
职业化教育弥补师资短板
教育部下发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每周须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高中阶段则在语文课中增设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
然而笔者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老师暗地里为此“抓破头皮”。由于师资奇缺,校方只好从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中“抓壮丁”临时凑数。不少语文老师都抱怨道,他们过去只是负责规范写字,水平远远及不上书法艺术,一时间捉襟见肘。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观察到,由于教师资质没有得到保证,这些由班主任代管的书法课,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光盯着学生们练字帖而已。“整个书法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张桂光倡议,教育部门应当将书法课看成美术课、音乐课一样,对书法教育的专业资格作出明确的要求。
张桂光认为,提高师资的方法,在师范大学开设“书法系”也是一种可取的解决途径。“随着书法教师的需求量增大,书法教师的出路也会多起来,生源跟着就增加了。”他表示,如果书法课可以作为中小学基础课程长期开展,就能为书法系的毕业生形成稳定的市场链条,促成行业内部的良性循环。
作为书法系毕业生的书法教师公春江对张桂光的倡议表示认同,他说,现在开设书法系的学校,已经从以前的三四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如果这些学校书法系的学生能下到地方来授课,就能带动整个片区的书法发展”。
“教育部门应当培养有专业素养的书法教师。从长远来看,通过职业化途径来解决书法教师的供需问题,是毫无疑问的。”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表示,但他同时也提出了疑问:“书法教师的学科定位是什么?在我国学科教师的定位中,目前还没有将‘书法教师’独立出来的先例。”
“软硬兼施”应缓行?
“书法进课堂”除了在师资培养方面引起争议之外,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是业界关注的另一焦点。张桂光对书法课程的设置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学生上书法课,不宜一开始就接触毛笔,而应该多练习钢笔字,把握好字形,形成规范字概念之后,再去接触毛笔和临摹字帖,字帖上有很多字是不规范的。”
目前,《纲要》要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必须包含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都要安排一课时用于毛笔字练习。
与硬笔书法相比,软笔书法更强调欣赏功能,而硬笔书法更符合普及性原则。公春江表示,小学生一开始就写毛笔字,姿势不正确容易养成坏习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广州培训基地主任陈辉则认为,硬笔书法将来也是可以往软笔的方向迁移的,因而毛笔字无须开展得太早。
“许多人以为,一写书法就要写得像书法家一样,就将抄写字帖等同于科学训练,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单是临摹字帖并不能学习书法背后的规律。”陈辉认为,现在教育部门在书法课具体安排的制定上,还存在缺陷。《纲要》提倡小学生用铅笔写正楷字,就是其中一例。“铅笔是不能用来练字的,因为铅笔容易弄断、弄钝,而且力度不同、笔画也有区别。”
然而,对“低年级不应先学毛笔字”的看法,专家们也存有争议。周凤甫认为,国家对软笔和硬笔的教学次序作出区分,主要是出于课程设置的安排。“一堂课面对全班几十人,练习硬笔书法比较容易,但这并不代表低年级学生不适合写毛笔字。”他表示,目前国务院颁布的学位附录已经将书法纳入为艺术学科下的一个学科,艺术学科也从文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独立为一个门类,未来的书法教育在课程结构上将更明确清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43:38 | 只看该作者
书法团体望成开路先锋
书法教师的培养步伐虽未赶上开展书法课的节奏,但书法界的各种民间团体却开始跃跃欲试。根据《意见》要求,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聘请当地书法专业人员参与指导。
张桂光表示,在专业的书法教育资格认证出台之前,教育部门可与书法家团体进行沟通,借助书法家的力量进行培训。“我们既可以让书法家到学校开办教师培训班,也可以直接进入校园兼书法课。总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也是近年致力于“书法进校园”的一分子,协会每年都会组织会员到各院校进行硬笔书法的推广活动,也一直试图在中小学铺开有关活动。陈辉表示,所谓师资缺口的问题,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他认为,尽管过去社会对书法的重视程度不高,但由于广东地区悠久的书法传统,社会累积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书法人才,教育部门应该发掘社会团体这一人才宝库。
“教育部门应当建立机制,让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待遇方面也不能总是以社会责任来说事,毕竟专业团体的水平确实比普通教师要高。”陈辉表示,除了建立让专业的社会团体直接参与的机制之外,让社会团体通过普通教师的师资培训间接介入校园的书法教育,也是目前与教育部门积极接洽的一个方向。
