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钱钟书先生的写作态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31 23:5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钱钟书先生的写作态度


启 阵



任何人写文章写书,都有一个基本的态度。例如,鲁迅的基本态度是:我哀我的,毛泽东的基本态度是:我说我的。

鲁迅生于启蒙时代,他看到的人民多是神情呆滞、精神麻木的。因此,他一方面“哀其不幸”,另一方面又“怒其不争”。写文章的时候,他别无选择地成了医生,针扎火灸。一边担心药效不够治不好病,一边也怕施药过重反误人性命。于是,他既写言词犀利的杂文,也写温情脉脉的散文小说;我们读鲁迅的文章,既感到他讽刺的辛辣,也感到他心肠的慈悲,原因就在这里。

毛泽东身处革命洪流之中,他需要的是大众都相信他、听他的、跟他干。因此,他知道自己最需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讲清楚利害关系,给大众指出一个方向;二是塑造出一系列的榜样,好让大众向他们学习。读毛泽东的文章,我们就会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想法,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学着他塑造的榜样去做人做事。

钱钟书先生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玩我的。

从《谈艺录》到《围城》,再到《管锥编》,到《宋诗选注》……哪一种不是他自娱自乐的方式?他玩什么?玩读书卡片,玩古今中外作家学者妙语大串联。因为他眼光宽、手头勤、记性好,所以玩得许多人都眼花缭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好崇拜他,崇拜得五体投地。钱钟书先生的自娱自乐,其实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娱自乐——我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自娱自乐——因为他们都还是需要别人的参与的。钱钟书先生不需要别人(读者)做他的理解者、知音、衣食父母,他需要别人做他的木偶。他用一般人看不见的线索把木偶们调动起来了,喜怒哀乐各尽其态,他自己好躲在幕后悄悄欣赏。他曾把自己的作品比作鸡蛋,把自己比作母鸡,以此拒绝在媒体上亮相。他就是想要躲在暗处,观赏明处的大众在吃鸡蛋时露出的众生相。

钱钟书先生的娱乐有点恶作剧色彩,证明是:他并不重视大众是否能在他的游戏中感到舒服。你看他写书,除了《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围城》等文学作品,他的著作基本上都用文言写作——要知道,这是在白话文运动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之后的时代。他的《宋诗选注》,哪里是一本通俗读本?根本就是他老人家的学术札记嘛。

不知道是钱先生的恶作剧没有被大家识破,还是大家潜意识里多少都有一点受虐狂情结、情愿被痛痛快快地虐待一把,抑或大家也正好趁机附庸一回风雅、假充一回高深有学问……种种原因、种种动机,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人人谈论钱钟书,人人崇拜钱钟书,人人购买钱钟书的著作,而人人未读钱钟书的书(《围城》还是看的电视连续剧,陈道明演方鸿渐)!

我当然不敢说自己有多高明,竟然识破了钱钟书先生的把戏。实在是因为,近日弄一本古代诗歌选注的书,想参考一下钱钟书先生这本得到过许多名人交口称赞的名著《宋诗选注》。结果发现,价值不大。因为,它不能算是一本合格的《宋诗选注》。名不副实,需要注释的地方没有像样的注释,不需要详细注释的地方却有连篇累牍的发挥。我以为,这书如果改名为《宋诗札记》,就会名实相符了。可见,我是有感而发。

                                                                                          2006-5-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09:27 , Processed in 0.08157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