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放牧在教育原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08:2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放牧在教育原野
   沈丽新




有些音乐,会让你在初次听到的那一瞬间就被深深打动,譬如那首The lonely shepherd。初次听它,是那样的漫不经心。春日的教室里,音乐欣赏课,年轻美丽的女教师,给我们播放这一曲排箫独奏。不能解释的,在那样张扬的少年岁月里,竟然莫名地湿了眼角。如此忧郁、伤感、清冷、悠远的旋律,刻骨铭心二十多年。

开始用shepherd(牧羊人)这个代号:信箱,博客,QQ,很多网站的登陆名。喜欢牧羊人的生活,向往极了: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洁白的羊儿……“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空旷与诗意,已深深烙入自己的生命。

在原野放牧,自是江南女子的奢望。若将教育现场看成原野,在广袤的蓝天下放牧,难免有孤独、寂寥、静默,可是,心安,也就自在。原野上有痛,有梦,有笑,有泪……


上篇:曾经的心路


中师毕业回乡,回到童年时候的母校。那年九月,当年学习成绩与我旗鼓相当甚至远不如我的旧日同学,陆续离乡——去外地读大学。朋友送我一副对联:“伤心夜雨,蕉窗点寒灯半盏,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首秋风,桂院剩秃笔一枝,为举家谋柴米油盐。”虽是戏谑,但当时读来,心底真有一丝悲凉。

那年九月,老校长将一个据说是全校最糟糕的班级交给我。一个月后问我:“孩子们还听话么?”听到我的肯定回答,他居然念起了佛语:“阿弥陀佛!”

无知者无畏。年少的我居然不觉肩扛一个差班的压力,整日与孩子们厮混在一起。笑过,恼过,但居然没有哭过。带着孩子们去太湖边春游,去草地野餐,去乡村放风筝,去筹集捐给希望工程的款项,去参观工厂……那个移交时被原班主任称之为“差班、乱班”的班集体逐渐有了起色,语文成绩、卫生成绩、纪律成绩、红领巾广播站投稿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各科任课教师也对那一群孩子称赞有加。我们的假日小队获得了市级优秀,我们的班集体和我这个新班主任两年里都获得了镇级表彰。

第二年春天,带孩子们到苏州春游的时候,我买了8个蛋糕,在虎丘平坦的山石上,给孩子们过了一个隆重的十周岁集体生日。明媚的阳光,美丽的烛光,孩子们激动的笑脸,构成了一道我两年班主任生涯里最美的风景。

执教两年之后,我却离开他们了——真的遗憾,没有陪他们到毕业。今天想来,那两年很多记忆都模糊了,也许是当时年少,一切都只是浮光掠影,没有真正潜入教育。

在农村中心小学工作两年后,我获得了难得的机会——脱产、带薪、单位支付所有费用(学费和住宿费),重新回到校园,读大学——英语专业。

1996年,“学成归去”,回到原来的单位——当初有合同,毕业之后必须回原单位工作满五年。那一年,全市部分小学从五年级试行开设英语课,而我,也就成了本市最早的一批专职小学英语教师之一。

当时我的学校五、六年级共7个班,我每周要上21节英语课。因为没有市统考,我的课堂我作主。而当时,英语教学在学校占怎样的地位,其实也是由英语教师无形中自己影响并确定的。

我的学校很重视英语学科,或许源自我这个唯一的英语教师自己对这门学科的重视?虽然排给我的是副科的工作量,但我绝对把英语看成是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的学科。每节课都布置有课堂作业、回家作业、默写作业,每天找我读英语、背英语的孩子总是排成长长一队——那么长的队伍,渲染了满校浓浓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在自己的努力下,我的英语教学一开始就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在学校支持下,我组织了五年级学生英语歌曲大赛,开展了英语兴趣小组活动,开办了英语课外提高班,排演了英语音乐剧……

2003年秋季始,小学英语列入全市统一考试科目。在很多学校仓皇应对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各个年级考试成绩均在全市遥遥领先。孩子们还在此后的各类市级比赛中一路获奖,英语作文屡次在省级刊物发表。我自己也在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论文比赛中频频获奖,教学文章也不断见诸省级刊物。某种意义上说,我一开始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行为,却让自己成了明显的“受益者”:第一批镇级教学能手、第一批镇级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市级教学能手、第二批市级学科带头人(当时全市5名)。

开始教英语的第一年,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一个孩子在作业本里夹进这样一张纸条:“谢谢您用笑容给我们带来欢乐,我以后也要当一名教师。”她的这句话让我知晓:老师的一个微笑已经让孩子们欢乐不已,即使工作再繁琐,学生再顽劣,我有什么理由不对他们更耐心一点、慈爱一点,多带一点微笑呢?也许,我用微笑影响了一个将来的教师,她将来微笑着面对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也端坐着一个未来的教师吧?多么动人的薪火相传!