对此,周凤甫也指出,在目前书法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调动各种社会团体资源,但单靠社会团体的运作并非长久之策。“毕竟,从教育角度而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目标设定和安排是有要求的。社会团体在书法教育上有其优势和特点,但对义务教育在具体把握上有可能不准确。”他认为,民间传统惯用的“手把手”“一对一”的“私塾式”书法教学,不一定能与现代工业化的教育制度相适应。“书法教师也必须是复合型人才,除了拥有书法技能外,还须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必须适应现代课堂。光是字写得好,并不代表能够胜任书法教师的职务。”
“书法考级”仍存争议
去年12月,上海举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写字等级考试。然而,随着今年1月的《纲要》出台,这一等级考试亦恐将成为“绝唱”。《纲要》明令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目前存在的所谓‘考级’,背后实际上都是有利益驱动的,有违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周凤甫认为。
然而,在书法界看来,给等级考试下“禁令”的说法,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陈辉认为,书法考试可以不作为“加分”,以显平等并减轻学生的负担,但等级考试本身,是旨在建立统一的标准,让学生有更清晰的学习目标。“其实,书法比奥数、钢琴重要得多。人或许不需要钢琴,但一定要具备书写母语文字的能力,这是最基础的素质。然而,现在连对师范生书法的硬性要求都没有,不像普通话那样有强制性的门槛。”陈辉说。
周凤甫表示,我国对书法教育的看法,目前仍存在实用性、功利性、目的性过重的问题。“书法是学生学习、体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比如韩国和日本就没有标准和量化考核。他们只是通过书法课,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继而将其培养成为自己的人生爱好而已。书法课的功利色彩越少,对传统文化传承恰好是越有利的。”周凤甫说。
(杨 逸 王一如)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44:04 | 只看该作者
书法进校园,横竖都是难?2013-04-02中国文化传媒网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年轻一代的书写能力不断退化,正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少语文老师改卷时,都惊呼同学们写出来的作文简直成了一幅“天书”:字形丑陋、潦草难辨、错字连篇……这一现象,也让传统书法面临的处境更为尴尬。教育部曾在2011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称《意见》)上,要求学校开展书法课教育。而今年2月7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将书法教育正式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之中。
但书法师资紧缺的问题让不少学校都敲起了“退堂鼓”。近日,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就目前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倡议。他希望,教育部门能聘用有专业资格认证的书法教师进行教学,甚至在师范大学开设专门对口的“书法系”,以降低书法课走进校园的“门槛”。
难点
职业化教育弥补师资短板
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每周须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高中阶段则在语文课中增设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
然而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老师暗地里为此“抓破头皮”。由于师资奇缺,校方只好从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中“抓壮丁”临时凑数。不少语文老师都抱怨道,他们过去只是负责规范写字,水平远远及不上书法艺术,一时间捉襟见肘。
张桂光观察到,由于教师资质没有得到保证,这些由班主任代管的书法课,很多时候也不过是光瞪着学生们练字帖而已。“整个书法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师资。”张桂光倡议:“教育部门应当将书法课看成美术课、音乐课一样,对书法教育的专业资格作出明确的要求。”
张桂光认为,提高师资的方法,在师范大学开设“书法系”也是一种可取的解决途径。“随着书法教师的需求量增大,书法教师的出路也会多起来,生源跟着就进来了。”他表示,如果书法课可以作为中小学基础课程长期开展,就能为书法系的毕业生形成稳定的市场链条,促成行业内部的良性循环。
张桂光的这一倡议,得到了书法界和教育界的广泛认同,作为书法系毕业生的书法教师公春江更是深有同感。他表示,现在开设“书法系”的学校,已经从以前的3、4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如果这些书法系的学生能下到地方来授课,就能带动整个片区的书法发展。”
“教育部门应当培养有专业素养的书法教师。从长远来看,通过职业化途径来解决书法教师的供需问题,是毫无疑问的。”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周凤甫表示,但他同时也提出疑问:“书法教师的学科定位是什么?在我国学科老师的定位中,目前还没有将‘书法教师’独立出来的先例。”
问题
“软硬兼施”宜应缓行?
