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想与现实 ——来自广西武鸣县的报告(《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第5期) |
| | | | | | 摘 要: 广西武鸣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方面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于2009年获得“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的荣誉称号。在其成绩之余,这种均衡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存在的不均衡的主要表现,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了基层期望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措施,总结了基层对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理解及其满足条件的优先顺序。
关键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武鸣县;报告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广西武鸣县为例”(桂教人〔2011〕40号)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11(2013)05-0011-06
作者简介:沈有禄,男,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郑晓华,女,广西大学教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4)。
广西武鸣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2009年获得“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的荣誉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得该称号的同级地区仅有3个,可见,总结武鸣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经验将有助于推进广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可以为西部省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借鉴。
一、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状况
武鸣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全县总面积3378.36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1.4%,与南宁市新城区的距离,实际里程为37公里[1]。2009年末总人口68.66万(农业人口56.74万),壮族人口59.46万,占总人口的86.60%。地区生产总值129.07亿元;全部财政收入6.6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4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9元,连续9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2]。
根据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武鸣县义务教育阶段有中小学校147所,其中城镇小学21所,城镇初中23所,农村小学100所,农村初中3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56482人,其中城镇小学在校生14936人,城镇初中在校生19977人,农村小学在校生20134人,农村初中在校生1435人,城镇学生数占全体在校生的61.81%。小学阶段净入学率为99.99%,初中阶段净入学率为98.7%,小学阶段没有学生辍学,初中阶段辍学率为1.02%,初中升学达92.1%。义务教育阶段达到省定办学标准的农村学校比例为100%。义务教育阶段平均班额为32.73人,其中小学阶段城镇平均班额为45人,农村为22人;初中阶段城镇平均班额为48人,农村为47人;其中56人以上特大班比例为4.85%,小班(20-30人)比例为35.82%。
二、义务教育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均衡的主要问题
2011年6月21日至22日,我们对广西武鸣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共发放《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调查问卷(教育行政人员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为92.00%;共向8所小学和初中发放《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调查问卷(教师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回收率为86.25%。另外访谈了25位中小学校长、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武鸣县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存在不均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县财政有限,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投入少,跟不上社会发展。尽管2010年全县财政资金大概有5亿,但基本上仍是“吃饭”财政,用于教师工资等方面的教育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1/2至3/4。另外,由于县财政投入不足,学校要改善校园环境只能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此外,由于经费不足,也导致了教师培训经费缺乏。很多校长和老师呼吁要是上级部门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再多一点就好了。
2.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布局及规模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小学学校分布不合理,城东、城南、城北区小学学校数偏少,不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学校办学规模普遍偏小,现有公办学校中,规模小于12个班的小学有3所,占学校数的36.4%;规模小于18个班的初中有2所,占学校数的33.3%。另外,学校布局与规模调整产生新问题,出现学校规模乡小城大的现象,农村部分学校规模太小,而县城部分学校又学生规模较大,大班现象明显。此外,布局调整也受到学校征地难的影响,县城周边学校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影响中小学布局调整。比如,目前二小和六小很近,但不能并校,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校周边征地很难,涉及农民土地问题很敏感。