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会不断被提醒:教育现场中孩子们真正刻骨铭心的只是老师的温情、善意、宽容与鼓励。


  下篇:行走的姿态


2004年,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常熟市石梅小学,开始新的行走。

“工作着是幸福的,学习着是美丽的。”一直是自己的态度。百无聊赖,闲愁才多。生命里工作从来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享受工作本身的幸福,会提升多少人生幸福的指数!愿意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所以立下心愿:且行且思,享受教育的幸福。愿意自己是个美丽的女子,所以一直保持阅读、书写的习惯。

也曾经懵懂。而更多的阅读与书写,唤醒了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混沌。拨开云雾之后,是无边无际的澄明与安详。新的教育旅途,一边读书一边写字,一边行动一边思考,幸福真的熙熙攘攘。


因为阅读,感触温暖和优美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每个人年过四十以后,都要为自己的长相负责。”非常喜欢这句话。这话初听突兀,再想却是明白。阅读不应该是充满功利的行为,但长期坚持阅读,必然改善气质、提高修养、启迪智慧。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四十岁以后,数十年阅读的积累,双眼自然凝聚聪慧,行动自然流露优雅。年岁的增长不能抗拒,但我渴望优雅地慢慢老去。

不妨闲书滋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史馆里存有20世纪30年代的一份教师进修计划:“教师首先读与任教学科无关的书,其次读与任教学科距离较近的书,最后读学科方面的书。”我深以为然。

或许,“教育阅读”的内涵其实很丰富,有时不妨跳出“专业”来阅读。而我是如此高兴,我已用闲书滋养心灵二十多年。

提升教育阅读。我的专业阅读开始得很晚,是在到石梅之后。但是我想,任何领域的阅读,都会对教育有用,对学科教学有用。我是到了后来,发现几乎“无书可看”了。凡是我所喜欢的类型的书籍,都看得差不多了,而且不止一遍两遍了。于是沉下心来开始教育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洛克、怀特海、克里希那穆提……尽管有读不懂的地方,许多理念我达不到理解的层次、共鸣的境界。但是,至少,我在开始读了,开始反思了,开始探究了。

后来在文字中邂逅叶澜、朱小蔓、陶继新、钱理群、吴非、李镇西、窦桂梅、刘铁芳、薛瑞萍这样致力于教育思考的中国当代教育学者与优秀教师,他们的文字与理念成了我研读的对象。我开始加盟“教育管理新时空” 博客群组和“生命化教育”博客群组,每天去那里阅读已经成了习惯,甚至还从网上订购了几十本他们的教育专著。如今去书店、去图书馆,也将眼光从文学书籍类上收回,投向教育专柜前。家里收藏的教育书籍也越来越多。

叶圣陶说过:“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既然事关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既然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人,那么我——作为教师,本身完全有理由有必要一直读书。读书,其实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因为博客,触摸美好和幸福


“思考”显然还没有真正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李镇西老师说过:“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的时代需要思想,我们的教育需要思想。阅读和写作,能提升教师的素养与思想,而文字的奇迹也可能创造生活的奇迹,能让我们拥有更美好的心情和语言,提升更美好的理想与文体,能让我们与他人更自由地、更充分地交流。真希望自己也能如闫学老师一样自豪地宣称“一直在读着”,那么,在更多的“教育阅读”之后,“思考”和“写作”,或许可以垫起我教育生命的高度。

行走博客,或许就是自己思考和写作的见证。

起步。刘良华教授在《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中对教师博客的意义作出了专业的阐述,而事实上我一开始行走博客,远远没有那样专业的要求与目标。倒是暗合朱永新教授的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我的博客常常只是随手记录。

初到石梅的暑假,参加校本培训。作业之一就是:所有的老师都被要求在学校网站上建立自己的博客。那一天,记得很清晰,2004年8月19日,拉开了我行走博客的序幕。

闲情。一年后的秋季,我的女儿辰辰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了。在她报名的那一天,一个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拍开学第一天DV的一幕,让我深深感动,也提醒了我,为她继续曾经中断的成长记录。

自那天起,我开始在博客上作“家有学子”的记录。这一次,持续了一年半。一年半里,几乎没有间断过。观察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而陪着孩子回头读一读她的成长轨迹,她自己也觉得很温馨,文字带给她很美好的回忆。后来,因为辅导辰辰,自己每天写日记,所以我对她的记录开始断断续续,但一直持续至今。我写的《在阅读、写作中和孩子一起成长》被收录于张文质先生主编的《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书中。随后,《优秀父母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的主编也主动邀请我参加编写,收录了我五篇文章。文章中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我当时在博客上给孩子记录的成长日志。

转型。在博客上光写孩子的成长日记,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几乎是同一时间,从2005年的秋季开始,在博客上开设了几个与教学有关的版块,有“教学论文”“教学日志”“教学设计”“教学情怀”“读书笔记”等。

做同一件事情,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习惯。每天写一点教学反思或者记一点教育故事,也慢慢成了习惯。有学科教学反思,有教育学生的随笔;有与孩子们相处的动人瞬间,也有失落、无能为力的迷惘;有课堂上的会心一笑,也有手足无措的场景……五年多来,博客上留下了长长短短1500篇左右、超过170万字的博文。这些文字清晰地记录着我思考的痕迹,专业成长的足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18:32 , Processed in 0.1177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