“书法进课堂”除了在师资培养方面引起争议之外,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是业界关注的另一焦点。张桂光对书法课程的设置,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小学生上书法课,不宜一开始就接触毛笔,而应该多练习钢笔字,把握好字形,形成规范字概念之后,再去接触毛笔和临摹字帖,字帖上有很多字是不规范的。”
目前,《纲要》要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必须包含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都要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练习。
不少书法界人士都赞同张桂光的看法。与硬笔书法相比,软笔书法更强调欣赏功能,而硬笔书法更符合普及性原则。公春江表示,小学生一开始就写毛笔字,姿势不正确容易养成坏习惯。陈辉则认为,硬笔书法将来也是可以往软笔的方向迁移的,因而毛笔字无须开展得太早。
“许多人以为,一写书法就要写得像书法家一样,就将抄写字帖等同于科学训练,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单是临摹字帖并不能学习书法背后的规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广州培训基地主任陈辉认为,现在教育部门在书法课具体安排的制定上,还存在缺陷。《纲要》提倡小学生用铅笔写正楷字,就是其中一例。“铅笔是不能用来练字的,因为铅笔容易弄断、弄钝,而且力度不同笔画也有区别。”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44:25 | 只看该作者
然而,对“低年级不应先学毛笔字”的看法也存有争议。周凤甫认为,国家对软笔和硬笔的教学次序作出区分,主要是出于课程设置的安排:“一堂课面对全班几十人,练习硬笔书法比较容易,但这并不代表低年级学生不适合写毛笔字。”
他表示,目前国务院颁布的学位附录已经将书法纳入为艺术学科下的一个学科,艺术学科也从文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独立为一个门类,未来的书法教育在课程结构上将更明确清晰。
对策
书法团体望成开路先锋
书法教师的行业步伐虽未赶上开展书法课的节奏,但书法界的各种民间团体却显得跃跃欲试。根据《意见》要求,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聘请当地书法专业人员参与指导。
张桂光表示,在专业的书法资格认证出台之前,教育部门可与书法家团体进行沟通,借调书法家的力量进行培训。“我们既可让书法家到学校开办教师培训班,也可以直接进入校园兼书法课。总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也是近年致力于“书法进校园”的一分子。协会每年都会组织到各院校进行硬笔书法的推广活动,也一直试图在中小学铺开有关活动。陈辉表示,所谓师资缺口的问题,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他认为,尽管过去社会对书法的重视程度不高,但由于广东地区悠久的书法传统,社会累积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书法人才。教育部门应该发掘社会团体这一人才宝库。
“教育部门应当建立机制,让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待遇方面也不能总是以社会责任来说事,毕竟专业团体的水平确实比普通教师要高。”陈辉表示,除了建立让专业社团直接参与的机制之外,让专业社团通过普通教师的师资培训间接介入校园的书法教育,也是目前与教育部门积极接洽的一个方向。
对此,周凤甫则表示,在目前书法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调动各种社会团体资源。然而,他也指出,单靠社会团体的运作并非长久之策。“毕竟,从教育角度而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目标设定和安排是有要求的。社会团体在书法教育上有其优势和特点,但对义务教育在具体把握上有可能不准确。”
他认为,民间传统所熟习“手把手”、“一对一”的“私塾式”书法教学,不一定能与现代工业化的教育制度相适应。“书法教师也必须是个复合型人才,他除了拥有书法技能外。还须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求。因为他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必须适应现代课堂。因此,光是字写得好,并不代表他能胜任书法教师的职务。”
争议
“书法考级”利弊仍有争议
去年12月,上海举行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写字等级考试。然而,随着今年2月的《纲要》出台,这一等级考试亦恐将成为“绝唱”。《纲要》明令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
“目前存在的所谓‘考级’,背后实际上都是有利益驱动的,有违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周凤甫认为。
然而,在书法界看来,给等级考试下“禁令”的说法,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陈辉认为,书法考试可以不作为“加分”,以显平等并减轻学生的负担,但等级考试本身,是旨在建立统一的标准,让学生有更清晰的学习目标。
