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18 10:0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林志超 著
责任编辑:孙汉生  江华
书号:978-7-5334-6037-2
出版时间:2013.4        定价:29.80元
开本:16开             印张:14.75
字数:200千字          页数:236页

¯  本书卖点:
全国著名德育特级教师  张万祥 作序推荐
  
这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甚至超越《班主任兵法》的著作。
                                                     ——论坛网友
文笔行云流水,读罢如饮甘霖。
                                                     ——论坛网友 WXY602
请读读林志超《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它将以生动的案例、深刻的剖析和创造的体验,告诉你到哪里去寻找应对学生问题与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  蔡伟
   
¯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教师日常教育工作,从学生常见问题、学习困难、交往障碍、成长困惑、学生非常心理、学生不良习惯等六个方面,以案例为依托,夹叙夹议,向教师娓娓道来,如何艺术处理好每天可能面对的这些学生问题。全书文笔行云流水、妙语连珠,写法别具一格。
¯  作者简介
林志超,中学高级教师,温州市名班主任,《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浙江省第二十四届“春蚕奖”得主,曾荣获第六届“全国百名优秀班主任之星”、“浙江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二十年班主任生涯,致力于艺术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长期匍匐、慢慢积淀,有《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春天》等五十余篇文章发表于《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核心刊物上。《新班主任》专家作者,2011、2012年《班主任之友》“优秀作者”。
¯  目   录
¯  一、艺术应对学生的常见问题
¯  1.事件回放——应对学生打架事件
¯  2.另类日记——应对学生小错不断
¯  3.果断干预——应对学生跟风起哄
¯  4.期待不同——应对学生爱出风头
¯  5.看见未来——应对学生危险行为
¯  6.如期关注——应对学生不明事理
¯  二、艺术应对学生的学习困难
¯  7.持续认可——应对学生天生缺陷
¯  8.因材施能——应对学生能力差异
¯  9.学会重复——应对学生注意分散
¯  10.赋予职责——应对学生作业拖拉
¯  11.点亮明灯——应对学生迷途难进
¯  12.激励潜能——应对学生懒散心态
¯  三、艺术应对学生的交往障碍
¯  13.落实友谊——应对校园的冷暴力
¯  14.同伴打分——应对学生关系不和
¯  15.善意理解——应对学生攻击行为
¯  16.另辟蹊径——应对学生有口难言
¯  17.走出自己——应对学生不善交际
¯  18.坐下说话——应对学生激动情绪
¯  四、艺术应对学生的成长困惑
¯  19.顺势而为——应对学生爱好痴迷
¯  20.剑走偏锋——应对学生奇装怪发
¯  21.一芳群赏——应对学生自惭形秽
¯  22.点破纠结——应对学生情书初现
¯  23.批注情书——应对学生情窦初开
¯  24.看见最美——应对学生青春情迷
¯  五、艺术应对学生的非常心理
¯  25.放大亮点——应对学生冷漠心理
¯  26.沟通双赢——应对学生逆反心理
¯  27.你最珍贵——应对学生自卑心理
¯  28.重上战场——应对学生畏惧心理
¯  29.激起关注——应对学生常衡心理
¯  30.幽上一默——应对学生抗拒心理
¯  六、艺术应对学生的不良习惯
¯  31.名人公告——应对学生一时糊涂
¯  32.率先垂范——应对学生随意模仿
¯  33.微笑记录——应对学生爱哭行为
¯  34.感同身受——应对学生经常迟到
¯  35.人人有责——应对学生忘记值日
¯  36.看见进步——应对学生不良习惯