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学校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城乡在学校环境(硬件设施、办学条件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校际间分配不均,县城及城乡结合带学校校舍等硬件设施不足以应对学校扩招。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仍有13所村级完全小学没有教学楼,2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学生宿舍楼,4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学生食堂。
县城学校各方面条件远比农村要好,乡镇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影响了学校的均衡发展。县城学校的硬件及师资明显优于乡镇,学生、家长都想往县城走,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有的好学校设备好但不能充分利用。此外,由于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人数增多,造成部分县城学校教师不足,而部分乡村教师过多现象。
硬件设备方面各个学校分配不均衡。如某校在校生人数较多,但教学设备、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多数学校仅有一个多媒体教室,有的甚至没有。村学校却没有食堂,没有运动场地。如某校有一半的学生约为250人住宿,学校却没有食堂,学生只能每天露天就餐。
4.教师学科、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老师缺乏,师资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师资未完全配备,特别是专业教师(音、体、美老师),部分学校的音乐、美术老师还是自己培训的,来自专业学校的很少,学校目前仍普遍存在缺乏英语、音乐、美术、电脑等教师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新生力量很少,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新老师很少,从2000年到现在近十年时间全县小学招聘新老师很少,大概才引进100个左右的新老师。
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教师业务水平较低。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很多老师是前几年由代课老师直接转正,这部分老师大多是农村老师,尤其是在2006年不经选拔,全县突击转正了1000多个代课教师,导致教师整体素质下降,人员超编,由于无相应退出机制,近3年来,县里很少引进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5.农村优秀教师外流现象很明显,导致农村教师质量下降,教师一旦成长起来就调往县城学校,加剧了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农村优秀教师都想往县城调,优秀师资流失严重,师资不均衡。没调到县城的教师,即使继续留在乡下工作也不安心。在07、08、09年,大量的农村教师涌入县城,导致农村优秀师资流失。
6.学校间教师调配不均,未按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分配教师。如某校有520名学生,有教师30人,而有些乡小、村小有学生50人,老师却有10多个人,学校间师生比相差很大,造成有些学校教师工作压力过大,而有些学校教师工作相对空闲。总的来说各学校师资水平差距很大,县城学校师资条件好,农村学校师资方面较差,城乡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7.教师社会地位低,工资低,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差,积极性不高,教师工作量大,压力大。被调查及访谈的老师普遍反映教师待遇低。如武鸣县与南宁市区相结合地带的中小学老师的待遇比南宁市区教师的待遇至少每月要差1-2千元,老师们反映同为南宁市的学校和老师,为啥教师待遇差距就那么大呢,一切均源于义务教育的县财政投入为主这一义务教育的投入制度所决定的。
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住房陈旧、简陋、紧缺。目前,全县70%左右的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住房均为20世纪60、70年代的砖木结构的瓦房。由于农村学校教师住房条件差,造成部分教师不安心在农村学校教学。
8.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源在城乡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间分布失调,农村学校及非重点学校生源普遍不足,而县城学校小学、初中的大班额现象严重,导致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明显,家长尤其青睐重点校、示范校。虽然已经取消实验学校、重点学校,但家长心目中依然有重点学校,如那些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尤其是县城家长很重视学校的升学率,农村家长则相对不那么重视。县城的优质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挤着进,县城的学校一般达到70人/班,而个别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生源不足,家长跟随社会导向走,如此造成县城与农村学校的“马太效应”越演越烈。
此外,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生源流失现象普遍,导致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大。如有的农村学校生源每年流失20-30人,占整个年级的7%-8%,某校在2010年就流失尖子生30多人。学生生源质量下降且差距大,农村孩子知识面比县城孩子要窄很多,城乡学生素质差别很大。生源素质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也不同,因而教学方面有难度,只能降低教学层次,以适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9.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寄宿生的教育及管理难度大,工作量大,期待能在绩效考核中得以承认其工作量。老师们普遍反映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问题突出。如某校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每班都有几个,全校100人左右,是个大问题。城镇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家长对子女关怀较少,其子女相当于县城留守儿童。由于这类学生自身素质较差,因而管理难度较大。此外,城中村家长对小孩的家教不严,家长素质低。老师们还反映由于寄宿生管理难度大,怎样将这类工作体现在绩效中;同一级别学校,怎样考核教师的工作量。寄宿生管理,缺少生活老师,导致授课老师任务繁重,能配置管理老师更好。