“其实,书法比奥数、钢琴这些要重要得多。人或许不需要钢琴,但一定要具备书写母语文字的能力,这是最基础的素质。然而,现在连对师范生书法的硬性要求都没有,不像普通话那样有强制性的门槛。”陈辉说。
周凤甫表示,我国对书法教育的看法,目前仍存在实用性、功利性、目的性过重的问题。“书法是学生学习、体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比如韩国和日本,他们就没有标准和量化考核。他们只是通过书法课,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继而将其培养成为自己的人生爱好而已。”
“书法课的功利色彩越少,对传统文化传承恰好是越有利的。”周凤甫说。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44:52 | 只看该作者
汉字文化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内容
——访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2011年12月27日,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欧阳中石教授任该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全国中小学校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半年来,尽管意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但其中不乏担忧的声音:与应试教育无关的书法课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是否会流于形式?缺乏专业教师的问题如何解决?书法教材如何统一标准?
2011年6月、12月,首都师范大学先后成立了汉字认知与表现研究中心、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两个研究中心重点探究汉字认知思维与表现规律,并为中小学书法教育提供专业的学术支持。
农历新年初九,记者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就汉字认知和中小学书法教育等问题采访了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年过八旬的他,正是这两个研究中心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书法是一门学问,书写的是汉字,认识汉字是书法的基础。比如,‘宀’表示的是一个建筑,下面加一个‘豕’,就是‘家’字。过去有一个说法,有一个房子,能有一头猪来养 ,就够一个家的生活了。和‘家’的结构类似,‘宀’下面加一个‘子’,是‘字’。‘子’在中国语言中,总是一个可以使用的物件的‘叫法’。如‘车子’‘丸子’‘包子’‘票子’,以至于‘孩子’,总是一个可以使唤的东西,有‘子’就可以流传了……”欧阳中石先生从汉字的结构说起,生动地阐释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欧阳中石说,人们交流、表达思想,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但是语言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声音和客观事物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人们约定的。图画能够最明白地表现事物,汉字的象形特征正合于此。比如,画个“日”,谁都认得是个太阳;画个“月”,谁都认得是个月亮,合在一起就是“明”字。即便抽象的内容画不出来,但组合起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充分显示了汉字文化的了不起。
曾经有人说汉字的笔画多,难认难识。其实笔画越多,就越为我们理解其中的意思提供了条件和说明,是让我们更方便去理解。
欧阳中石说,汉字形象而朴素地与事物发生联系,其实更便于语言不通的人们进行交流。真正懂得汉字后会发现,汉字并不落后,而是相当先进的。“汉字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为世界提供的一份厚礼,我们的祖先太了不起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45:15 | 只看该作者
认识汉字有规律可循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非常重要和及时,但如何把书法教育规范地引入中小学课堂,并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是中小学书法普及教育的新课题。
对于小学生如何认字,欧阳中石有着深入的思考。先生谦称自己读书时是“不用功的学生”,喜欢省事的学习办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语文教学实验便在部分学校推广过。在他看来,小学生认识汉字是一切的基础,小学生有足够的智慧认识汉字,不需要让他们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教会他们思考和认识的方法,摸清汉字的认知规律十分必要。
结合多年研究和教学实践,欧阳中石总结出“以形状物、以物相因、组合会意、化和成文”的汉字认知规律。例如,认识一个“木”字,“松”“杨”“柳”的意思就明白了,软的木头就是“柔”字,拿斧子劈开木头就是“析”字,举一反三,和“木”相关的很多字,就可以记住了。认识一个“人”字,由“人”字组合的“从”“比”“化”“北”等汉字,稍加讲解便能让学生理解。带“山”的汉字都有高的意思,带“扌”的汉字意味着要用手操作……