¯  读者定位
一线教师,教育专家、学者
¯  上架与陈列建议
上架: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陈列:码堆与平摊最为合适
¯  样章|节选
序言:教育是走进心灵的艺术
张万祥
与本书作者结识,源于一篇文章。在本人卷首的一期杂志中,作者的《打分的魅力》吸引了我,生生之间发生矛盾,内心纠结却不能宣泄,还把家长牵涉进来,“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错综复杂,让教育者难以调解。作者艺术性地通过“打分”,利用每一个人都想在同学心目中得到一个高分的愿望,迅速地揉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把看似很尖锐的矛盾,化解于无形,促进了和谐。读罢文章不禁惊叹作者的巧思妙想,那种拨动学生心弦、启迪心智、润泽生命的教育艺术,给人品饮甘露之味;那些涂抹在字里行间的智慧,让人有尘封心境开启之感。如此好文,还能形成一个系列,理应推荐给大家。我很欣慰,赞叹年轻的力量,有这么多的青年英才投入到教育的研究,实属一件幸事。
拿到志超的《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书稿后,脑海中不禁浮现曾经的思考:教师因何而精彩?可以说有很多,因爱心而精彩,因奉献而精彩,因勤奋而精彩,因人格而精彩,因激情而精彩;因诗意而精彩,因思考而精彩,因科研而精彩,因生命而精彩,因创新而精彩,因后进生而精彩,因艺术而精彩……但是,我觉得核心之一是:因走进学生的心灵而精彩。
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在这本书中,志超用这么一句话予以诠释:“心灵的教育,在于细处摄神,一叶知秋,唯有处处见心、时时用心、以心换心的教育,才能让细节成为经典!心要跟爱一起走!教育,才是真教育。”
是的,志超如此阐述,如此践行。面对学生的问题,面对一群急需帮助的孩子,志超以一种圆融的思维、发展的眼光、超然的心态,走进学生心灵,柔软地触摸,让学生在一笑中感悟,快乐地改变:插班生受到冷落和排挤,志超通过“落实友谊”,让插班生很快融入人群,收获了友谊,收获温情、爱心和快乐;学生犯了错误,志超通过“名人公告”,公布错误之事,却用“名人”代替学生姓名,用心呵护,换来学生“报之以李”的表现;学生天生缺陷,志超通过“持续认可”,不断撞击、发现、挖掘“非亮点”,让学生去获取同学们的掌声,唤起内心的感动,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焰……
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抓准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坚持巧妙疏导,生动活泼地开展教育工作,恰如其分、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现采撷书中一例,重现片段精彩:有一段时间,班上男女生之间有一种神秘和诡异的气氛在萦绕着,表面上相互“仇视”,相互作弄,暗地里却互传字条,互表“情意”。志超通过“人生如花季”的比喻,告诉学生只有经历“成长、发芽、开花、结果”才最美好,如果现在就想着去碰它,只能让这些美好的东西,顷刻间变成残枝败叶,就得不到最后那芬芳可口的果实了。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后,异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融洽了,不再调侃,不再瞎闹,多了一分理性,多了一分大方。
的确,艺术应对的方式和技巧,具体分析,就是要善于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一曝十寒为细水长流,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
读《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一书,领略志超行云流水,妙语连珠的文笔,全书写法别具一格,通过“直面36个学生问题,直击教育现象;36篇艺术应对案例,润泽学生心灵;36则精彩幽默评析,令人感悟至深。”现象点击,即是对教育现象的一种思索,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剖析,理性透视现实,寄意教育期盼。案例描述,是艺术应对的巧妙方法,承载教育睿智,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经典案例,启迪学子感悟,使之熠熠生辉的教育,契合了本人曾经提出的,教育要善于敏锐抓住最佳时机的十二个点:兴趣点——“因材施能、学会重复、赋予职责”;兴奋点——“点亮明灯、激励潜能、人人有责”;情感点——“如期关注、落实友谊、名人公告”;求异点——“另辟蹊径、剑走偏锋、感同身受”;变化点——“看见未来、期待不同、走出自己”;荣辱点——“事件回放、另类日记、坐下说话”;利益点——“顺势而为、激起关注、微笑记录”;低潮点——“持续认可、重上战场、看见进步”;矛盾点——“果断干预、同伴打分、率先垂范”;敏感点——“点破纠结、批注情书、看见最美”;闪光点——“一芳群赏、放大亮点、你最珍贵”;共鸣点——“善意理解、沟通双赢、幽上一默”。评析部分乃本书另一精华,揭示成功真谛,阐述理论支撑,富有人生寓意,饱含生活哲理,盈溢教育情感,唤起教育共鸣。
走进学生心灵,才能真正“艺术应对学生问题”。志超用艺术的方式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仁慈与怜悯,奉献与付出,感恩与宽容;让学生品味亲情、真情的幸福,认识同情、温情的意义,懂得爱情、友情的真谛,获得自尊、自信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激起美的向往,激荡生活的热情,激活生命的燃烧。让他们的心灵里飞翔争鸣的百鸟,铺满斗艳的鲜花,流动碧透的清泉,充满七彩的阳光……
是呀,教育是走进心灵的艺术。那么,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培育师。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成人”。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他说:“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他还告诫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做学生心灵的培育师,让我们教师的劳动成就学生,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培育学生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学生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
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心灵的培育师,既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的幸福。
是为序。
张万祥
2013年1月2013年1月于津门
(本文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著名德育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22 , Processed in 0.0832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