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什么改变了你-我美丽的故乡 作者:周娟
一、记忆中的故乡
(一)自给自足
每每跟同学跟朋友跟外国友人说起我的家乡,我总充满自豪并满怀温情,而听者总充满憧憬和向往,末了,总会说一句:我一定要去你的家乡看看。而此时,我总会心满意足的笑了,带着几分得意。
是呵!我记忆中的家乡怎会不让人向往。
位于长江流域中部,虽属江汉平原,却位于山脚之下,不是高高的山,只是浅浅的丘陵,于是便有了那摄影作品总总出现的秋天起伏的金黄稻浪、春天绿一块黄一块似锦缎的画卷,那是满眼的油菜花和中间穿插的几块绿色麦田,不是典型的梯田却也层层叠叠。
一年两季,水田种一季水稻一季油菜,旱地种棉花、花生、绿豆、红薯等等,每家的地水旱地加起来都能超过20亩,所以,几乎所有的需要的、想吃的农作物都能自足,没有人会去买任何的农作物。
散居形态,家户小院星星点点散落在起伏的画卷中,因地多,每户宅基地加附属用地(屋前屋后的各种用途的非耕地)能有2亩甚至5亩。一般每户人家的布局都差不多,屋后是大片的竹林,一为景观二来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用到竹子的地方,如用竹子编篮子筛子等等;屋前是一片开阔的稻场,用来打谷子晒谷子;再往前,一般是一个大堰塘,用作农田灌溉和养鱼,而养鱼一般不是为了卖,而是用作自家吃;然后房屋的左右,一般一边是菜园子一边是果园或长满杂树的空地;虽布局不一样,但稻场、鱼塘、菜园、果树地几乎是每家必有。而房屋的布局也一般差不多,前后两排加左右的副屋,一般会有两个院子,一个人居住的院子一个牲畜住的院子。因前后宽阔又是散居,所以每户一般都会喂很多鸡鸭喂两头猪,这样,几乎所有需要的、想吃的家畜产品也都能自足,每年还能晾很多的腊肉、腊鸡鸭以及风干鱼等。
(二)安于现状
人们不讲究住房,很少说要化心思花钱把房子建的高高大大装修的漂漂亮亮,除非儿子要结婚了才会稍装修一下。走进各家屋,觉得他们把生活过的随随便便,甚至拖拖拉拉不讲究。人们也不执着于存钱,有更多存款当然是好事让人羡慕,但为了存钱而把生活过的紧紧巴巴、抠抠搜搜、忙忙碌碌却会是让人瞧不起的,也许因为这种价值观,即使每年每家的水果、青菜以及家畜产品都吃不完也很少有人会拿去卖,当地的市场经济以及市场经济观念是很弱的。人们却很在乎玩乐,农闲时节,互相串联在各家聚会打麻将,这次在你家聚会吃饭打麻将,下次再到另一家,对于他们娱乐就是打麻将。人们更在乎面子,这个面子并不是靠一个方面就能撑得起来,也不是靠比别人突出很多来争取,更多的是靠不能比别人差来实现,即更多的是一种维系,而不是积极的建设,且是全方位的维系,要跟别家一样有儿子、要跟别家一样打得起牌(有钱玩)、庄稼要跟别家一样好、子女要跟别家一样有出息、要跟别家一样有太阳能、冰箱,甚至过年的鞭炮也不能比别人的弱……,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存在比较但不一定是攀比。
也许是因为田地多生活压力并不大,也许是因为不那么执着于赚钱,也许是因为好玩乐,也许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这儿的人都恋家",一直以来外出打工的人都很少。村里很少有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更没出现过村里空寂无人的时候。
我们生产队是村里10个生产队最靠北的一个,有二十几户一百多人,全村一千多人中也能占到十分之一,在我们队老一辈的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只有一些有手艺的人在农闲时节在周围帮别人做做工。只有年轻没结婚的小青年们出去,而他们结了婚后也就不出去了就在附近做点什么事情。三十多岁在家的很容易看到,而四十、五十、六十岁的人基本都在家。
(三)互助互惠
农业生产最近几年才引入机械,即使这样最主要的插秧、栽油菜仍是完全人工,一般和周围邻居或亲戚结成组协作完成,即换工。今天同组男女劳动力都来我家帮我家插明天就都去另一家。以前几乎大部分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打谷子都是以这种换工的方式完成,最近几年不仅部分环节引入了机械,插秧环节也开始雇用外地来的短工。除了农业生产中的换工,平常时候其它一些事情的帮工如拉鱼、修剪果树等都是不用提工钱的话的。只有建房,最近几年去帮忙的开始收工钱了,但也有一部分是纯粹去帮忙或还人情的。
人们之间除了劳动力的互助互惠外,日常生活的互助互惠更是常见。我是邻居家奶奶和阿姨们带大的,现在每年春节我都会去给邻居奶奶上坟磕头。我们家两次建房不仅没花一分钱人工费,包括每天烧给来帮忙的人吃的菜都是这家那家送的。我考上大学那一年,2002年,农村还没有实行税费改革,每家的日子都过得很拮据,我们家并没有办庆贺席,但队里每户人家都送来钱也送来了话:"没事,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们呢,没钱不要紧尽管开口,虽不能资助太多,但多多少少能帮点。"这些话现在每每想起我都忍不住哽咽。我们家并不是每年都种西瓜,但每年夏天都有很多西瓜吃,我们家菜园子总被鸡吃但想吃什么菜总会吃到,过年做年货,不用样样都做,做几样多做点然后就会样样都有了,我妈蒸一回包子也像开包子铺的,因为要给左邻右舍都给点。
(四)知根知底
队里甚至整个村里,都是没有秘密的,因为谁家想守住秘密实在太难。并不是每个空闲日都用来打麻将了,而帮儿子带小孩的更是没有打麻将的便利,所以互相串门聊天八卦比打麻将更经常,我们家农闲时节一星期7天中5天都会有人来坐坐,虽然总是那样几个人,但这样的串门在其他家也发生着,信息就是这样聚集、交流然后传开。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细节之详细都令人惊讶,因为这是一个太过于熟人社会的社会。比如我妈,虽然可能和我妈有着好的记忆力、超人分析推测力(至少我觉得超出常人)有关,她能知道我们队每个人的生日(包括小孩)每家的亲戚,我们家又刚好位于我们队入口的大路边,虽背对大路,但她去倒垃圾的那一抬头一低头间,看到骑摩托车一闪而过的人,她也会嘀咕一句是谁家的亲戚去给谁过生日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