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国和他的公民教育实验
●“不要让学生觉得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在大多数学校为高考升学率焦头烂额时,他却说,“高考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一生”;在很多人空谈素质教育时,他却笑笑说,“我们的办学思想是要营造以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公民教育”。
他,就是李建国,深圳福田中学的校长。
李建国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上世纪,他在湖北荆州中学当副校长时,曾创造过辉煌的高考成绩,受到领导和同行的称赞。就在众人对他羡慕不已时,李建国却突然离开了这个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中学,于上世纪90年代南下深圳,到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任职。2000年,他调任福田中学校长,第二年就开始了为实现教育理想而进行的大胆改革。
如何处理好高考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很长时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高中的校长和教师。
“我们一方面要追求教育理想,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教育现实。如何使学生既能在高中阶段得到充分、完整的教育,从而张扬个性,又能在严苛的竞争性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容忽视和逃避的问题。”李建国说,“教育的价值和目标不是仅仅为了培养几个状元、几个高分学生来提高升学率,真正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社会为国家的明天负责。”
在很多学校把升学率作为最高奋斗目标时,李建国却提出了“高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升学率和获奖面,这是考评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指标,但它不是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不要让学生觉得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否则,不利于学生广阔视野的形成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将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谈何容易。李建国深知其中的困难,但喜欢挑战的他没有退缩,毅然挑起了改革实验的大旗。
从本世纪初开始,李建国开始了他的教育梦想之旅。2001年,他重塑了福田中学办学理念,提出了“以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公民教育”;2005年,李建国亲自担任高一年级文科实验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当时的深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争议;2008年,李建国所带的班以普通的生源和师资取得了本科上线率98%这个不普通的成绩,创造了福田中学教育史上的奇迹。更重要的是,除了成绩优秀,实验班的学生还在习惯、方法、意志、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具备一般同龄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
回顾过往,李建国认为,这一切都得益于2001年教育思想的大解放。那是李建国到福田中学任校长的第二年,当所有教师都在为新校长所带来的办公条件日益改善、学生成绩稳步提高而欣喜,同时也为追求更高的升学率而苦恼时,李建国却对当前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进行了反思:“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考试的本领,但是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个性、自主的精神,缺乏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勇气,缺乏道德、意志、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李建国认为,基础教育改革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多地把着眼点从关注学生的成绩、分数、升学率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品行、道德、操守、信念、自信心、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上来。
于是,李建国带领全校教师开展大讨论。半年多以后,凝聚着李建国思想结晶和全校教师共识的办学理念终于诞生了。那就是——“以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公民教育”。
从此,学校不再把升学率作为最终的目标,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民主的、法治的、富强的、文明的中国作好人的准备。”教师也不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意志、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走向社会,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教育思想的解放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给福田中学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学校课程结构大幅调整——减少了为升学而增加的必修课的课时,增加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选修课与活动课,选修课、活动课占到总课时的35%。
大量校本课程积极开设——近年来,福田中学已经开设的校本课程达到100多门,每一个学生在三年内,都必须修满四门、不少于144个课时的校本课程。
学生社团和学生俱乐部自主发展——近40个学生社团和俱乐部,积极健康,自我管理,为学生个性的张扬、兴趣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舞台,社团活动已经成为福田中学亮丽的风景线。
●“一切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李建国认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病在于统一的模式掩盖了个性的发展,功利的追逐代替了科学的精神,僵化的标准限制了自由的思想,眼前的利益淹没了客观的规律。”学生实际上成为一种被利用的工具,而非教育服务的对象。于是他提出,学校一定要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设置教育内容和活动。“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发展的需要上,而非教师和学校近期狭隘的自身利益需要上,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法则。”
李建国的实验班不靠加班加点和严压狠管,而是按教育自身的规律办事,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不能自主发展的学生是失败的学生,学校的一切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李建国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脱离学生的自主发展,学校一切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建国强调,自主发展的含义,不仅仅指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或者主动地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思考和创新,主动地选择和运用机会,主动地设计和塑造人生,主动地承担责任和关心社会。“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就是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有积极的自我形象、悦纳自我的人;就是有明确的努力目标、有内在的学习需要与成长渴望的人;就是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在李建国的引领下,福田中学确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六项原则:只要学生可以自学解决的知识性问题,教师不再讲授;只要学生有能力自己组织的活动,教师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只要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困难,教师不必亲为……
相应地,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遵循“二八定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时间总量的20%,其他时间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知识性问题,教师只解决其中的20%,其它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学生的阅读总量中,课内的只占20%,课外占80%……