10.应试教育思想严重,教育评价方式单一。老师们反映当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应试教育明显,分数高于一切。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以考试分数衡量学生,追求高分,目前的教育未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人(领导、老师、家长)的观念,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家长认为哪个学校好,就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这个认为好的学校。另外,教育评价有待改进,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有问题,一切评价都以学生成绩、升学率为核心来展开,这是我们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方面加以努力。此外,还有老师反映小学阶段体育考试标准单一,没有根据学生实际身高、体重制定不同的标准。
11.村级小学、部分镇所在地小学和初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滞后,整个育人环境不大尽人意,部分学生受外界“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大。学生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大,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压力大,有厌学情绪,十分调皮,管理较难,时有学生辍学。而且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好做,隔代教育中亲情缺失。另外,学生读书目的不明确,意愿不强烈,“读书无用论”进一步蔓延,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读书出来用处不大,但是目前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许多家长还是会让孩子读书,认为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投入会大于回报。虽改善了家长“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但依旧有困难。
12.家长及政府认识及配合不到位,认为教育小孩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学校与社会、家庭配合有时脱节,政府下基层调研少,指令性管理多,未达至学校、社会(政府)、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很多家长不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很少管学生。又如辍学问题、流动儿童问题,有时政府认为是学校的问题,而不是家长的问题。而多数校长及教师认为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也是家庭的问题,父母也有责任,而不是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不能仅靠学校。
此外,老师们还反映上级教育管理更多的是指令传达,不够重视联系基层实际的情况。上级领导虽然对县内各学校存在问题有所重视,但重视程度不够,对学校实际状况了解不够,没有彻底清楚哪些学校存在寄宿生公寓楼缺乏,哪些学校没有自己的饭堂,哪些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设施不齐全。
总的来说,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县城、镇和农村的各个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不均衡,存在明显差距。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来看,当被问及“您所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教师及教育局行政人员认为目前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四个最主要的问题如下。
处于第一位的问题是“城镇和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 持此观点的教师有209人,占被试(276名教师)75.7%;而教育局行政人员23人中有22人持此观点,占95.7%。
处于第二位的问题是“不同背景家庭子女接受教育不平等”, 持此观点的教师有143人,占51.8%;而教育局行政人员23人中有10人持此观点,占43.5%。
处于第三位的问题是“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 持此观点的教师有126人,占45.7%,而教育局行政人员23人中有18人持此观点,占78.3%。
处于第四位的问题是“与其他县(区)发展不平衡”, 持此观点的教师有110人,占39.9%;而教育局行政人员23人中有11人持此观点,占47.8%。
三、教师对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的态度
在被问及“您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时,受调查者在问卷及访谈中反映出的对各项可能的措施的态度如下(267人回答,9人未回答)。
认为应该“制定全国统一、城乡一致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的教师有125人,占回答该问题教师的46.8%;而行政人员23人全部作了回答,18人持肯定态度,占78.3%。
访谈中老师们希望政府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增加教学办公经费投入,可将部分寄宿生生活补助转为公用经费。部分学校反映现在发给学生的补助较多(符合困难条件的学生每人每学期500元),但用于办学的经费较少,而如给一些学生的“寄宿生补助”是没有必要的,有的学生家庭不困难,真正困难的只有10%,另外领补助的45%实际上并不困难,有的家长开面包车来领钱,有的拿回去赌博,去酒店吃饭,买化肥等等。
认为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和困难群体子女上学的支持力度”的教师有150人,占回答该问题教师的56.2%;而行政人员23人全部作了回答,19人持肯定态度,占82.6%。
访谈中老师们也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尤其是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建设。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且投入应该及时到位。改善办学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另外继续加大对“校园安全工程”的投入。访谈中老师们还希望政府加强乡镇学校建设,避免学生流失到其他学校,有效整合生源,利于施教。此外多分配示范性高中名额到各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避免无序竞争,切实落实好素质教育。
