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2D-406
所属学科:数学
课题研究者:全锋连
研究者单位: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研究时间: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
一、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而“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它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说,一次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也便于教师把握教学,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地实施“追问”策略,从某种角度讲,直接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我二十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教师就会又提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问题,试图用这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好的课堂追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学功能,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追问的技巧。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随心所欲地追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些教师的追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追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的还存在一些低效追问甚至是无效追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增强数学课堂追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探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知识。
策略: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教师要把握契机,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拓展课堂空间,让课堂教学充满勃勃生机。
本课题“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学生,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追问的方法与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提高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基于国内外研究经验、理论积累以及我们教师自身的特点,本课题紧扣新课程的相关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个人业务素质的基础上,以中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追问的有效性,从而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构建适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性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创新之处:通过研究,可发现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课堂中的教师追问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探究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学数学课堂追问的基本技巧及策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四、理论依据
1、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追问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追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组将对本课题有效性课堂追问从教学法角度,学生心理学角度进行一些探究。
(一)从教学法的角度探究
1、精心设计追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追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
(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追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教师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追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追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他们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2、把握追时机。
课堂追问要抓住时机,看准时机。
3、选好追问方式
追问的方式从内容角度说是指问什么样的问题。如: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如何实现有效操作。
追问的方式从形式角度说是怎样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直问还是曲问形式,正问还是反问。促使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理解,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顺向与逆向思维的能力。而追问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
4、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数学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
1、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有人作过一个比方: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没有能源,再好的发动机也无法启动。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应努力做到:
(1)保持良好的追问心境。
良好的追问心境,应该是教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和“问”为“学”服务的提问观。设问既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使设问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保证,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2)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追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1)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2)问在“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思维激情。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丧失信心。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
(3)追问要注意趣味性。
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
六、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9月)初步调查、分析本校教师追问的现状,确定研究课题,做好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3月)开展研究,加强学习,收集资料、积累和整理资料,以实践应用研究为主。探索过程中采取“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调整”的方式进行。形成阶段性的成果。
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结题、总结阶段。发现、提炼、概括实践中的有效做法,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撰写结题总结、论文、优秀案例,整理学生成长记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理论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密切关注教学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课堂追问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探讨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追问模式。
4、总结经验法: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在研究的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七、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发表论文
3、结题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