李建国还尝试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有一次测验,李建国买了几十块不同类型的巧克力放在桌上,规定考多少分数拿何种类型的巧克力。考试结束,老师离开,考了多少分数学生们自己知道,然后上台拿巧克力,没发生一点错位。
李建国甚至让犯了错误的学生自主选择处罚的方式。供选择的处罚方式通常有五个“一”:讲一个遵守纪律的故事,向班级捐献一本好书,帮助一个同学,为集体做一件有益的事,参加一次积极的体育锻炼。犯了错的学生选择哪一种方式来改错由自己决定,根据错误的性质在操场上跑几圈也由自己决定。这五个“一”使学生的尊严得到了保护,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几年来,李建国班上的学生在“自主发展”中,形成了自主解决知识性问题的习惯、自主探讨问题达成共识的习惯,以及自主组织活动、自主管理的习惯。李建国认为,这些自主习惯的养成正是实验班走向成功的根本原因。
实验班取得成功之后,李建国并没有止步,他很快在全校推广实验班的经验。学校举行了一系列的成果交流会,让全校老师深入了解实验班的成功之处,让自主发展的理念深入每一个教师的心灵。如今学校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能贯彻改革的理念。
●“自由地思想是学校教育最可贵的精神”
李建国认为,民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主题,而教学民主是校园民主最重要的体现。“没有教学民主,就没有校园民主。”
福田中学的教学民主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并创造选择的机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同等的机会,不论性别、成绩、家庭背景。“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选择性与主动权,真正鼓励学生自由地思想并尊重他们在思想中所产生的所有创见,教育的真谛才有恢复的可能,而这必须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在福田中学,老师特别重视不同意见、不同观点的争鸣和冲撞,注重采纳多数意见,保护少数意见,并提倡学生对书本和老师提出质疑,保护思想的自由,不设思想禁区。“自由地思想是学校教育最可贵的精神,也是实验最推崇的理念,实验班没有思想禁区,鼓励所有创见。”李建国说。在教学中,他鼓励学生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出创造性的看法,鼓励学生对历史或当前的重要事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在不久前举行的福田中学毕业典礼上,李建国对高三毕业生的一段讲话更深切地表达了这种理念:“高中三年,你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知识使你们丰富起来。但是,你们是否发现,书本中有不少不太完善,不太科学,甚至不太真实的东西。敢于向书本挑战,敢于向定论质疑,不惟书是从;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头脑,相信逻辑的力量。这是真正的治学之道。”
●“用信任换取学生的自觉”
李建国喜欢和学生聊天,自己家里有几个人、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和学生们说。学生们也喜欢把自己的喜悦和烦恼讲给李建国听。有的学生甚至问他:“老师,我们能不能来扳手腕?”李建国爽快地说“扳”。
李建国的平易近人使得学生们和他走得很近,学生们亲切地叫他“李伯伯”。李建国有些胖,爱出汗,当他出汗的时候,常常会有学生拿出纸巾来,或者把电风扇对着他吹。
“高中学生一般十五六岁或十七八岁,他们有苦恼,也有快乐;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阳光的一面,也有忧伤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李建国主张教育要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困难与困惑,分享每一个学生的快乐和幸福。“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就能更好地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收获。”
李建国始终坚持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他曾风趣地说:“其实教育很简单,把学生当人看,他就会做堂堂正正的人;把学生当‘鬼’看,他就会做‘鬼’气死你。”
“教师要充分地信任每一个学生,用信任换取学生的自觉。”李建国坚信,当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信任时,会自觉地放大优点,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许多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当学生体验到老师的信任时,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在很多学校普遍感到棘手的早恋问题上,李建国相当开明。他认为,我们认为是“问题”的那些问题,更多的是性格的问题,是爱好的问题,是个性的问题,是情感的问题,而不是道德的问题、纪律的问题。在早恋问题上,他主张正确引导。“告诉他们,爱情是美好的,包括早恋也是美好的,只是你现在不合适,因为你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李建国认为,大度宽容、积极等待、科学引导,应当成为新的教育观念。
●新时代的师德标准
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过去的标准是,上课苦口婆心、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为工作废寝忘食乃至积劳成疾,却依然带病上课,甚至“为了照顾学生,自己小孩病了也不去看,父亲去世了也不去奔丧”。李建国认为,这样看似“崇高悲壮”的师德其实是在误导学生。“这叫作残缺的人格破碎的爱。我们不能鼓励这些东西。这样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扭曲,久而久之,变态、虚伪就成了一种主导文化。”
“好老师不是要带病坚持岗位,为工作鞠躬尽粹而完全忽视健康。”李建国说,“没有了健康身体,我们靠什么去教育学生?好老师不是要为了学生而完全牺牲自己的生活,好老师也应有和谐的亲情、友情、爱情生活,否则我们怎么可能有健康的心态去影响我们的学生?好老师不一定就要固守清贫,我们的付出也需要得到认可,这种认可不能只是精神上的空头支票。”
李建国认为,我们的教师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树立民主、科学、法治等代表主流文明的价值观,而这可能意味着与自己固有的价值取向、现存的结论、思维方式甚至知识结构进行长期的碰撞乃至激烈的斗争。简而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大忠诚、大智慧、大视野”。
“大忠诚”是指把目光放在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民族精神的振兴、国家的长治久安上来。简而言之,就是忠于我们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的,能够对自己、社会、民族、国家负责的合格公民。“大智慧”就是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开启思想,培养民主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启蒙课。“大视野”就是指教师要有广阔的视野和胸襟,要善于吸纳人类的各种优秀文明成果,要多读书,多思考,并以自己的学识去吸引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在人生的道路上多领悟、多思考。
李建国强调,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去影响学生。“学生记住的不是你教给他的公式、法则,而是你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幽默,那种机智,那种敏锐,那种才华,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终生的。”
●后 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
李建国的公民教育实验影响着他的学生,同时也激励着学校的教师。学校教研室主任姚传军将李建国看成“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爱国者;一个敢于质疑,有强烈责任感的合格公民;一个敢想敢做,充满自信的探索者”。
李建国承认,他的实验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它是积极的”。他相信实验班并非仅一人可为,很多人都可以做。
如今,李建国依然在努力推动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公民教育实践中来。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心中蕴藏已久的梦想:“我们给孩子的应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丰富的人生、丰富的体验。为人师者,为人父母,应该在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面前,尽量将人的多样性、世界的繁复之美呈现给他,使他拥有一个健全的人、幸福的人所应具有的能力和禀性,使他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现代公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