认为应该“大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教师有238人,占回答该问题教师的89.1%;而行政人员23人全部作了回答,18人持肯定态度,占78.3%。
访谈中老师们也呼吁政府应提高教师待遇,本县内城乡间教师差距不应太大,而且本县教师工资要与南宁市其他区县看齐。总体而言,目前武鸣县内教师间的工资差距不大,但是城乡间教师的绩效工资差距大,且工资总额与南宁市其他几个区的差距大,达到2000元/月。受访教师一致希望政府在教师工资方面,地区与地区之间差距不要大,最好是一样的(同一个市下面的县、区间要一样)。
访谈中老师们也希望政府尽快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补充农村教师的人数,进行师资调配与流动,引导优秀教师、校长到薄弱学校支教、任教与任职,薄弱学校教师到优秀学校学习。老师们还希望政府加大对音乐、美术、体育、科学及人文教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及时配齐专业课教师。
此外,老师们希望政府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建立起教师工作的“长效学习机制”,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教师培训要特别强调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也要进行校长队伍的培训,校长要有做人思想工作的专长。在短时间内增加教育投入比较难以解决,但抓好教育教学问题是好解决的,其中关键是抓好校长、教师的培训,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要请城镇优秀教师下来讲学。
认为应该“实行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的教师有135人,占回答该问题教师的50.6%;而行政人员23人全部作了回答,17人持肯定态度,占73.9%。访谈中老师们呼吁教师工资及生均经费均应该省统筹,实现省内教师同工同酬,各地生均经费大致相同。
认为应该“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教育”的教师有142人,占回答该问题教师的53.2%;而行政人员23人全部作了回答,13人持肯定态度,占56.5%。
访谈中老师们希望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多关注困难学生家庭。除学校外,还需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不要使其成为新的社会难题;对贫困家庭,希望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温饱和家庭困难问题。
认为应该“采取其他措施”的教师有5人,占回答该问题教师的1.9%;而行政人员23人全部作了回答,无人持肯定态度。访谈中老师们还希望:
一是希望政府、学校、老师、社会及家长转变评价认识及其标准,对学生不以分数来衡量。对政府和学校而言,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如在职称评定、评优及绩效工资考核上不以学生的绝对成绩和升学率来衡量教师。政府和社会舆论也不应以强调考上某些重点学校为荣,避免误导家长思想。
二是希望政府能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环境,净化校风。政府进行宣传引导,使社会支持、家长理解学校和教师,利用报纸等大众媒体加强正面信息的宣传。现在镇政府很关照,社区主任、书记常来学校过问工作,今后要进一步强化这种实地调研和关照基层学校的举动。政府也要督促和加强对学生所处环境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如村风、民风建设,在整个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精神,积极宣扬读书有用的思想。
三是希望政府要多关注、多支持学校某些急需解决的如土地征收问题等,应及时出台解决措施。对符合并校或扩建的学校,要及时努力把校园周边土地的征地问题给解决了,才能够使学校有更多的空间接纳附近入学孩子。目前部分学校报名的学生很多,但是学校因空间有限,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入学。
四、基层如何理解何为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基层对“何为真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符合的条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机会均等。这其中尤其是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及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机会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和困难群体子女上学的支持力度,使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在调查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76人回答)中认为 “弱势群体(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等)应得到补偿”非常重要的占38.77%,认为重要的占43.12%,故81.88%的人认为对弱势群体提供补偿重要。
2.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基本一致,城乡教育经费标准一致。学校间硬件、师资、课程开设差距不大,城乡间师资调配合理,硬件设施齐全。在教师编制和生师比方面要照顾农村学校,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各校各学科都有教师任教。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按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经费投入,城市学校有的教学设备,农村学校也应该同时配备,而且教学设备投入不分大校、小校(小校不易享受资源)。教师队伍也要均衡,不能老是把优秀教师往县城里调动。部分老师甚至反映最理想的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城乡一致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教育经费按人头均衡发放。在调查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79人回答)中认为 “学校办学条件大致相同”非常重要的占58.78%,认为重要的占33.69%,故92.47%的人认为城乡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应基本一致。
