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访谈:中学时代的“地下”流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1 15: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访谈:中学时代的“地下”流行
李果口述,九月整理
http://blog.cersp.com/36524/1119461.aspx
    李:初中的时候,班上开始有人偷偷地听流行歌曲。那是在90年代中期。
    听歌的一般是班上学习成绩不好,又比较好玩的“积极分子”。这群人常常是“引领潮流者”。
    九:确实,这个现象我也有所体会。你当时的成绩如何?
    李:我当时是班长。
    九:那就是属于“规矩”的好学生了。你怎么知道同学偷偷地听流行歌曲呢?是怎么“偷偷”的?听些什么歌?你能详细地讲一讲吗?
    李:好的。
    我们同学之间不太隐瞒的。并且我的哥哥跟我一个班,他属于“引领潮流”的“后进生”,所以他听流行歌曲。于是我就有机会了解这些事情,并且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的影响,在升入高中之后,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当时比较受中学生欢迎的歌手和乐队有: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黎明)、小虎队、林志颖、张信哲、周华健、BEYOND、孟庭苇、王菲、罗大佑、谭咏麟、谢霆锋、动力火车、郑智化、郑中基、崔健、熊天平、老狼、朴树等等。
    后来我高三那年没有听歌,在我印象里,周杰伦、陶喆、王力宏、任贤齐、孙燕姿、萧亚轩、刘若英这些人都是我们上大学之后才出道或者红起来的,更别说那些新人了。
    现在学生都听MP3了,我们当时听歌的方式是用随身听,放磁带的那种。MP3更方便,用随身听听歌很奢侈。当时一个普通的随身听的价格是五十到一百块钱。一盒磁带,一般都买盗版,两三块钱。比较费的是电池,普通五号电池两节要五毛钱,顶多听十个小时。我现在也记不清楚了,在我印象里是用的比较费。记得高一的时候,一学期下来我就攒了一书包用过的电池。当时用完之后就随手藏在座位的屉子里,放假时一收拾,竟然有一书包那么多。
    所以,这样的成本对当时的中学生来说,偏高。家长一般不给买,也不让买。但是那些“活跃分子”,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常常有办法搞到,然后在他们内部圈子里“传听”。
    我当时是用自己的零用钱或者饭钱来买电池,随身听是偶尔从哥哥手里借来的,磁带或是哥哥的,或是班上流动的。
    这些物品在当时属于“违禁品”,家长和老师都不允许携带,认为是耽误学习的“毒品”,一旦发现,立即没收。所以,随身听和磁带都只能在“地下”活动。
    随身听比较小巧,机身后部有扣环,可以别在裤腰上,用上衣的衣襟盖住。耳机线从上衣里侧穿过,到达耳朵。有条件的(头发长的),衣领与耳朵之间暴露在外的那部分用头发遮住;头发不够长的,不遮也无碍,机灵一些就可以了,遇到危险赶紧取下耳机,揶进衣领。
    在自习课上,一眼望去,学生们个个低着头,读书做题,一片安静,纪律良好。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在这表面的无声之下,歌声在四下里飞扬。
    九:看来,流行歌曲虽然“不见天日”,在学校正式课程中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却以它独特的方式,在学生中间迅速蹿红,广泛流传。
    ——这是学生们自己选择的课程,学生们的“地下”课程。
    李:是的,你总结的很好。在我们那个地方、那个阶段,情况就是如此。
    九:我感兴趣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如此“顽强”地要听歌,有阻力也挡不住?
    李:我想,首先是因为流行。周围有同学听,偶尔哼几句,还可以在联欢会的时候上台献歌一曲,这让人很羡慕。在一些“先进者”的带动下其他人也尝试去听,结果,这些本来就很合青少年口味的歌曲很容易就赢得我们的倾心。并且,同学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喜欢听谁谁的歌,最近谁谁又出了新专辑,当然有时候也会讨论明星的八卦新闻。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融入某个“圈子”。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流行歌曲表达了我们的心思,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流行歌曲都是一些“年轻人”的歌,有爆发的呼叫,有柔情的低吟,洋溢青春的激情,充满浪漫的情怀。
    我们在歌曲中寻找青春的张扬和失落的慰藉,甚至通过流行歌曲来学习恋爱或向喜欢的人表达爱意。它为年轻人压抑不住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出口、一个港湾。在众多的学校课程中,我们被要求理性地生活、被指定崇敬某英雄人物,被刺激取得更高、再高的分数,一切都表现得那么强硬、没有喘息的空间。唯有流行歌曲,是一个柔软的窝,可以无限地包容我们的喜怒哀乐。在那里,我们找到丢失的自己和朋友。
    另外,流行歌曲和这些歌星对我们也有一些励志的作用。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或乐队,这一般被称为“偶像”。我们从偶像身上习得的东西,远非家长和老师们所能想象的。在我们的眼里,明星并不代表着商业包装和一夜成名,而是代表着梦想。他们是一群热爱音乐的人,一群拥有音乐才气的人,一群为了自己音乐梦想而不懈追求的人,一群为人间带来美妙歌声的使者,也是一群幸运儿。
    我比较了解BEYOND乐队。他们是香港的乐队组合,是一群喜欢音乐的年轻人自发聚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乐队。在他们1983年出的第一张专辑封面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有人歌唱,弹奏音乐,因为社会有这样一种商品需求,他们可以因而得到经济效益;也有人歌唱,弹奏音乐,因为他们自己有一些话要说,有一些情感需求沟通”。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有音乐追求的人选择了自己的音乐,BEYOND乐队一直守着这样的追求。
    据说,刘若英、周杰伦、王力宏等也都是从普通的音乐爱好者,逐渐成长为大牌歌手。很多歌手都是如此。他们不放弃自己的音乐想法,坚持创作与演唱。站在舞台上演唱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为了梦想而活。
    我们喜爱他们的歌声,通过他们的歌声来感受成长的韵律,来结交情投意合的朋友,因他们的歌声而使欢乐翻倍,使痛苦减半。我们也愿意像他们那样,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些,是“语数外”都不能提供给我们的“知识”,所幸,我们自己找到了。
    九:谢谢你,让我们了解了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的中学生在对待流行歌曲上的一些“秘密”细节。
    李:不客气。大学毕业之后就没有再与中学生交流,不知道现在他们是如何听歌的,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有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听说近些年,个别流行歌曲或进入教材,或成为考试题目,这是不是表明了“大人”们理解了我们,接受了流行歌曲?
    九:恐怕不完全是这样。但是出现这些情况,确实代表着很大的突破与进步。近年的教材改革,以及最近的北京语文课本的“换血”事件,都表现出这种进步。
    李:是的,我同意。谢谢你的访谈,也让我想清楚了很多事。
    九:谢谢你。现在轻松一下,让我们来交流一下BEYOND的歌吧,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3:15 , Processed in 0.2436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