欧阳中石说:“东北有位语文老师,用这个方法做实验,请其他老师给他的学生提问,看看学生能否理解。有一道题是‘冠崔巍之冠’,学生知道‘冠’是帽子,不认识‘崔巍’这个词,但根据字形,他们猜到这个词用来表示很高,这句话的意思是‘戴高帽’,学生答对了。”可见抓住汉字的象形特征,分析字符的意思组合,便能基本把握一个字的内涵,知道一个字的意思了,掌握它也就不难了。
书法教育不是为培养书法家
“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育人是关键,有天赋的孩子将来成为书法家当然好,但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我们的中华文化。”欧阳中石认为,毛笔字可以写得很大,可以充分表现一个汉字,对于小学生认识汉字很有帮助。他强调,研究汉字的认知规律,目的在于帮助更多的人认识汉字,并由此理解中国文化。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重点是通过书写汉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从开辟我国高等书法教育开始,欧阳中石在从本科到博士的书法教学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书法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他同样不以大书法家自居,不顾年迈,不遗余力,参与其中,为了中小学书法教育而不懈努力着。(本报记者 朱永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54:35 | 只看该作者
4岁男童获全国美术作品赛金奖2013-04-11中国文化传媒网


【原标题】:4岁男童获全国美术作品赛金奖
  
今年刚满4岁的男童吴冠桦在写毛笔书法。
  
吴冠桦展示获奖证书。
海南琼海市大路镇男童吴冠桦将3岁时写的“中华文化”毛笔书法,送去参加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摄影家协会青少年摄影分会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师生优秀美术作品评选,获得评委的青睐,被评为金奖。
据悉,吴冠桦2009年1月生,2岁起在爷爷吴林全的指导下学习书法。(蒙钟德)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55:16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部门多方破解中小学书法教学之困2013-04-09中国文化传媒网


【原标题】:教育部门多方破解中小学书法教学之困
  中小学书法教学
今年初,教育部出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从2013年春季学期起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学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书法教育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走进课堂,走进校园。但由于受师资缺乏、教材不统一等限制,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学仍面临诸多困境,从学校到教育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寻找办法推动书法进校园。
现状 学生书法水平下降
随着计算机、手机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对手写字逐渐变得陌生,提笔忘字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学生作业、考试仍基本采取手写的方式,但学生的书法水平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对时下“键盘文化”横行曾表示出担忧。他认为,中国人一直有重视汉字书写文化的传统,但是现在拿笔写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人是在与键盘打交道。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环的汉字书写文化很有可能消失。
黄有光是北京翠微小学的一名书法教师,已有21年教龄的他一直负责学校书法教学。在他看来,进入网络时代,学生们接触新鲜事物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却了解甚少,加上家长多专注孩子主课的学习,对孩子的写字习惯、书写能力的培养不是很重视,学生的书法水平已“一拨不如一拨”。
同时,随着电子课本、电子作业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中小学生写作业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手写方式,间接导致现在学生书写水平下降。不少书法教师反映,学生在书写中“倒笔画”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想纠正却需要较长的时间。
专业教师数量有限  
目前,北京的中小学计划开设书法教学的不在少数,但专业师资缺乏成为推动该项工作最大的阻碍。
记者从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了解到,由于缺少专业的书法老师,学校一度招聘了五六年书法老师,直到去年学校才选到了满意的书法老师。