3.改善农村及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最近几年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薄弱学校而言,在硬件方面的办学条件要大力改善,同时也要加强其教师队伍建设,而且师资更重要,其次才是办学条件。这就要求最近几年政府在中小学师资配备上要向薄弱学校倾斜。在调查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79人回答)中认为 “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非常重要的占59.86%,认为重要的占29.75%,故89.61%的人认为政府在投入经费时要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
4.加大中央及省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中央财政出多少,地方财政也配套地出多少的教育投入方式,尤其是要加大对薄弱地区的经费投入力度。目前薄弱地区经济滞后导致目前以县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落后地区办学条件的改善,造成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因此要加大省统筹的力度,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才能实现同一省域内各县市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5.统筹均衡教师调配,实现教师城乡流动,提高教师待遇,做到省内教师待遇基本一致,适当提高偏远山区教师待遇。在调查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83人回答)中认为 “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均衡”非常重要的占65.02%,认为重要的占29.33%,故94.35%的人认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在校际间均衡配置教师。
另外在访谈中教师们普遍期待逐步实现教师待遇省统筹,缩小省内各县市间及县内各校间教师待遇的差距。在调查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76人回答)中认为 “同一县域内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工资收入大致相同”非常重要的占59.42%,认为重要的占34.42%,故93.84%的人认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在教师待遇方面要实现同工同酬,校际间及区域间差距要缩小。
此外,还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现教师不分区域、不分年龄段,都得到同等的培训。
6.实施素质教育,取消重点班、重点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实现示范高中指标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很多受调查老师反映,当下的义务教育应该从上到下,不能只以教学(升学率)来衡量学校,以成绩来衡量和评价学生与老师,只有真真正正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才能从本质上把广大师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取消重点班、重点校,实施小班化均衡教学,要求中考、高考不排名,不过度宣传,最终普及高中,方显均衡。在调查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87人回答)中认为 “取消大班额,实行小班化教学”非常重要的占72.47%,认为重要的占21.95%,故94.43%的人认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取消大班教学,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79人回答)中认为 “取消重点班、兴趣班和特长班”非常重要的占54.48%,认为重要的占24.01%,故78.49%的人认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取消重点班、兴趣班和特长班。
将示范高中指标等比例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在调查中,教师与行政人员(共287人回答)中认为 “示范(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到各初中”非常重要的占42.54%,认为重要的占29.10%,故71.64%的人认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将示范(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到各初中。
7.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重视对流动儿童及留守儿童和后进生的管理和心理疏导,社会媒体、政府积极正面引导,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塑造优良学风。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学校、学生情况,了解老师学生相互的困惑,社会、学校、家庭要相互协调,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各类政策和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合理、以人为本,全社会通力合作营造公正、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优良学风。
通过调查发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符合的各项条件(我们预设了十项条件)的优先程度(本研究以被试回答“非常重要”和“重要”即认为符合该条件或该条件重要),排序为:
第一位的条件是“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均等”,占94.8%。
第二位的条件是“消除大班额,实行小班化教学”,占94.4%。
第三位的条件是“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占94.3%。
第四位的条件是“同一县域内教师工资收入大致相同”,占93.8%。
第五位的条件是“学校办学条件大致相同”,占92.5%。
第六位的条件是“城乡生均教育经费标准一致”,占91.6%。
第七位的条件是“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占89.6%。
第八位的条件是“弱势群体(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等)得到补偿”,占81.9%。
第九位的条件是“取消重点班、兴趣班和特长班”,占78.5%。
第十位的条件是“示范(重点)高中指标平均分配到各初中”,占71.6%。
参考文献
[1]武鸣概括[EB/OL].广西武鸣县门户网站,[2011-11-30].http://www.wuming.gov.cn/wmgk/index.html.
[2]武鸣县概括[EB/OL].南宁市门户网站,[2011-11-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