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改变河流的走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0 08:3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改变河流的走向
浙江永嘉十一中  肖培东



我得承认,我喜欢孤独,尤其是抵达内心深处的寂寞层最柔软的时分。

我可以细细舔舐那个时光,如黑夜裹住所有不安与躁动,我很尽兴,也无所顾忌。孤独是最充分的暴露,那是一种彻底的自由,你可以在寻找中舒展你自己的身体,泄露你的思想,让你与自我、与远方接轨。

黑夜是一张唱片,听罗大佑或者邓丽君,尖锐的宣泄,或者轻柔的缱绻,而后在杰恩·克拉德波里莱演奏的小号“德朗的微笑”中陶醉,小号吹出的优美旋律悠长而略带惆怅,像在夕阳下眺望远处绵绵起伏的山峦,带给人惆思和遐想……

此时,会有倾诉的冲动,对象就是一个个文字,比照着生活而舞动在书籍中的真实文字。你看着它们,它们也看着你;你翻阅着它们,它们也窥视着你。你是被生活摩挲的孩子,而它们也是因生活反馈而诞生的孩子。

真诚的交流,就是这样一种心灵互动。

那样的时光,我是孤独的,但我绝不无助。我是一条河流,在自我放纵中奔流,而阅读,就会在我迷茫凌乱的时刻适时地为我选择远方,恰到好处。





我看书。

不是因为我的职业,职业永远不是选择阅读的理由。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区分不在职业而在心灵。就像在摩天大楼上的俯视,芸芸众生在名利的轨道中竞相穿梭,我想保持优雅的行走姿态,选择一生最宁静的皈依,我就必须在心灵上有自我安慰的触摸。

想起那个漂泊的脚步,沙漠中的流浪写满文化。溯而求之,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语言学校,三毛静静聆听着艾琳老师温柔的告诫:“放学先不要回家,你们别忘了到那些杏花梨花树下睡个午觉再走。”很哲学的关怀。步履匆匆的时候,我们大抵忘记了怀抱浪漫,我们都是河流,流向功利,流向欲望,流向缺失精神的物质之岸,其实杏花梨花就在身边释放馨香,我们却总不愿意带上它们的花瓣飘向未来,我们开始干涸却永远不知觉察,疲惫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枯萎的眼神已经熄灭了缕缕花香。

我自然可以不做教师,但我无法流失阅读的美好时光。而在我必须做教师的日子里,阅读更让我有了清晰的深刻的目光。我一次次地阅读《论语》,很智慧的河流,我终于没把它当成教材,渐渐地,一种心灵的安宁款款走来,流泻着思想和心灵要义的花瓣在我生命的河床上飘香。

在杏花梨花树下睡个午觉,在书籍垫成的枕头上,我的思想在默默地吐故纳新。





且行且思,雕刻时光的同时,我们也雕刻着自己。

“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周国平永远那么容易让我感动,即使是这样的清高语句。他永远也不会知道,20多年前,大学,冬天,雪飞的日子里,我整整齐齐地抄写了他一本《人与永恒》。那是一个物质贫瘠的年代,我买不到周国平的书,可我知道,20年后,我依然会喜欢他的作品。“人是唯一能追问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寻求生命的意义,所贵者不在意义本身,而在寻求,意义就寓于寻求的过程之中。”这样的文字,少却了浓重的雕琢气,少却了老于世故的圆滑,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在那个纯真而又充满渴望的年代,它是怎样的一种心灵暗示与慰藉啊。

自然,我也不甘心物质永远的清贫寒碜。可我知道,这个世界有一种贫穷最可怕,那就是木愣愣的眼睛中只闪烁着物质的光芒。

很多心情,在无法释怀的时候,你都可以因阅读而超然。苦难、坎坷、颠簸、受伤……在无路可退的时候,我选择向文字倾诉,因文字疗伤。真的,所有的风雨,阅读中都有安排与提示,我所做的,不是重复悲剧,而是塑造坚强。在淡定的目光中,生命外的东西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你会是怎样的舟?





“美拯救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理想主义般地微笑着说。眺望那遥远的昏黄的灯火,我至少可以坚定地相信,美能拯救一个人,能让他从粗糙卑污、暗淡无光的生活中挣脱出来。那么,美在哪里幸福地期待着我们的走近?美盛开在经典里,西塞罗说: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捧着一本希腊语字典和一本柏拉图的著作。面对经典,该为自己准备一种朝圣的心态。

只是我们缺失了纯粹的阅读。步履匆匆的行人只为兑换更多华服美食、现金支票而愿耗尽生命,所有的表情都无一例外的冷漠、机械、麻木、功利,簇拥在地铁上、橱窗前那些极度疲惫的面孔注定与书香无缘。钢筋水泥里的穿梭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灵魂在挨饿,城市也在日渐丧失一种活力一种品质,迷失、空虚占据了披着虚荣外衣的被生活挤得干瘪变形的人们的心灵空间。

灰尘布满了书页,也布满了我们的心田。功利的河流,漂浮着浮躁与不安,日渐远去的绝望的背影后面,是干枯与断流。

我不愿意,于是我阅读,很真实地阅读,而阅读也真实地改变着我。感谢阅读,它让我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直至升华。纸质的心灵触摸,让我在拥挤的空气中追逐自由与崇尚写意,就像翻开普鲁斯特、萨特,我能闻到巴黎街道上散发的气息一样,我的快乐很充实很惬意地站在日子的街口。





黑夜适合思考。

面对滚滚而来的无限黑暗,不知道时间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记忆和想象,不知道自己还会遭遇怎样的惊讶和醒悟。孤独永远是一位黑色的智者,听着滴答的声音,他在等着,等待着我们黑夜里不同的回声。

有人在孤独中挥霍,有人在孤独中沉沦,有人在孤独中追逐……

我只愿意在静默中微笑,暧昧的夜色中,静静地聆听阅读带来的思想潮声,不安的心灵就会被清新的空气净化,浮躁的心绪自然也不会因喧嚣的城市而感到焦灼。作为教师,无意褒扬自己职业的所谓的崇高,我只希望我的眼睛永远流淌着清澈与智慧,于是,我阅读,旁若无人,心如止水地阅读,平凡而不庸俗地阅读。蒋子龙说:“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看着窗外浮躁的灯火,我微笑,我能让孤独与空旷在慢慢长夜里遥望天际,远离这座浮华的城镇,因了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3:49 , Processed in 0.1268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