学校相关老师介绍,以前学校也有书法课,主要以教授写字为主,最初是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课老师。由于语文老师主要负责语文教学,兼任书法课有时会在精力上顾及不到。“另外,语文老师一般在硬笔书法上还可以,但是在软笔书法上就不是强项了。”为此,学校一直希望招聘一位专业的书法老师。
五六年间,学校发出过很多招聘信息,但都没有遇到合适的老师。本身学书法专业的人就比较少,有些人虽然是书法专业,但是并不愿意进小学当老师。直到去年,区内一所学校教师得知招聘信息,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应聘,最终获得了认可。现在,学校在三至六年级开设软笔书法课,由专门的书法老师进行教导,每周一课时。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刘芳表示,找书法老师的确不容易,她在建校之初便设立了书法课,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老师。“最后就是找关系,托了书法家协会的人聘用了一个老师”。刘芳说,现在学校的书法老师还属于外聘,在教课的同时,还在中央美院进修书法专业的本科。
一位中学校长表示,除了书法老师的师资问题外,由于现在需要给孩子减负,书法课的课时安排也成为问题。这位校长表示,自己学校的书法课就安排在语文课和美术课中学习,由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穿插着进行讲解。“教委也鼓励这样做,主要是实在没有课时拿出来再开一门书法课”,校长称,现在教委出台的8条规定非常严格,重点给学生减负,学校因此也无法再开设书法课。
应对措施 [市教委]开书法课先给校长培训
针对北京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所面临的困境,近日,市教委邀请知名书法家为本市部分中小学名校长进行培训。听大师讲书法、聊艺术,提升校长们的艺术修养。
首批接受培训的12名校长是北京市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第二期)成员,包括史家小学校长王欢、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等一批知名中小学校长。给校长们讲课的书法家都本基先生以“霸体字”闻名,他曾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为204个参赛国家地区书写国名引导牌,让中国书法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得知市教委想邀请艺术家为校长培训的想法后,都本基先生欣然接受了邀请,并表示无偿为校长们培训。
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吴武介绍,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是市教委开展的高级研修项目,从全市校长中选拔部分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校长开展为期2年的重点培养。以往的培训中多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艺术文化知识不够重视。特别是今年教育部提出了“书法进校园”,很多学校都面临师资短缺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此次培训一方面是拓展校长培训的内容,同时也邀请专家帮助校长们开展书法教学支招。今后,市教委将在校长培训中陆续邀请书法、表演等艺术家与校长们交流,增强校长们的艺术、文化熏陶。
校长们都很珍惜与书法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表示,通过与书法家的交流提升了自己对书法的认识和感悟,有助于今后教学管理工作。
[区县做法]朝阳教师选修书法课  
本学期起,朝阳区108名中小学教师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开始书法选修课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将书法课纳入教师培训选修课程,朝阳区尚属首创。
负责此次研修项目的赵新老师介绍,书法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教师板书、批改作业都要求教师运用到书法技能。而今年教育部提出的“书法进课堂”,更对教师的书法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开设此课程前,教育分院在全区中小学进行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全区200余所中小学中,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多集中在小学,且基本以三至六年级为主。中学开设书法课的很少,多以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在全区从事书法教学的150名教师中,专职担任书法教师的仅70余人,有超过一半为兼职教师,由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师兼任。
