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述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1 07: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述评

文章来源: 作者:张迪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1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发展与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早已开始调整和革新基础教育,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在奋力追赶发达国家的步伐。课程改革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成功经验的支撑,因此关注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整理并借鉴各国的有益成果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刘正伟教授的《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就是一部在这种国际视野下关注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近年来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问题的学术著作。本文主要从该书的理论贡献、启发与思考来谈谈国际语文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一、理论贡献(一)国际视野开阔,回归自我有反思
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国际视野特别开阔。作者从语文课程中几个重要的大版块出发,每论述一个版块都囊括了各国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种种革新理念、一些专家的思想态度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它们的评价方式,都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待不同国家有特色的语文课程内容设置,不局限于条条框框,也不只重视某一地区国家的语文课程,而是统观全局。例如第二章第二节旨在解析许多国家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作者先将国际语文教育界对阅读教学目标的阐述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兴趣、情感和价值目标,然后再从三个维度出发分别来阐述一些国家的这一项目标。知识目标中作者提到美国的阅读知识目标侧重拼法和语法,要求具体鲜明,而有文学教育传统的国家在阅读知识目标上更突出文学体裁的要求,如英国、日本,尤其日本在它们特有的韵文短诗“短歌”和“俳句”中,要求非常细致。技能目标中作者不仅提到了“儒家文化圈国家”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均强调朗读、默读的价值,以及日本教学大纲将“理解”视为阅读教学的核心,还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重视“批判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不难看出,作者在论述一个问题时视野开阔,不但注意到西方发达国家中进步的教育理念,还不忘关注与我国相邻的亚洲发达国家的传统有效的教学实践方式,让我们能从多方面来考察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从而为我国语文课程的理论建设及实践探索提供广泛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经验参考。
另外,作者在针对国际语文课程教学中共同的问题时,不忘提醒我们要注意在积极倡导改革时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联系本国教育发展的实际进行反思。例如,作者在第三章最后一节《经验与困境》中对国外语文教育阅读教学的经验与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回归生活与重铸经典”、“坚守传统与创新现代”、“专题教学和学科中心”、“‘恢复基础’和个性化学习问题”,这些反思都强调了“均衡”的问题,都在提示我们防止语文课程改革走向极端化,这些反思对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二)研究结构“大板块小理念”,重视历史发展对课程的影响,重视求同存异
本书结构的一大特点就是“大板块小理念”,除第一章外,全书各章所设计的结构都是先对相关板块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理论进行整体论述,然后在课程标准视野内对其作具体的解析,再从课程与教材的角度说明其实施的模式与评价的问题,最后,有些章节还对这一板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评述。这个结构框架的特点就是:历史发展——理论诠释——课标考察——实施模式——评价方式。作者在研究每一个板块时,都先从研究对象或问题本身出发,把它放置在其相关的理论背景中考察、探究,以各个国家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为核心,而后再辐射到研究内容并进行深度挖掘,突出不同国家在该板块领域的改革探索,不求面面俱到,但也丰富多彩。这种从大到小、由上至下的结构特点,确实给读者一个广阔却也细致的国际语文课程教学世界。
而本书中还有两个写作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就是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很重视研究历史发展脉络对于语文课程改革的影响,作者在书中的第一个章节就完全是对西方发达国家语文教育历史的一个追溯,而后在每一章中,作者都有对每一个教学板块的历史变迁的整理,这说明作者对历史发展于语文教育的价值是十分看重的。我们也必须承认,对语文教育历史的追溯为我们对后面各国语文课程改革中的理念与措施打好了理解的基础,也为我国近百年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解释的框架。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作者“求同存异”的研究特点,前面我们就提到本书结构“大板块小理念”的特点,作者都先从国际语文课程改革中共存的基本核心问题开始,再将一些国家分为不同的种类,再逐一地解析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探索,这种既有“同”又有“异”的研究方式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读者也能从中显而易见地得出结论,为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系统而丰富的借鉴经验。
二、启发与思考(一)对我国作文命题的反思
国际语文教育界将作文教学视为语文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从写作理念到作文训练方式、作文指导模式,再到作文评价都有极大的改革与突破,而作文命题作为作文教学实施的首要环节,足可看出各国在作文教学中的理念,以及教师对这些理念具体的实施情况。下面我就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作文命题的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书中以美国为例,略述了近年来国际作文命题改革的趋向及特点:“第一,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参与社会,面向未来。”“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写作。”“第三,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人格。”这些都是国际语文教育界形成的关于作文的普遍共识。同时大家都认为作文的命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未来工作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以成人世界的理念、规矩去束缚学生,应该让学生在更宽松的环境里养成独立的人格。我国近年来的语文课改也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但很显然,落实到具体的作文命题,我们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欧美国家非常注重贴近现实,他们的作文题材更趋于社会化和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矛盾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比如类似《美国新的精神状态》、《论性别歧视》、《都市中的安全》等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的命题,这在我国的作文命题中就很少涉及。其实这一类的题目,因为它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敏感神经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为写作调动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因为它的难度相较于其他类题目比较大,所以很少被运用。当然,让小学生来做这样的题目肯定不行,可是中学生可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一步步去尝试,是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写作的能力的。虽然以学生的智力结构和文化素质来看,评论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很难,但它们不回避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智慧、经验去积极地认识社会、分析是非,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和国家的将来都是很有帮助的。正所谓“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提高能力与挑战难度是并存的。
(二)语文课程的均衡发展
书中提到了语文课程的均衡发展的问题,例如指出法国、英国开始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生活化和经典教育的关系,他们承认教育有面向生活的一面,同时他们更认为,作为学校文化的守护神——经典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要“在现代和传统、生活和经典之间寻求均衡发展,以期重铸语文教育的精神。”
联系到我国的语文课程教材的编写,其实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新课改以来,语文教材进行了大量的教材选文的删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为了建构现代语文课程体系,增添了很多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有关联的文章,这些改变确实较之过去的语文教材总体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与此同时,因为教材容量的问题,也删减了一些经典作品,诸如鲁迅的《阿Q正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这一类作品可能有难度但不能否认它们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所以,对于语文教材选文的筛选,我们既不能偏废现代与传统中的任何一方,也不能偏废生活与经典的其中一方。教材课文安排比例均衡,这样才能从各个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语文课程不是单纯地崇尚实用主义或者经验主义就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选文兼顾传统与现代、生活与经典,才能促进教材内容的多元化、当代化。
纵观全书,作为一本全球视野下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著作,本书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反思得不够彻底,有一些板块似乎阐述得还不够具体明确,还有一些国际上很热门的相关专题也没有提及。但是作者还是很好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国际语文教育界,为我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理论,提供了经验,引发了反思,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学术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41 , Processed in 0.0729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