“由于教师基础不同,书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城乡接合部学校、普通校书法教学很难推动。”赵老师介绍,去年9月,朝阳教育分院曾针对部分中小学校的书法教师开设了一个书法培训实验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今年,在此基础上扩大了培训范围,凡是有意愿学习书法的中小学教师都可以参加,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通过考核的教师都可获得一定学分鼓励。  每周六,老师们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半天的书法培训。为提升教师的技能,学院还邀请了知名书法家为老师们授课,课程内容除了侧重技能传授,也注重对教师板书、教案书法的培训。此次培训共设20学时,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核,并将教师的硬笔、软笔作品进行全区展示。
[学校做法]多渠道挖掘教学资源
为弥补专业师资缺乏的短板,本市多所中小学积极行动,通过聘请艺术家参与教学、书法练习常态化等方式推动书法教学。
翠微小学从1992年起一直开设书法课。校长许培军介绍,学生学习书法所用教材是九年义务教育《写字》教材,毛笔、墨水等工具都由学校提供,就放在书法教室里,不同班级的孩子可以轮流使用。为了提升书法教学水平,近期,学校聘请了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担任该校金帆书画院荣誉院长,为学生开设书法讲座,指导学生书法练习。
北师大励耘实验学校则聘请的是一位韩国书法老师。该校书画院院长王福生介绍,这位韩国教师是中央美院书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上课时也采用中文,非常受学生的喜欢。王福生说,现在,学校在一至六年级中都开设了书法课,书法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写字上升为书法艺术。
清华附小开设写字课已有十余年。校长窦桂梅介绍,学校有专门的书法教师,并从首都师范大学聘请书法专业毕业生担任教学,每周开设两节书法课。每天学校都有15分钟的写字时间,学生们每人一张水写布,和着古诗词吟诵声练习书法。
记者:张灵 郭莹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08:59:08 | 只看该作者
书法进课堂师资成难题寒假即将结束,今年春季新学期将于2月25日正式开始,我市中小学生将要开设一门新课程。根据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将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同时还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为此,记者进行了走访。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师资成了问题,许多家长开始着手为孩子联系书法老师。
部分学校已开设写字课
安宁堡小学早在几年前就开了写字课,每周一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学硬笔书法,三年级起既学硬笔也学软笔书法,也就是毛笔。除此之外,每周全校还有一节校本课程“书法课”。在了解到教育部的新规后,校长杨青春一脸的轻松。新学期不必再为要不要开一门新课而焦虑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安宁堡小学如此,我市大部分小学均开设了写字课,但硬笔多毛笔少。秦安路小学语文老师杨玲告诉记者,写字课是语文课的一部分,有专门的配套教材。在写字课上,老师们讲解字形结构等,学生们在田字格里描红或者仿写。学校对写字也非常重视,将写字与家庭作业结合起来,对学生写得匀称、美观的字勾画出来,给出好评。
不过对于用毛笔写字,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学校对于这个部分,还主要以家庭和学校兴趣社团为主,并且随着升学压力,中学开设书法课的则少之又少。
师资问题困扰书法课
书法教育进校园对于中小学来说,这不是“新鲜”事了,据了解,从2011年起,教育部就要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但从各地各校教学情况来看,书法课并没有全面进入课堂。对此,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书法难进校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问题。
一些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硬笔书法还可以执教,但毛笔字自己都写得不行,怎么教学生。同样,不少校长对书法进课堂也面露难色,现在普遍情况是语文老师当兼职硬笔书法老师,各校都缺专业的书法老师,尤其是毛笔,师资非常难找。
安宁堡小学杨青春校长说,师资问题也一度困扰过学校开展书法课。不过由于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通过外聘名家或者附近的书法新秀解决了师资,才使书法课能开展下去。
师资问题困扰书法课同样也引起教育部的重视,此次教育部也给出了指导意见“学校可以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能力。”
在采访中,部分校长表示,开设书法课虽有困难,但如果是教育局要按课程开设,学校一定会想方设法解决师资问题。比如在外聘老师的同时,对本校老师集中进行培训,总之,争取把书法课按规定开展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3:24 , Processed in 0.9589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